从中国内地三十年流行音乐再看大众文化的特点

来源 :群文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xt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众文化是西方传播学者尤其是批判学派——法兰克福学派和伯明翰学派研究的重点领域。陈灵强在《多维视野中的大众文化》中比较全面地界定了大众文化的定义:“大众文化是以大众传播媒介为手段,按商业规律去运作,旨在使普通市民获得感性愉悦,并融入其生活方式之中的日常文化形态。大众文化的外延非常宽泛,有叫座的电影与电视、畅销的通俗小说与流行杂志、不断更新的流行音乐与时尚服装、充满诱惑的精致广告与街头小报等。”
  只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内地才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一个大众文化蓬勃发展的时代,几乎每隔几年就会有新的大众文化形态出现。流行音乐无疑是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形态。一般认为,流行歌曲就是采用喜闻乐见、容易传唱的方式作曲作词并在社会上尤其是青少年中广泛流行的歌曲。中国内地的流行音乐是从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才开始的,它大致经历了几个大的发展阶段:
  
  一、1978年一1985年,流行音乐开始形成具有市场实力的音乐文化
  
  1978年,邓丽君的“靡靡之音”成为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歌坛上最流行的旋律。1979年1月,广州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盒式录音带的出版单位——太平洋影音公司,它在5月生产了第一批国产盒式录音带。③随后,台湾校园歌曲传人,成方圆怀抱吉他自弹自唱的《童年》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吉他热潮。1983年李谷一一首《乡恋》真正揭开了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一页,被公认为是内地流行音乐获得新生的标志。这个时期,流行音乐作为一种新型的大众文化,逐渐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
  
  二、1986年一1991年,流行音乐的狂欢节
  
  1986年,中央电视台第二届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开始设立通俗唱法类别,这标志着流行音乐得到了官方和传媒的一致认可。伴随着“西北风”喊唱的风号,以齐秦、苏芮为最早开端的港台歌手登陆内地,而崔健的《一无所有》标志了这个时代的心声,成为中国摇滚乐史上的里程碑。1990年,中宣部发动“中华大家唱卡拉OK曲库工程”,流行音乐以卡拉OK的形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大众文化消费类型。
  
  三、1992年—1999年,流行音乐开始掀起签约与“造星”的热潮
  
  早在1991年,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将杨钰莹罗致在旗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位签约歌手。1992年,广东率先在全国引进了歌手签约制度,最早兴起“包装”这一术语。1992年开始,大地等数十家唱片公司相继成立,华纳等海外大唱片公司也纷纷介入内地流行音乐市场。在1995年,冲突和解约成为了内地流行乐坛的主题,广州、北京两个流行音乐的基地开始低落,上海开始崛起。
  
  四、2000年之后,流行音乐发展的高潮时期
  
  新世纪开始,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新一代歌手引发了流行音乐的新狂潮,中国风、Rap、Hip--Hop、R&B等新曲风不断涌现,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等流行音乐的题材层出不穷。同时,2000年网络时代开始来临,以《老鼠爱大米》等为开端的网络歌曲不仅是MP3下载的首选,也是手机彩铃点击率高的歌曲类别。2003年,中国流行歌曲排行榜开始了短信点歌点评的市场运行做法,唱片公司开始把无线增值市场看成了未来流行音乐最大的一个盈利点。而从2004年开始,《超级女声》等选秀活动更是将“造星”运动推至顶峰。
  我国内地的流行音乐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基本上已经处于较为成熟的发展状态。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的不仅仅是乐坛的变化,它更是作为一种典型的大众文化形态,展现了这种新型大众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发展演变,深刻地反映出大众文化的一些典型特点:
  
  一、大众文化的通俗性
  
  大众文化的社会基础是一个日益民主化、世俗化、知识普及化的大众社会,阶层界限的分割与对峙不再十分明显。大众文化专指工业文明以来由大众媒介传输,由文化产业生产的那种通俗文化,它所表现的都是现代社会中城市人的思想、观念,反映的都是城市人的生活、情趣。
  (1)流行音乐的乐曲、演唱、表现、语言等形式往往不太讲究特别的技巧,以低姿态的方式迎合大众的口味。首先,流行音乐的旋律表现注重个人的口语化,音域的高低大多在一般人声的自然音域之内流动。1991年,为迎接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分公司推出了大众化的红色老歌新唱《红太阳——毛泽东颂歌新节奏联唱》,使红色歌曲为普通大众所能哼唱;其次,流行音乐的演唱摒弃了美声、民族等远离日常生活的唱法,而选择了培养周期短、不太注重技巧、贴近人们日常生活的气声唱法,这使得大众可以边唱流行歌曲边做事;再次,流行音乐的歌词语言通俗易懂,浅白如话,有些基本上是口语。
  (2)流行音乐在内容上拒绝崇高,追求世俗。流行音乐重在表达普通人的普通情感,尤其是对人们比较敏感的“爱情”这一话题分外钟情,风花雪月的小情调是流行音乐最常歌咏的对象。笔者搜集的2010年中国内地流行歌曲排行榜前几位:《烟花易冷》、《可惜不是你》、《指望》、《没那么简单》、《说谎》、《偏爱》、《星月神话》……清一色全是关于爱情这一主题的。
  
  二、大众媒介性
  
  大众文化的大众媒介性,是指大众文化以大众媒介为主要传播媒介,利用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成批制作和传输大量信息并作用于大量受众。大众文化是通过多种载体和形式实现的,电影、电视、互联网、手机、DVD等新科技成果,都是现代生活中广为流行并且有巨大影响力的大众文化载体或形式。
  流行音乐通过CD、DVD、电视、MTV、卡拉OK、网络、MP3等多种方式实现了传播的快速化,很快就能融入人们的文化生活。另外,流行音乐可覆盖以市民阶层为主干的几乎各个阶层,满足其共通的日常需要,这种新颖的、喜闻乐见的、容易传唱的音乐类型吸引了大众的疯狂追捧,实现了传播的广泛性。如2006年周杰伦大碟《依然范特西》发行一个月就号称在全亚洲销量达到了300万。
  
  三、大众文化的商业性
  
  大众文化是与现代工业化和都市化进程相伴产生的,是一种依赖于商业化运作的文化产业系统。“我们生活在工业化的社会中,所以我们的大众文化当然是一种工业化的文化。除了那些极少数和极边缘的例外,大众无法也未曾生产自己的物质商品或文化商品。”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行业已经形成了市场评估、歌手形象设计、作品创作、宣传推广等一整套高效率的商业操作机制。流行音乐的整个创作流程都体现了大众文化的商业性:
  (1)商业性的重要体现之一——“造星”运动
  流行音乐借鉴了电影业中的明星制,借助歌手对大众的吸引力来实现对市场的占据以此获得利润。“造星”是流行音乐的重要环节,它的秘诀在于挖掘歌手自身的素质与魅力,以赢得某一社会阶层的某种社会心理的呼应和共鸣。歌手的经纪公司按照预定的形象塑造方案,用各种手段对歌星的能力予以强化, 包括外形打造、风度气质的培养、演唱技巧的提升、表演技能的训练等,甚至他们的情感经历都可以成为“包装”的对象。如1991年广州新时代影音公司签约杨钰莹,有意识地把她塑造成为“甜歌王后”。
  (2)商业性的重要体现之二——企划宣传
  流行音乐制作完成以后,制作商会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让歌手在各种场合频繁地曝光亮相,从而制造出让大众感兴趣的新闻热点来进行宣传。于是,有计划的商业炒作、签名销售、巡回演出、派送海报、歌迷会等促销手段层出不穷。1988年迟志强发行专辑《悔恨的泪》,音像公司就是借一个被判刑的电影演员出狱之机将《囚歌》推出。
  (3)商业性的重要体现之三——排行榜的陆续出现
  1980年,中国内地首次有了自己的流行歌曲排行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与《歌曲》编辑部联合举办了“听众喜爱的广播歌曲”评选活动,有25万多人次参加评选,产生了著名的“十五首抒情歌曲”。1990年后,各地排行榜陆续出现,排行榜的操作模仿港台进行商业化运行机制。2003年,中国歌曲排行榜开设了短信点歌点评这一与时代同步的市场商业运行做法。
  (4)商业性的重要体现之四——模式化
  一种大众文化文本在开初创出原创性模式,通过批量生产而流行,流行往往容易引来众多模仿之作。流行音乐作为一种市场艺术,是文化工业生产出来的消费品,它在制造的过程中被取消了深度模式。在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中,“标准化”和“伪个性化”是流行音乐的主要特点。在产业化的运行机制背后,模式化成为流行音乐的一个突出特点。《一封家书》开创了将日常书信体语言融入歌词的新形式,它“哼”出了“日常风”,后来的《咱老百姓》、《常回家看看》、《祝你平安》等跟风之作在公众中造成盛大的流行趋势。流行的结果是模式化,而模式化又迫使大众文化产业不断谋求新的创造,打造新的流行时尚。
  
  四、大众文化的娱乐性
  
  大众文化的娱乐性,是指大众文化的文本总是追求广义上的愉悦效果,使公众的消费、休闲或娱乐渴望获得轻松的满足。流行音乐的娱乐性功能是其他任何一种音乐形式都无法相比的,它在形式和内容上为公众喜闻乐见,能以感性形式引起人们的注意力,实现了对公众的情感满足。
  首先,流行音乐多样的音乐风格,具有趣味性。不同于古典音乐运用较为复杂的技巧创造严肃的格调,流行音乐有爵士、拉丁、电子等多样曲风和多变节奏。如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张明敏《我的中国心》边走边唱的台风使看惯了“站桩”式演唱风格的内地观众耳目一新。其次,流行音乐的歌词极具娱乐性,其戏剧性的叙事风格、活泼滑稽的情感呈现,都能给人以俗世中的心理抚慰,如《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首歌中的“俺们这儿旮猪肉炖粉条”将百姓生活的原生态描述得惟妙惟肖,诙谐幽默的遣词造句令闻者过耳不忘,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五、大众文化能表达情感,丰富生活
  
  陈力丹在其《舆论学》中提到,大众文化按市场原则、按市场需要来操作人文精神,为获取利益可全力投入人文精神的推销。从这点来说,流行音乐充分地表达人们的情感,丰富着人们的生活。如1978年邓丽君的《甜蜜蜜》、《小城故事》曾抚慰了许多当时带着创痛和伤痕的人;之后传入的台湾校园歌曲满足人们不断寻求倾诉、轻松、新鲜感的心理;《常回家看看》在1999年央视春晚后流行,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家庭温暖对于流动人口的召唤;2010年《老男孩》和《春天里》火爆网络,是因为唱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执着理想……流行歌曲以其独特的方式抒发着人们的情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三十多年的变化发展,是我国大众文化的一个真实写照。对于它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大众文化的特点。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流行音乐会有新的发展态势,而大众文化也将会呈现出更多新的特点,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去进行研究。
其他文献
【新浪历史】宋真宗咸平六年,规定中高级官员的子孙不能“主掌两京诸路场务、津渡、坑冶”(《宋会要辑稿》刑法2之11),意思是禁止官二代去国企当老总。宋真宗咸平七年,“禁内
期刊
当今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了网络时代,随着政府“互联网+”方案的提出,信息技术正式进入国家层面进行推广.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任何行业、任何人都不可能逆潮流而动,只有紧紧跟随
课程改革在不断深化,学生的学习方法、老师的教学方法都是改革的对象.课程改革的宗旨是任何事情都是为了学生好,不仅仅是为了学生能有高分数,也是为了学生的思想政治过硬.充
笔者运用宁心汤加味治疗各种心律失常,收到满意效果,现举例案如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人物雕塑,具有明显的程式化造型。这一艺术表现手法同古代埃及艺术家遵循正面率的原则来表现作品的造型特点具有相同之处。当时人们所要表现的不是人们所见
宿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他们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是课堂之外对学生进行思想工作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高校公寓管理对于规范大学生的行为习惯
期刊
摘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我校实践了“导--展--练--评”的课堂教学模式课题研究。这一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师的授课方式;增强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本文就我个人在实践“导--展--练--评”这一课堂教学模式后之所得和在实施各环节时应注意的事项做一个简要的交流。  关键词:教学模式;导学;展示;练习;评价;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27
大数据让员工数据挖掘更加精确、便捷,让企业组织更加系统化、扁平化,也让人才规划更加科学、智能.借助大数据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建立人力资源绩效数据库,更重要的是大数据思维
我们在1995-1999年开展妇女健康保险普查工作.着重普查20-49岁育龄妇女的乳腺疾病,妇科疾病.对于乳腺结构不良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向进行探讨,通过测试临床相关的数据,发现乳腺结
研究大学物理教学中“差生”的特点,提出采用理解、激励及个别化教学等策略以提高差生的学习积极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