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备考冲刺的基本原则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qiu121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备考是热点话题.“经典高频母题串链法”是基于课标要求、尊重基本原则、体现学科素养的应考新理念.
  【关键词】备考;原则;理念;经典高频母题串链法
  怎样应对初中数学冲刺复习?方法很多.但方法的选择总要有遵循原则.备考冲刺应遵循怎样的原则呢?下面结合田献增教师提出的“经典高频母题串链法”(下文简称“经典法”),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备考冲刺基本原则
  考前冲刺阶段师生及家长共同关注的话题,可概括为两点,即:关注考生良好应考心态的培育;关注学科针对性内容的选择.为落实上述目标,备考冲刺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培育良好心态的原则
  备考冲刺培育学生良好的心态是家长、教师、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培育学生良好的应考心态,恰当的激励形式是培养学生自信心有效方法之一.因为激励可使学生树立自信,产生动力,激发热情,创造灵感.考前恰如其分的激励是学生战胜应考“心疾”的法宝.
  (二)目标指向拉分题的原则
  因为中考是选拔性考试,拉开分数,不在于简单题,也不在于压轴题,关键是介于中档偏上的拉分题.
  (三)选择经典模型的原则
  江苏著名的考试专家葛军就目前备考现状指出:师生备考往往“心中无‘经典’.”判断一个(数学)题是否是优质题,其标准是看它能否衍化出新类型的题来.因为经典模型具有衍生性强、问题设计灵活的特点,同时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四)系统整合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课改实施后,数学思想方法首次纳入了数学的基础知识范畴.它是数学的灵魂,数学问题的解决离不开数学思想方法的指导.因此,在备考冲刺阶段,结合经典高频题型,系统整合数学思想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二、“经典高频母题串链法”赏析
  “经典高频母题串链法”针对初中数学内容,设置了包括“探索规律”在内共10个专题.每一个专题包括“经典选读”、高频考点模块(2~4个)、“考前选练”三个栏目.每一个模块,设有“关键词提示”“数学情境”“数学眼光”等.
  (一)案例展示
  【数学情境】
  下图是我国古代数学家杨辉最早发现的,称为“杨辉三角”.
  【数学眼光】
  (1)问题:(1)你能写出上图中下一行的数字吗?……
  (2)解析:(1)观察可知,三角形的“两腰”上的数字都是1,底边上非顶点的数字都是这个数字正上方两个数字的和……
  (3)解答:(1)1,5,10,10,5,1.
  (4)思想与方法:探索如“杨辉三角”数阵中规律问题,常常需要纵横观察,前后联系,然后转化为“数字规律问题”,简单的“数字规律问题”可直接得到,复杂的“数字规律问题”可借助等式规律进行探索.
  (5)数学情境再思考:请按“杨辉三角”的规律写出(a b)n的系数或展开式:(a b)5=.
  (6)选一题,练一练(3个题目)
  一个叫巴尔末的中学教师成功地从光谱数据95,1612,2521,3632,…中得到巴尔末公式,从而打开了光谱奥秘的大门,请你按照这种规律,第n(n≥1)个数据是.
  (二)案例赏析
  我们知道,“杨辉三角形”不仅是我国数学文化的瑰宝,也是学生后继学习重要的数学情境.“经典法”的设计完整地体现了备考冲刺原则.
  “规律探索问题”是中考数学的必考內容,此类问题按常见的题型可分四类(仅是为备考复习而分类,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即“等式规律”“数字(阵)规律”“图形规律”“图像规律”.题目难度往往中档偏上,在中考试卷中常常出现在填空题、选择题的后半部分,属于中考的拉分题.可以看出,“经典法”的设计遵循了备考冲刺“目标指向拉分题”的原则.
  “经典法”紧紧抓住中考数学试题的特点,将已经熟悉但彼此孤立的问题,或按题目的“数学本质”,或按题目的“内在联系”,或按题目的“产生背景”,或按题目的“思想方法”等将孤立的问题联系了起来,不仅达到了“系统整合数学思想方法”原则的目的,也达到了“孤立考点成串,解题方法成链”的目的.
  三、结语
  “经典法”不仅给应考师生备考提供了新理念,为落实课标要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新思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成果公开后,由连续两年国内实践学校检验结果证明,“经典法”是目前最为有效的备考冲刺的方法.(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田献增老师的帮助,在此深表感谢!)
其他文献
【摘要】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 作为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有遵循知识本身的逻辑,并准确把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真实的学习起点,才能有效提高课堂实效. 本文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列举》一课为例从教学前的思考、课前预学案的设计与分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后的思考四个方面来剖析如何构筑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 教学起点;列举策略;
[摘要]为了确保高考的公平性、科学性和权威性,2015年9月4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从2015年起增加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的省份,到2016年,将有25个省份高考使用统一命题全国卷。虽然高考使用全国试卷只是命题单位变了,包括考试大纲、考试内容等一律不变,但由于“命题主体”的变化导致命题思路和风格的变化,题型、考查侧重点发生变化,就需要考生采用合适的备
【摘要】教学正比例关系时重数量关系式的套用、判断技巧的习得,学生虽然能够利用关系式判断出正、反比例关系,却与建立在多重表示法基础上的变量之间的“动态”理解相距甚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感知概念、深入解读关系、借助直观渗透函数思想,帮助学生实现思维从静止走向运动,从运算走向关系,深刻理解概念的本质.  【关键词】经历;探寻;联想;渗透  正比例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变量”关系,之前学习的更多的
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但仅凭教材中的一幅图、几个问题、些许习题就略显单薄了,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所服务. 作为教师,应将教材开发创造,思考教材中更多的动态因素.  一、改造教材,激发学习兴趣  在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以及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这两个知识点时,我设计了让学生观察抽奖箱的环节,这主要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1)教材提供的主题图上的观察对象为
【摘要】从单元的框架设计、内容设计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审视了小学数学教学技能训练特色课程建设的前期成果,提出应处理好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关系、教师教学实践和科研的关系、教师个人发展和团队的关系以形成良性发展的教师文化.  【关键词】数学教学技能;教师文化;转型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钟启泉教授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1]”中提出学校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
【摘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实效性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的效益.当前,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理念的广泛渗透,如何提高以学生学习质量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要探究和实践的课题.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因素很多,针对这些影响因素,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强化预习指导,提高教学针对性;实施分层教学,满足学习差异.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
【摘要】“核心素养”为高中数学教学既带来了新的机遇,又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才能让数学教学切合新的要求,本文以“空间几何体”一节为例,从教学目标需要重新定位、学习方法需要重新变革、教学手段需要不断丰富、评价手段需要更加多元等四个方面探寻数学课堂教学的华丽转身.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变革;策略  “核心素养”包涵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其更侧重于能力培养、学习过程和实际的应用能力.高
背景: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容量更大,节奏更快,形式更新.  反思: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基于这样的课程目标,应更加侧重于课程内涵的高效体现,“繁华”的多媒体呈现并不能替代学生的思维训练,我们应该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杜
【摘要】随着浙江省文理不分科教学政策的实施,如何更好地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强化教学质量,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成为高三教学思考的主要问题.面对该教学背景,高三数学教学改革成为高三教师和家长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论文从实际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优化高三学生复习数学的学习质量的方式,对其教学方法改进深入研究,从而为如何更好地设计、利用和优化高考试题教学方式,改善高三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日常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的改革除了在教材内容上有所体现,其余的均体现在对教师的要求上,新课改要求教师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教学方式,对现代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地创新和探索,随着对教学方式的深入研究,如何提高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成了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本文将根据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状况,从“学、导、思、用”等方面分析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的有效性教学。  【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