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浅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zv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一位学习者交际的必备工具,更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采用以读为本,以读精讲,情景激读,以写促读等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是每一位学习者交际的必备工具,更是为人处世的基石。对于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来说,在具备广博的社会知识的同时,还需具备人格魅力和人文素养。事实上,一位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师掌握教材的能力 了解学生的能力 导入能力 教师的人格魅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进行教学呢?
  一、以读为本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走出文本,扩大视野。从中可以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地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指的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个性化,更好地让学生在读书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意,读中悟情。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可利用不同形式读。如:个人读、小组读、齐读、对比读、默读、小声读、大声读、诵读、分角色读、有感情地朗读、表演地读等。无论哪一种形式的读,要对学生的读作出明确的要求,杜绝泛泛而读。任何形式的朗读,都是要引导学生置身于文本、情境中。南宋朱熹主张:“凡读书,需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奇强暗记”,“逐句玩味”,“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切记讲清如何有感情地朗读,用什么语气,带什么感情。特别许多课文后面要求学生把喜欢的句子背下来或抄写下来。这些作业,不是让学生盲目抄写记忆,其关键在于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积累一些妙词佳句。要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读的效果。
  二、以读精讲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不是为了学生教,讲不是为了学生讲。教学是一个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话就是一口清泉。比如:一位教师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在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景象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的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采用学生提出的“通过读书来解决问题”这一个办法,大胆让学生读书,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
  三、情景激读
  首先,问题是阅读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者、指引者。一堂富有生机活力的语文课,关键在于教师用充满激情而又富有哲理的儿童化语言,创設一定的语文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要让学生产生读的兴趣,一个重点体现在教师的引导能力。引导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读的成败,教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当然,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各年级阅读的重点。小学低年级主要是识字;中年级是词语、句子;高年级是段、篇、章。大量的识字、词语、句子都要在阅读中进行。其次要认真分析学情,要顺学而道,顺学而教。教师在把握诱导读这一个环节中,一般从问题入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者在学生中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围绕课文展开阅读,细细朗读重点的句子、篇章。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能在文本中找出富有意义的答案。
  其次,阅读教学要做到生活化。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作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没有生活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作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教学就是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与已有经验,实现学生可能的生活世界。比如,在教学春天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教室,回到大自然中,在山上、小河边、草地上欣赏春天的美景,从而更好地让学生感受文中语言文字的优美。
  四、以写促读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特点。要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读与写,读与说。”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是学习语文的最高层次和最后归宿。”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加以体会,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探究,谈谈感想,或者写出感想。比如:《窗前的红气球》一课,激趣: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对科利亚说些什么?学生在语言文字中不但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和美的感染,而且感悟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只有以读为主线,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真正目的,才能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真正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阅读教学的三实:“真实、朴实、扎实”。
其他文献
在信息技术迅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思维方式的今天,我们有必要从学科课程“整合”的高度,对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再认识。“整合”不能等同于不同事物的“拼合”,更不是“凑合”。学科课程整合是使分化了的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各成分形成有机联系并成为整体的过程。这种整合思想把各门学科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要素,不是把某一门课程的内容强加在另一门课程上,而是在考虑学科特点的基
摘 要: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本性纯洁,可塑性很强。教学《感谢那只手》时,作者把其中一个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不仅学会感恩,而且学会给予,努力做到:重视“对话”,把握教师的“中介”作用;利用情景,引导学生投入感情,进行个性化阅读。  关键词: 《感谢那只手》 语言 文学  很多年前我执教一堂公开课,课题叫《感谢那只手》,授课对象是店口一小五(4)班。《感谢那只手》是一篇十分感人的感恩、奉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将语文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综合运用、融会贯通的过程。阅读水平是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思想认识水平的综合反映。所以搞好阅读教学,对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道德观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阅读活动的最大价值在于为人们提供精神上的食粮。阅读把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作品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的灵魂,丰满学生的血肉,使学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