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你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爱过我们和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曾经体会过的喜悦、紧张、悲伤、激动……都成了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烙印。正因了这些青春的经历,我们才会最终迈向更加广阔的人生。
青春究竟是什么?身处其中的我们,还无法言说。但总会有些细腻又不动声色的情绪,萦绕心头无法忘怀的人,让人热血沸腾的青春事件,还有那些用以佐证情感的小物件……一个个的小元素,构筑起我们正盛放的青春。
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青春的点滴,用你的热情和文字,让我们一起向青春致敬吧!
征文要求:记叙文或散文文体,细致描写在青春中,你所遭遇过的某种情绪、人、事件,或可以作为青春标志物的小物件。从细小出发,直抒胸臆,语言精练,言之有物,切忌空发感叹。500-800字为宜。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8月
投稿方式:E-mail:kmwgz@163 com(请在邮件主题上注明“致青春”)
信邮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财富大道19号财富三号B栋7楼《课堂内外》高中版,邮编401121(请在信封上注明“致青春”征文)。
(2012-2013年度“走过90”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将在下期杂志上公布,敬请期待!)
岁月偷不走的留言板
01
闲来无事翻自己空间的留言板,看到了好多旧时光里的温暖。我看到2010年的莫莫和我说她在上生物课上看到课本上瘦瘦丑丑的猴子啃香蕉,忽然就想到了我。2011年,小T和我说考试不顺利,沮丧得不想吃饭。2012年的阿猫说手机被年级主任收走,近期请勿短信和电话。2013年的自己在年初时对自己说,高考加油,永不放弃。
几千条留言浏览下来,不知不觉热泪盈眶。我才发现很多我如今想不起来面孔的人,原来曾经和我那般熟稔,都曾经信誓旦旦斗志昂扬地说好不要分离,不要陌生,要永远亲密。那些青天白日之下,我们年轻的红嘴唇里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鲜活理想,如今让我在熄了灯、落了幕的黑夜里兀自追思。
两分惆怅,三分温暖,五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坚定。
一路走来,已经有多少人在我的人生路上与我走散。最喜欢一句话:“缘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正是因为不断走散与相遇,才让我们在时光的洪流中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更重要的是,不断的相遇与离别让我们更加珍惜始终在身边不离不弃的那几个少数人。而那些走散的也变成日后想想都会微笑,比灿烂春日还要温暖的青春小事。
旧时光里的我们像是浸透露水绿得发亮的欣欣向荣的植物,努力地朝着阳光生长。理想就挂在舌尖上,不躲藏,不害羞,轻而易举地就被我们拍着胸脯说起来。如今的我们被时光磨圆了许多棱角,在人生道路上翻滚得更远。高考过后,我们根据自己的理想选专业挑学校,忐忑不安中按捺不住的是即将自己掌握人生的欣喜若狂。谢谢这些留言提醒了我,我是多么渴望灿烂的未来。
岁月神偷,偷走的是曾经的人与事,偷不走的是愈来愈坚定的梦想。时光可以偷走的,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照片给这些回忆加固。时光偷不走的,就变成了心底愈来愈闪亮的钻石。
02 重回九中
再次回到九中,已是毕业三年后。与好友一时兴起,便一同邀约前往。说到九中,其实它也不是什么知名的重点学校,处于深山之中,已和大山一样苍老。中学所在的地名中含有一个“九”字,人们就常常简称九中。
远远看到从县城赶回学校的老师在学校门口下了车,也正是我和好友曾经的授课老师,我们也赶紧加快脚步,向前去打声招呼,叫声“老师好”。回过头的老师认出了我们,笑了笑,想叫我们一声,却已然不再记得我们的名字。但知道是曾经的学生,也分外地亲热。和他们聊起学校的境况,都不由得有一丝喟叹,城镇化的发展、超级中学的兴起,现在九中早已不复往日的热闹。
球场上也遇到了几位往昔的学友,他们兴致高昂地打着球,我和好友没有这兴趣,伫立操场,环顾四围,脑海里回忆起初中时代。长满野草的操场让我们想起曾经做早操午操的小小的我们,那熟悉的往昔在脑海中离我们那么近,可此刻的距离却是无垠的远。操场上的欢笑声仿佛还能够听到,玩得满身是汗的衣角,似乎我们还能闻到汗渍气味,但那样的时光早已逝去了。
一位来打球的老同学看到我们,特地跑过来和我们寒暄一阵。围着操场转了一圈,我和好友说起一位老师的妹妹,说起我们初二时光里的青涩,热心于老师的那位漂亮妹妹,朋友笑笑说:“最是年少青涩时啊……”抬头望望天,天像是和以前一样清澈,风还像以前一样轻柔。
转得有些累了,朋友说回去吧!走出九中,再回望,风中的九中静默着依然美丽,只是它也和我们一样有些疲倦了。
03 面向高三的教学楼
黄昏,西天紫红色的晚霞,艳美、壮丽。我手捧着四十多本教材,背着几十本教辅书,走出高二教学楼的那一刻,仿佛听见了秒针被时光冻结的“滴答”声。我知道,属于我的倒计时已经开启。
高二,再见。高三,我来了。一切归零,所有的光环、阴霾被小心翼翼地封存,只留下满腔热血和一身抱负。未来的365个日夜,将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曾经的誓言、梦想、憧憬、在眼前渐渐清晰。踮脚伸手的距离,亦或是可望不可及。
“我长大后要上北大!”女童扎着羊角辫,一脸认真地说,眸子如天空般明澈。
“怎么会这样,我真的有那么差么?”女孩将头深深地埋进双臂,身边,是揉皱的试卷。
“你看看你,人家XXX考了……”女人满脸通红,恨铁不成钢。
“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的!”女生一脸倔强,面前的人,嘴角上扬,几分不屑。
“我们坐火车去西藏,然后步行至尼泊尔,辗转到希腊,最后回到布里斯班……”“可是,要等到高考后吧,好遥远……”
“2014年,北京,不见不散哦!”她轻轻拥抱女生,转身检录,登机。
一幕幕回忆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模糊的轮廓一点点勾勒。真实的触感,停留在掌心,温热,仿佛一切都触手可及。抬头,高三教学楼,威严地耸立,以不悲不喜的姿态向我展开双臂。眼眶微润,汗珠滑落,肌肉发酸,背部传来无法逃避的压力。
腾出一只手,抹去汗水,耸耸身上重物,大步迈入高三楼。我已启程,后会有期!
04 800字里的爱恨情仇
我最讨厌那800字的作文,每次一看到满是方格,却需要我一字一句填满的纸,便心生厌恶。
每周的作文训练是我高三最讨厌的课程,那满满一张的小方格好像怎样都填不满。题记却成了我最爱写的部分,因为小小一句话就能攻陷作文纸三四行的城池。议论无一例外成为了每一次作文的性质,而贝多芬是最常写的例子,好像我们被规定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只有苦难才能衬托。
10岁以前,我的人生还像是小学生作文般,充满了幻想、懵懂、无知和对未来的憧憬。进入高中后,才知道每篇文章都应该有套路,就好像我们的梦想早就被别人设定好了一样。学习成长,就是要认清并接受现实。我们只能被迫屈服于“应试教育”的威严之下,但也要把头仰得很高,顶着那小小的梦去战胜它。
高考前的最后几十天里,我好像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头埋进厚厚的书堆里,只是偶尔也用手指碰一碰同桌的腿,与拾起头的她相视一笑,一张又一张画满小方格子的作文纸,都一一被我填满了。按照别人希望的模式,又总是不甘心地留下些许独属于我的痕迹。
终是逃脱了高考的魔爪,却也到了与“战友”离别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承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我们也很勇敢,勇敢地在苦难里创造自己的幸福。我们绞尽脑汁地书写我们的青春,总是写不完,也总是写不好,可是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青春,无可取代。
(请作者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
我们曾经走过的路,爱过我们和伤害过我们的人,我们曾经体会过的喜悦、紧张、悲伤、激动……都成了生命中无法抹去的烙印。正因了这些青春的经历,我们才会最终迈向更加广阔的人生。
青春究竟是什么?身处其中的我们,还无法言说。但总会有些细腻又不动声色的情绪,萦绕心头无法忘怀的人,让人热血沸腾的青春事件,还有那些用以佐证情感的小物件……一个个的小元素,构筑起我们正盛放的青春。
用你手中的笔,记录下青春的点滴,用你的热情和文字,让我们一起向青春致敬吧!
征文要求:记叙文或散文文体,细致描写在青春中,你所遭遇过的某种情绪、人、事件,或可以作为青春标志物的小物件。从细小出发,直抒胸臆,语言精练,言之有物,切忌空发感叹。500-800字为宜。
征文时间:即日起至2014年8月
投稿方式:E-mail:kmwgz@163 com(请在邮件主题上注明“致青春”)
信邮地址:重庆市北部新区高新园财富大道19号财富三号B栋7楼《课堂内外》高中版,邮编401121(请在信封上注明“致青春”征文)。
(2012-2013年度“走过90”征文活动的获奖名单将在下期杂志上公布,敬请期待!)
岁月偷不走的留言板
01
闲来无事翻自己空间的留言板,看到了好多旧时光里的温暖。我看到2010年的莫莫和我说她在上生物课上看到课本上瘦瘦丑丑的猴子啃香蕉,忽然就想到了我。2011年,小T和我说考试不顺利,沮丧得不想吃饭。2012年的阿猫说手机被年级主任收走,近期请勿短信和电话。2013年的自己在年初时对自己说,高考加油,永不放弃。
几千条留言浏览下来,不知不觉热泪盈眶。我才发现很多我如今想不起来面孔的人,原来曾经和我那般熟稔,都曾经信誓旦旦斗志昂扬地说好不要分离,不要陌生,要永远亲密。那些青天白日之下,我们年轻的红嘴唇里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的鲜活理想,如今让我在熄了灯、落了幕的黑夜里兀自追思。
两分惆怅,三分温暖,五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坚定。
一路走来,已经有多少人在我的人生路上与我走散。最喜欢一句话:“缘分朝生暮死脆弱如露水,唯独与你,像是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正是因为不断走散与相遇,才让我们在时光的洪流中认识了这么多的人,更重要的是,不断的相遇与离别让我们更加珍惜始终在身边不离不弃的那几个少数人。而那些走散的也变成日后想想都会微笑,比灿烂春日还要温暖的青春小事。
旧时光里的我们像是浸透露水绿得发亮的欣欣向荣的植物,努力地朝着阳光生长。理想就挂在舌尖上,不躲藏,不害羞,轻而易举地就被我们拍着胸脯说起来。如今的我们被时光磨圆了许多棱角,在人生道路上翻滚得更远。高考过后,我们根据自己的理想选专业挑学校,忐忑不安中按捺不住的是即将自己掌握人生的欣喜若狂。谢谢这些留言提醒了我,我是多么渴望灿烂的未来。
岁月神偷,偷走的是曾经的人与事,偷不走的是愈来愈坚定的梦想。时光可以偷走的,我们可以用文字和照片给这些回忆加固。时光偷不走的,就变成了心底愈来愈闪亮的钻石。
02 重回九中
再次回到九中,已是毕业三年后。与好友一时兴起,便一同邀约前往。说到九中,其实它也不是什么知名的重点学校,处于深山之中,已和大山一样苍老。中学所在的地名中含有一个“九”字,人们就常常简称九中。
远远看到从县城赶回学校的老师在学校门口下了车,也正是我和好友曾经的授课老师,我们也赶紧加快脚步,向前去打声招呼,叫声“老师好”。回过头的老师认出了我们,笑了笑,想叫我们一声,却已然不再记得我们的名字。但知道是曾经的学生,也分外地亲热。和他们聊起学校的境况,都不由得有一丝喟叹,城镇化的发展、超级中学的兴起,现在九中早已不复往日的热闹。
球场上也遇到了几位往昔的学友,他们兴致高昂地打着球,我和好友没有这兴趣,伫立操场,环顾四围,脑海里回忆起初中时代。长满野草的操场让我们想起曾经做早操午操的小小的我们,那熟悉的往昔在脑海中离我们那么近,可此刻的距离却是无垠的远。操场上的欢笑声仿佛还能够听到,玩得满身是汗的衣角,似乎我们还能闻到汗渍气味,但那样的时光早已逝去了。
一位来打球的老同学看到我们,特地跑过来和我们寒暄一阵。围着操场转了一圈,我和好友说起一位老师的妹妹,说起我们初二时光里的青涩,热心于老师的那位漂亮妹妹,朋友笑笑说:“最是年少青涩时啊……”抬头望望天,天像是和以前一样清澈,风还像以前一样轻柔。
转得有些累了,朋友说回去吧!走出九中,再回望,风中的九中静默着依然美丽,只是它也和我们一样有些疲倦了。
03 面向高三的教学楼
黄昏,西天紫红色的晚霞,艳美、壮丽。我手捧着四十多本教材,背着几十本教辅书,走出高二教学楼的那一刻,仿佛听见了秒针被时光冻结的“滴答”声。我知道,属于我的倒计时已经开启。
高二,再见。高三,我来了。一切归零,所有的光环、阴霾被小心翼翼地封存,只留下满腔热血和一身抱负。未来的365个日夜,将是一场漫长的战役。曾经的誓言、梦想、憧憬、在眼前渐渐清晰。踮脚伸手的距离,亦或是可望不可及。
“我长大后要上北大!”女童扎着羊角辫,一脸认真地说,眸子如天空般明澈。
“怎么会这样,我真的有那么差么?”女孩将头深深地埋进双臂,身边,是揉皱的试卷。
“你看看你,人家XXX考了……”女人满脸通红,恨铁不成钢。
“你等着,总有一天,我会超过你的!”女生一脸倔强,面前的人,嘴角上扬,几分不屑。
“我们坐火车去西藏,然后步行至尼泊尔,辗转到希腊,最后回到布里斯班……”“可是,要等到高考后吧,好遥远……”
“2014年,北京,不见不散哦!”她轻轻拥抱女生,转身检录,登机。
一幕幕回忆不断在脑海中浮现,模糊的轮廓一点点勾勒。真实的触感,停留在掌心,温热,仿佛一切都触手可及。抬头,高三教学楼,威严地耸立,以不悲不喜的姿态向我展开双臂。眼眶微润,汗珠滑落,肌肉发酸,背部传来无法逃避的压力。
腾出一只手,抹去汗水,耸耸身上重物,大步迈入高三楼。我已启程,后会有期!
04 800字里的爱恨情仇
我最讨厌那800字的作文,每次一看到满是方格,却需要我一字一句填满的纸,便心生厌恶。
每周的作文训练是我高三最讨厌的课程,那满满一张的小方格好像怎样都填不满。题记却成了我最爱写的部分,因为小小一句话就能攻陷作文纸三四行的城池。议论无一例外成为了每一次作文的性质,而贝多芬是最常写的例子,好像我们被规定好的积极向上的人生,只有苦难才能衬托。
10岁以前,我的人生还像是小学生作文般,充满了幻想、懵懂、无知和对未来的憧憬。进入高中后,才知道每篇文章都应该有套路,就好像我们的梦想早就被别人设定好了一样。学习成长,就是要认清并接受现实。我们只能被迫屈服于“应试教育”的威严之下,但也要把头仰得很高,顶着那小小的梦去战胜它。
高考前的最后几十天里,我好像只做了一件事,就是把头埋进厚厚的书堆里,只是偶尔也用手指碰一碰同桌的腿,与拾起头的她相视一笑,一张又一张画满小方格子的作文纸,都一一被我填满了。按照别人希望的模式,又总是不甘心地留下些许独属于我的痕迹。
终是逃脱了高考的魔爪,却也到了与“战友”离别的时候。我们总是在承受着生活带给我们的苦难,我们也很勇敢,勇敢地在苦难里创造自己的幸福。我们绞尽脑汁地书写我们的青春,总是写不完,也总是写不好,可是那毕竟是我们自己的青春,无可取代。
(请作者速与本刊编辑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