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者2005年在马来西亚对二十八位华商和经理人进行了深入访谈,获得了不少口述的个人生 活史资料。在近三十位受访人中,他们曾经或现在工作的单位五花八门,他们的经商或从业 经 历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影响他们成功是相当复杂多样的:有的成功可能是 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成功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而不 一定是某种必然因素影响的结果。本文大致地分析和总结出了八点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企业人类学;马来西亚;华商;经理人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9)04-006 8-06
在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所属的亚洲学者基金会(Asian Scholarship Found ation,简称“ASF”)的资助下,我于2005年来到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研究工作 。
这次在马来西亚的调查工作,我获得了不少口述的和文字的资料。比如,有的是孤军奋 战的辛酸成长历程,有的是债务累累不堪重负的伤心和失望,有的是白手起家如今成为亿万 富翁的故事,有的是夫妻配合艰苦创业的家庭企业史;有批评政府不公的、有讲黑道残忍的 、有说人间真爱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感人。因此,我很想让中国大陆的人,多一点了解马来 西亚,多一点了解马来西亚的华商和经理人。

当我戴着耳机、整理那些在马来西亚采访的录音时,我的眼前就会慢慢地浮现出受访人 当时的音容笑貌,以及对方跟我谈话的一些场景,有时可以体会到对方说话的一些习惯特点 。比如,有一位在谈话时老爱说“说得不好听……”我能感觉到他在真诚地表述;有一 位只有三十多岁的人在谈话中经常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仿佛她已经历经沧桑;有一位 成功的商人在谈话中多次提到他太太在这个事、那个事上的贡献,似乎没有这个太太就没有 他今天的成就;有一位商人清楚地告诉我,他这一生中遇到的一位恩人和一位贵人,言语中 包含着他满心的感恩之情。当一些受访人说起“那时侯”、“以前”、“早期”的事的时候 ,他们的内心既有愉悦也有惋惜。一位汽车零件商反复感叹“1980年代实在好赚啊”。
在马来西亚,我对华人的城市化和商业化程度如此之高,留下很深的印象。与中国比 较来看,中国传统上是农业社会,十三亿多人口中还有八亿是农民。马来西亚华人的祖先从 中 国来的时候,多是居住在农村的农民,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穷二白的乡下人,来到这里之后, 他们却成了城市里的主要居民,以从事工商业为主,并且其中有不少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马来西亚华人的这种职业和身份转变非常突出。这个现象对我在中国分析城市里的农民工很 有借鉴价值。

一、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成功?这是一个最容易回答,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成功的社会标准 是成就一番事业,获得一定的财富、或权力、或地位。今天,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成功的标 准和定义放在一边,去看一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去看一看每个人对自己经历的评价,因为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对成功的标准和定义。换言之,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更看重的是 受访者对自己是否成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社会对他(她)的个人评价。说白了,笔者对成 功的定义就是:受访者对自己的这一辈子是否感到满意。
在马来西亚期间,我很荣幸地访问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既访问了国会议员,也询问了平 民老百姓;既拜访了商界领袖,也走访了小商小贩。人生百态,很有意思,也很有感触。
刘一其先生(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长)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我是 一个小人物,没有想到你会选中我,我有一种惊奇的感觉。我在新山地区不是很出名,事业 不是做得很大。不过,我接触的朋友也不少。我对自己理想的实现没有感到满足,但感到安 慰。”
黄重山先生(从外企经理到木业经营商)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说“我从一个穷家子弟 出生,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这个样子,我对自己的这一生感到很满意。”他还说:“现在我都 65岁了。我认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拼,不拼,到老了,就没有什么老本可吃了。”
赖益盛先生(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在回顾自己公司的发展历程时说:“我们的地 图制作技术从半手工半电脑,到全电脑化,现在已经发展到全部采用卫星影像。从开始到现 在,我们已经做了上百张地图里。市场占有率85%,还有一些竞争者,但他们都不强,主要 分割一些地方性市场,如槟城、吉隆坡。我进入这个市场比他们都早,基本上已经把这个市 场给占领了,竞争者很难有发展空间。”
温乃达先生(马来西亚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联合总会会长)认为:“只要去做,一定会 成功,但成功并不代表赚了很多钱。”
王国民先生(雪隆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署理主席)说:“当时我创业是靠刻苦耐劳。现 在通信发达了,创业者要掌握高科技,像我以前那样蛮干是不行的啦;还要有一点资本(本 钱),以前可以没有很大的本钱,以前的人讲信用,都是放帐,以前放六个月都没关系,我 也是这样放的,现在不行了。”
李建苇先生(一个曾经惨败过的建筑材料经营商)神情激动地说:“(惨败)那个时候 ,我开始感到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自己知道你不知道的 是什么东西,很容易解决;如果你自己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是什么东西,是蛮恐怖的事情。” 他还表示:“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学得最多的就是生意失败以后这十年。在这段时间里, 我检讨为什么会失败?经济风暴只是导火线,公司本身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原 因。比如,行政架构方面、资金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想,很多成功的华人都 经历过一些辛酸和历练。”
许炳正先生(新山小商公会总务)告诉我:“一般小贩生意只能糊口,保证三餐,就可 以了,很多人没有能力买房子的,更不可能做大投资。有些小贩做了20年还没有买房子。要 是孩子多的,生活开支还不够。只有个别人挨上了很多年才能买屋子的。”陈育荣(新山小 商公会会长)也告诉我:“ 做小贩很操劳,用很多体力。我们做过小贩的都知道,一直走 来走去,脚很酸啊。做小贩的晚年都很辛苦,因为他们的积蓄不多,而且腰酸背疼,满身是 病。”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受访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产生了疑惑,或者找到了答案。
已经年近八旬的黄俊六先生(新山南大校友会执委)在咖啡馆里对我倾诉:“我这一辈 子效忠的对象一直在变。我是1937年出生的,1962年大学毕业。我先是打工,后来自己创业 ,曾经做过发展商。小的时候,孝忠的是英国国王,那时侯是乔治二世时期。接着,又效忠 过马共,因为受的是华文教育,我也会唱中共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效忠过国民党的三民 主义。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之后,又改为效忠马华,效忠马来西亚政府。到底谁是我真正的 效忠对象?我这一代的很多人都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叶瑞芳女生(G&O商学院院长)自言自语道:“我总觉得,人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回过头来看我自己的一生,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无奈。可是,我又没有什么办法。钱对 我来说,多一个零,或少一个零,都差别不大。钱够用了,就行。现在的社会跟以前差别很 大,有时我感到很失望,但是,自己又不能改变什么。我可能是生存主义者,我觉得我们在 这个世界上真是太渺小、太渺小、太渺小了,渺小到无法形容,以前我形容自己为蚂蚁,现 在我觉得连灰尘都不能算,连灰尘都不如。现在,到了40多岁,我才意识到:人生 在世最可 贵的是自己有选择权。但是,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时只是想多赚一点钱而已。”
罗烈贤先生(柔佛华人建筑商公会署理会长,柔南机器厂商公会前任会长)认为:“每 个人有不同的命,我是劳碌命。我们华人几千年来一直保存着自己的传统,这个很好。现在 的年轻人,有的读英文学校,大学毕业,想过一种新的生活。我觉得,尽管社会进步了,不 管到什么时候,生活都是一样的,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文化传统没有办法改变 。”
从各位受访者的人生感言中,我们体会到:他们的经历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 。
二、影响成功的因素
究竟什么是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呢?有的人认为,能否成功运气最重要。比如,有一位 受访者说:“我觉得,做生意成功运气比较重要。我是相信运气,真的。有时候你 看周边的 生意人,10年、20年以后他还是老这样。每个人的运气是不同的,最要紧的是你用心去做。做多做少不要紧。”
在近三十位受访人中,他们曾经或现在工作的单位五花八门,包括港口、银行、饼干制造 厂、美容院、家具店、饮用水厂、电子厂、咖啡店、杂货店、五金店、药厂、塑胶厂、家用 电器店、餐饮酒店、商学院、装修公司、电脑公司等。他们曾经或现在从事的生意也是包罗 万象,涵盖了卖菜、汽车修理、汽车零件、制造机器安装与维修、厂房建设、派报、印务、 木业、工业供应、地图、汽车导航、汽车销售与贷款、船服务、物流、手机、电话卡、长途 电话、校车和厂车服务、建筑材料销售、采矿石、搅拌混凝土、建筑工程等。在这么多不同 的工作单位和不同的生意中,影响成功的因素肯定也是相当复杂多样的:有的成功可能是多 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成功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而不一 定是某种必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只能从近三十位受访人的经历中,大致地总结出那么几点影响成功的关键因 素(见表1)。
第一,是否对市场、技术和社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成功 与否的影响很大。如,抓住市场和技术变化先机的有:赖益盛(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 、罗烈贤(柔南机器厂商公会前任会长)、刘一其(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 长)、叶瑞芳(G&O商学院院长)、林国粮和吴多娇夫妇(电讯经销商)、黄重山(亿盛 企业有限公司老板)等六位,其中,赖益盛的公司处于行业主导地位。
第二,即使不能抓住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先机,如果能够很快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和发 展,对获得成功也有极大帮助。如,林明春(马来西亚柔佛港公司事务高级经理)、曾振强 (新山广肇会馆会长,新山屋业商会会长)、梁汝文(新山汽车银业公会会长)、洪瑞强( 柔佛厨业联谊会会长)、郑已胜(柔南区中小型工业公会会长)、黄宗海(新山派报业同业 公会会长)、符传曙(《星州日报》高级经理)、张久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现任会长) 、黄锦发(万辉(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彦哲(松柏教育集团CEO)、陈义栋(华美 巴士车服务公司老板)、萧英华(家庭电器商,大利贸易公司老板)、翁莉莉(雪隆海南会 馆执行秘书)等十三位。
第三,从商或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下列二十八位受访人中有二十五位都 有较为丰富的从商或从业经验,有十多位(如赖益盛、王国民、符传曙、张久文、刘一其 、黄宗海、黄锦发、萧英华、陈义栋、洪瑞强、洪鼎镇、叶瑞芳、林国粮等)从十几岁就出 来闯荡了,有二位(如罗烈贤、黄重山)有外企从业经验,有三位(如吴世才、梁汝文、吴 多娇)有银行从业经验。只有三位虽然从商经验丰富,但是因为从事的是小商小贩而难有较 大的发 展。李建苇的例子则给了我们一个反面的证明,由于从商经验太少,虽然曾经获得短暂的大 胜但也输得很惨。
第四,有一定的客户或较广的社会关系是独立创业,也是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基础。黄 锦发先生(万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在谈到自己的创业时说:“我十几岁出来工作, 跟了两个老板。我学到的是要勤劳,要对客户服务好,不断建立客户关系。老板也没有专门 教我,是我自己观察和体会到的。我很会交友,选择性地交友。”罗烈贤先生(柔南机器厂 商公会前任会长)表示“我们出来做什么都需要很好的外交,出外靠朋友。我认识一些厂里 的工程师,因为我们经常在一起喝茶,互相了解。他们有些是我原来的手下,有些是认识的 ,他们再拉他的朋友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行业。(在经营上)不能什么都自己来做,需要什么 方面的技术人员,我们可以招聘来。主要是看我们会不会寻找、安排和使用各种不同专业的 人员。”
第五,家庭的支持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个别几个人之外,在下列的二十五位 较为成功的受访人中,有超过十位(十一位)得到家人或亲人的支持,这包括夫妻同心、兄 弟 同心、外甥和外甥女支持、后继有人、子承父业等。在各种类型的组织经营中,家庭经营是 最节约组织成本的经营方式。在实行自由经济的马来西亚,家庭经营是华人最常用的运营形 式,也是华人生意比较活跃的主要原因。
第六,专注某个行业或职业长期做下去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受访人中,林明春( 马来西亚柔佛港公司事务高级经理)、黄宗海(新山派报业同业公会会长)、符传曙(《星 州日报》高级经理)、翁莉莉(雪隆海南会馆执行秘书)等几位,就是“一心一意做好本行 ”很好的例证;而赖益盛(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梁汝文(新山汽车银业公会会长) 、郑已胜(柔南区中小型工业公会会长)、温乃达(马来西亚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联合总会 会长)、洪鼎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前任会长)、刘一其(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 会前任会长)、孙彦哲(松柏教育集团CEO)、陈丽云(大东方人寿保险代理经理)、林国 粮和吴多娇夫妇(电讯经销商)等近十位,都是搞专业化经营的例子。其中,洪鼎镇先生曾 经被誉为新山的“咖啡王”,因为在新山他拥有的咖啡店最多。在当今专业化分工、市场细 分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在职场上,都强调专业性。在这些受访者中,最 为极端的例子是刘一其先生,他从1960年代进入塑胶行业,发展到现在其产品的专门化程度 已经非常高了,从前生产和销售各种塑胶产品,现在主要从事一种塑胶专用产品——打包 带的制造和销售。
第七,教育程度高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在下列的二十五位较为成功 的受访人中,只有不到十位人在创业或从业前接受过高等教育,如林明春、罗烈贤、黄重山 、吴世才、翁莉莉、郑已胜、孙彦哲等,但是,还有十五位受访者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有 的 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获得商业成功方面,从商或从业经验是否 丰富,比受教育程度的高或低,更为重要。在新一代的城市移民中,也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凭 着自己的知识或技术特长,自己创办或与同学朋友合伙创业,开办科技或专业公司 ,而在 上一代华人城市移民中,受教育程度稍低一些,有很多人自己做家庭生意当老板。
第八,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不是获得成功的初始条件,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都是经过多年的 从商活动才慢慢地积累起来的。表1 影响成功的因素
序号访问对 象从事的行业影响成功的因素1赖益盛(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做过的:电子,家具,装修;现 在 的:地图和汽车导航赶闯敢干,抓住了市场的先机,处于行业主导地位,专业化经营, 社会关系广,诚实讲信用,后继有人2林明春(马来西亚柔佛港公司事务高级经理)做过的:港口;现在 的:港 口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水平高,诚实讲信用,一心一意做好本行,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3吴世才(高雅国际美容集团总裁,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副总会长)做 过的:银行,饼干制造;现在的:美容受教育程度高,诚实讲信用,从商经验丰富,专 业化经营,夫妻同心,后继有人4曾振强(新山广肇会馆会长,新山屋业商会会长)做过的:建筑; 现在的:供水系统工程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后继有人5梁汝文(新山汽车银业公会会长)做过的:银行;现在的:汽车销售与贷 款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6洪瑞强(柔佛厨业联谊会会长)做过的:船服务;现在的:船服务与餐饮 酒店子承父业,兄弟同心,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7王国民(雪隆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署理主席)做过的:卖菜,汽车修理, 汽车零件销售;现在的:大型汽车零件销售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 有贵人相助,抓住了几个大客户8郑已胜(柔南区中小型工业公会会长)做过的:电子零件制造;现在的:电 子零件制造兄弟同心,受教育程度高,专业化经营,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社会关系广 9温乃达(马来西亚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联合总会会长)做过的:汽车及其 零件销售;现在的:进口汽车零件销售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适应 当地市场的发展10罗烈贤(柔南机器厂商公会前任会长)做过的:外资医用品制造厂, 制 造机器安装与维修;现在的:厂房建设,饮用水厂受教育程度高,有外企从业经验,专 业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较强,抓住了市场的先机,社会关系广
续序号 访问对象从事的行业影响成功的因素11黄宗海(新山派报业同业公会会长)做过的:派报;现在的:派报 从商经验丰富,一心一意做好本行,专业化经营,社会关系广,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12洪鼎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前任会长)做过的:咖啡店;现在的:咖啡店专营咖啡店,经商时间较长,家庭经营,社会关系广13刘一其(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长)做过的:百货零 售 ,药品制造和销售,小食品制作和零售,塑胶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现在的:塑胶专用产品— — 打包带的制造和销售从商经验丰富,抓住了市场的先机,专业化经营,社会关系广,后 继有人 14符传曙(《星州日报》高级经理)做过的:报社记者和编辑;现在的 :报 社高级经理赶闯敢干,一心一意做好本行,从业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较强 ,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15张久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现任会长)做过的:餐饮,保险,房地 产;现在的:橡胶种植,餐饮,保险,房地产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 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16黄重山(亿盛企业有限公司老板)做过的:进口家用电器销售,印务;现 在的:木业受教育程度高,有外企从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高,抓住了市场的先机,亲 戚联盟17黄锦发(万辉(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做过的:杂货店店员,五金店 送货员;现在的:工业供应,物流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 ,有太太的支持18孙彦哲(松柏教育集团CEO)做过的:文艺书出版和销售;现在的:儿童 教 育品的制作,出版和销售子承父业,受教育程度高,专业化经营,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 ,有弟弟的支持19叶瑞芳(G&O商学院院长)做过的:食品油厂书记员和建筑公司财务 主管,当家教,办农场,开缝纫店;现在的:商学院,电脑公司从商经验丰富,专业技 术水平高,工作勤勉,抓住了市场的先机,有外甥和外甥女的支持20林国粮和吴多娇夫妇(电讯经销商)做过的:银行,家庭线路安装,家 电维修和销售;现在的:手机和电话卡销售,长途电话从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 ,抓住了市场的先机,专业化经营,夫妻同心21陈义栋(华美巴士车服务公司老板)做过的:种植树胶和棕油、销售 家 电;现在的:校车和厂车服务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适应当地市 场的发展22萧英华(家庭电器商,大利贸易公司老板)做过的:建筑材料销售, 采 矿石,搅拌混凝土,建筑工程等;现在的:建筑材料销售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 ,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23陈丽云(大东方人寿保险代理经理)做过的:销售小型收音机,黑白 电 视机,彩色电视机,冰橱,录影机和放影机,VCD、DVD等;现在的:灯泡之类的小家电 从商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抓住了几类长期客户24翁莉莉(雪隆海南会馆执行秘书)做过的:木业和屋业公司,律师楼 等 的记帐员;现在的:保险代理受教育程度高,从业经验丰富,一心一意做好本行,紧跟 社会的发展步伐 25李建苇(建筑材料公司老板)做过的:家教,大学讲师,撰稿人;现在的 :NGO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从商经验太少,曾经升得很高也输得很惨26许炳正(新山小商公会总务)、陈育荣(新山小商公会会长)做过 的:工厂,养殖业(许),冷饮;现在的:冷饮(许),小吃(陈)起点低,经济底子薄, 很难有大的发展,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当我问道:“为什么塑胶行业的早期经营者以华人为主呢?” 刘一其先生(马来西亚 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长)认为:“马来西亚塑胶行业的早期,就是从(19)60年 代开始到80年代中期,我看,除了一家外国大公司之外,80%的主要经营者都是华人。华人 的商业网络已经存在了,这个是客观条件。第一,我们华人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生活、从事商 业,跟外国人的沟通较多,国际资讯方面占了优势,有些新的产品我们就先发现,就知道到 哪里去买,市场在哪里。第二,那时候资讯的传播还要靠个人之间的传递。即使马来人想要 做,他们到哪里去找资讯呢。不是讲他们马来人不想做,也不是讲他们对这个新兴的行业没 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只是那时候他们还不一定知道塑胶的事。那一段时期还不是资讯时代, 所以讲华人的商业网络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马来西亚,有不少较为成功的商业人士通过参加中华公会、业缘性商会、地缘性会馆 、华校的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华人社团(注: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相比,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是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之一。有地缘性的会 馆,如基于各个籍贯的会馆,如海南会馆、客家会馆、潮州会馆、广肇会馆、福建会馆等; 有业缘性的社团,如董教总、流动小商公会、派报业同业公会、家庭电器商公会、机械及车 辆零件商会、机器厂商公会、塑胶厂商公会等;有血缘性的宗亲会,如陈氏公会、刘氏公会 、林氏公会等;还有跨地缘与血缘的中华公会和跨业缘的中华商会。无论是地缘性的会馆和 血缘性的宗亲会,还是业缘性的公会,以及跨地缘的中华公会和跨业缘的中华商会,都有地 方性的和全国性的组织,组织框架比较有体系,形成了华人社会独特的民间自组织和管理系 统。)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 会关系网和增强自 己的社会地位。当我问及“参加社会团体对商业活动有帮助吗?”,吴世才先生(高雅国际 美容集团总裁,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副总会长)表示:“老实说,参加华人的社会团体 ,第一能觉得我们对社会具有一种义务的责任,要回馈社会;第二参加这些社团也不是完全 对个人没有帮助,也认识了很多人,在商场上,在社会上,在宗亲方面,都建立起了一个很 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你做出一些贡献的时候,大家都有目共睹,也会肯定你这个人 对社会的服务,给你一个很好的口碑,间接地多多少少会帮助你的生意。”张久文先生(新 山咖啡酒餐商公会现任会长)自述:“一开始我就参加了福州会馆。开餐馆的时候,我参加 了咖啡酒餐商公会。现在,我还是福建会馆的副会长,马华公会地不佬区会副主席。我还参 加了宽柔三小理事会(现任主席)和家教学会。现在的会馆比以前开放,几个不同帮派的会 馆相互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联系网。”
结 语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也一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但是,一旦认真研究起来,才感觉到 “成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很难说得很清楚的事。因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成功的类型也很多,很难总结;有的人曾经获得 过成功,但是现在不行了;有的人这一辈子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本与成功无缘 。
从马来西亚二十八位华商和经理人的访谈材料中,我们了解到,导致成功的因素肯定比我在 这里所列举的还要多得多,有时我们很难穷尽。在这里,我们对影响华商和经理人成功的几 个 关键因素: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洞察力与适应能力、从商或从业经验、客户关系或社会关系 资源、家庭支持、行业或职业的专注程度、教育程度、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等进行了简要的 分析。其实,勤奋、节俭、闯劲、坚强、个人能力、运气等也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 您也想成功,或者您也想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请您认真地“听取别人的人 生故事,谋求自己的财路”。
The “Success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Anthropo logy
——Interviews of the 28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men and Managers
in Malaysi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ir Cases
ZHANG Ji-jiao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 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In 2005, the author conducted interviews with 28 overseas Chinese busi nessmen and managers in Malaysia and acquired dictated data about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They have worked or are working in a myriad of departments, with s uccesses or failures, and with joys or pains. Their successes have been attribut ed to various factors. But some of the successes were accidental rather than ine vitable. In this study, eight factors of their success have been summed up and a nalyzed.
Key words: enterprise anthropology; Malaysia; overseas Chinese b usinessmen; manager
〔责任编辑:燕 妮〕
关键词:企业人类学;马来西亚;华商;经理人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09)04-006 8-06
在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所属的亚洲学者基金会(Asian Scholarship Found ation,简称“ASF”)的资助下,我于2005年来到马来西亚,进行了为期九个月的研究工作 。
这次在马来西亚的调查工作,我获得了不少口述的和文字的资料。比如,有的是孤军奋 战的辛酸成长历程,有的是债务累累不堪重负的伤心和失望,有的是白手起家如今成为亿万 富翁的故事,有的是夫妻配合艰苦创业的家庭企业史;有批评政府不公的、有讲黑道残忍的 、有说人间真爱的,很多故事都非常感人。因此,我很想让中国大陆的人,多一点了解马来 西亚,多一点了解马来西亚的华商和经理人。

当我戴着耳机、整理那些在马来西亚采访的录音时,我的眼前就会慢慢地浮现出受访人 当时的音容笑貌,以及对方跟我谈话的一些场景,有时可以体会到对方说话的一些习惯特点 。比如,有一位在谈话时老爱说“说得不好听……”我能感觉到他在真诚地表述;有一 位只有三十多岁的人在谈话中经常说“生活就是这个样子”,仿佛她已经历经沧桑;有一位 成功的商人在谈话中多次提到他太太在这个事、那个事上的贡献,似乎没有这个太太就没有 他今天的成就;有一位商人清楚地告诉我,他这一生中遇到的一位恩人和一位贵人,言语中 包含着他满心的感恩之情。当一些受访人说起“那时侯”、“以前”、“早期”的事的时候 ,他们的内心既有愉悦也有惋惜。一位汽车零件商反复感叹“1980年代实在好赚啊”。
在马来西亚,我对华人的城市化和商业化程度如此之高,留下很深的印象。与中国比 较来看,中国传统上是农业社会,十三亿多人口中还有八亿是农民。马来西亚华人的祖先从 中 国来的时候,多是居住在农村的农民,而且绝大多数是一穷二白的乡下人,来到这里之后, 他们却成了城市里的主要居民,以从事工商业为主,并且其中有不少人获得了一定的成功。马来西亚华人的这种职业和身份转变非常突出。这个现象对我在中国分析城市里的农民工很 有借鉴价值。

一、什么是成功
什么是成功?这是一个最容易回答,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一般而言,成功的社会标准 是成就一番事业,获得一定的财富、或权力、或地位。今天,在这里,我们姑且把成功的标 准和定义放在一边,去看一看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去看一看每个人对自己经历的评价,因为 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对成功的标准和定义。换言之,从人类学的观点来看,我们更看重的是 受访者对自己是否成功的自我评价,而不是社会对他(她)的个人评价。说白了,笔者对成 功的定义就是:受访者对自己的这一辈子是否感到满意。
在马来西亚期间,我很荣幸地访问到了社会各阶层的人士:既访问了国会议员,也询问了平 民老百姓;既拜访了商界领袖,也走访了小商小贩。人生百态,很有意思,也很有感触。
刘一其先生(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长)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说;“我是 一个小人物,没有想到你会选中我,我有一种惊奇的感觉。我在新山地区不是很出名,事业 不是做得很大。不过,我接触的朋友也不少。我对自己理想的实现没有感到满足,但感到安 慰。”
黄重山先生(从外企经理到木业经营商)在访谈即将结束的时候说“我从一个穷家子弟 出生,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这个样子,我对自己的这一生感到很满意。”他还说:“现在我都 65岁了。我认为,一个人年轻的时候一定要拼,不拼,到老了,就没有什么老本可吃了。”
赖益盛先生(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在回顾自己公司的发展历程时说:“我们的地 图制作技术从半手工半电脑,到全电脑化,现在已经发展到全部采用卫星影像。从开始到现 在,我们已经做了上百张地图里。市场占有率85%,还有一些竞争者,但他们都不强,主要 分割一些地方性市场,如槟城、吉隆坡。我进入这个市场比他们都早,基本上已经把这个市 场给占领了,竞争者很难有发展空间。”
温乃达先生(马来西亚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联合总会会长)认为:“只要去做,一定会 成功,但成功并不代表赚了很多钱。”
王国民先生(雪隆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署理主席)说:“当时我创业是靠刻苦耐劳。现 在通信发达了,创业者要掌握高科技,像我以前那样蛮干是不行的啦;还要有一点资本(本 钱),以前可以没有很大的本钱,以前的人讲信用,都是放帐,以前放六个月都没关系,我 也是这样放的,现在不行了。”
李建苇先生(一个曾经惨败过的建筑材料经营商)神情激动地说:“(惨败)那个时候 ,我开始感到害怕,因为我不知道我自己不知道的是什么东西。如果你自己知道你不知道的 是什么东西,很容易解决;如果你自己不知道你不知道的是什么东西,是蛮恐怖的事情。” 他还表示:“我觉得,到目前为止学得最多的就是生意失败以后这十年。在这段时间里, 我检讨为什么会失败?经济风暴只是导火线,公司本身存在着管理上的问题,才是真正的原 因。比如,行政架构方面、资金管理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我想,很多成功的华人都 经历过一些辛酸和历练。”
许炳正先生(新山小商公会总务)告诉我:“一般小贩生意只能糊口,保证三餐,就可 以了,很多人没有能力买房子的,更不可能做大投资。有些小贩做了20年还没有买房子。要 是孩子多的,生活开支还不够。只有个别人挨上了很多年才能买屋子的。”陈育荣(新山小 商公会会长)也告诉我:“ 做小贩很操劳,用很多体力。我们做过小贩的都知道,一直走 来走去,脚很酸啊。做小贩的晚年都很辛苦,因为他们的积蓄不多,而且腰酸背疼,满身是 病。”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受访人对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发展方向产生了疑惑,或者找到了答案。
已经年近八旬的黄俊六先生(新山南大校友会执委)在咖啡馆里对我倾诉:“我这一辈 子效忠的对象一直在变。我是1937年出生的,1962年大学毕业。我先是打工,后来自己创业 ,曾经做过发展商。小的时候,孝忠的是英国国王,那时侯是乔治二世时期。接着,又效忠 过马共,因为受的是华文教育,我也会唱中共的‘义勇军进行曲’,还效忠过国民党的三民 主义。1957年马来西亚独立之后,又改为效忠马华,效忠马来西亚政府。到底谁是我真正的 效忠对象?我这一代的很多人都有这种奇怪的感觉。”
叶瑞芳女生(G&O商学院院长)自言自语道:“我总觉得,人生是一个很痛苦的过程 。回过头来看我自己的一生,我觉得自己很平凡,很无奈。可是,我又没有什么办法。钱对 我来说,多一个零,或少一个零,都差别不大。钱够用了,就行。现在的社会跟以前差别很 大,有时我感到很失望,但是,自己又不能改变什么。我可能是生存主义者,我觉得我们在 这个世界上真是太渺小、太渺小、太渺小了,渺小到无法形容,以前我形容自己为蚂蚁,现 在我觉得连灰尘都不能算,连灰尘都不如。现在,到了40多岁,我才意识到:人生 在世最可 贵的是自己有选择权。但是,当时我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当时只是想多赚一点钱而已。”
罗烈贤先生(柔佛华人建筑商公会署理会长,柔南机器厂商公会前任会长)认为:“每 个人有不同的命,我是劳碌命。我们华人几千年来一直保存着自己的传统,这个很好。现在 的年轻人,有的读英文学校,大学毕业,想过一种新的生活。我觉得,尽管社会进步了,不 管到什么时候,生活都是一样的,做人的道理都是一样的,文化传统没有办法改变 。”
从各位受访者的人生感言中,我们体会到:他们的经历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欢乐也有痛苦 。
二、影响成功的因素
究竟什么是影响成功的关键因素呢?有的人认为,能否成功运气最重要。比如,有一位 受访者说:“我觉得,做生意成功运气比较重要。我是相信运气,真的。有时候你 看周边的 生意人,10年、20年以后他还是老这样。每个人的运气是不同的,最要紧的是你用心去做。做多做少不要紧。”
在近三十位受访人中,他们曾经或现在工作的单位五花八门,包括港口、银行、饼干制造 厂、美容院、家具店、饮用水厂、电子厂、咖啡店、杂货店、五金店、药厂、塑胶厂、家用 电器店、餐饮酒店、商学院、装修公司、电脑公司等。他们曾经或现在从事的生意也是包罗 万象,涵盖了卖菜、汽车修理、汽车零件、制造机器安装与维修、厂房建设、派报、印务、 木业、工业供应、地图、汽车导航、汽车销售与贷款、船服务、物流、手机、电话卡、长途 电话、校车和厂车服务、建筑材料销售、采矿石、搅拌混凝土、建筑工程等。在这么多不同 的工作单位和不同的生意中,影响成功的因素肯定也是相当复杂多样的:有的成功可能是多 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个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有的成功是偶然因素促成的,而不一 定是某种必然因素影响的结果。
在这里,我们只能从近三十位受访人的经历中,大致地总结出那么几点影响成功的关键因 素(见表1)。
第一,是否对市场、技术和社会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是否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成功 与否的影响很大。如,抓住市场和技术变化先机的有:赖益盛(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 、罗烈贤(柔南机器厂商公会前任会长)、刘一其(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 长)、叶瑞芳(G&O商学院院长)、林国粮和吴多娇夫妇(电讯经销商)、黄重山(亿盛 企业有限公司老板)等六位,其中,赖益盛的公司处于行业主导地位。
第二,即使不能抓住市场和技术变化的先机,如果能够很快适应市场和社会的变化和发 展,对获得成功也有极大帮助。如,林明春(马来西亚柔佛港公司事务高级经理)、曾振强 (新山广肇会馆会长,新山屋业商会会长)、梁汝文(新山汽车银业公会会长)、洪瑞强( 柔佛厨业联谊会会长)、郑已胜(柔南区中小型工业公会会长)、黄宗海(新山派报业同业 公会会长)、符传曙(《星州日报》高级经理)、张久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现任会长) 、黄锦发(万辉(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孙彦哲(松柏教育集团CEO)、陈义栋(华美 巴士车服务公司老板)、萧英华(家庭电器商,大利贸易公司老板)、翁莉莉(雪隆海南会 馆执行秘书)等十三位。
第三,从商或从业经验丰富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基础。在下列二十八位受访人中有二十五位都 有较为丰富的从商或从业经验,有十多位(如赖益盛、王国民、符传曙、张久文、刘一其 、黄宗海、黄锦发、萧英华、陈义栋、洪瑞强、洪鼎镇、叶瑞芳、林国粮等)从十几岁就出 来闯荡了,有二位(如罗烈贤、黄重山)有外企从业经验,有三位(如吴世才、梁汝文、吴 多娇)有银行从业经验。只有三位虽然从商经验丰富,但是因为从事的是小商小贩而难有较 大的发 展。李建苇的例子则给了我们一个反面的证明,由于从商经验太少,虽然曾经获得短暂的大 胜但也输得很惨。
第四,有一定的客户或较广的社会关系是独立创业,也是获得商业成功的重要基础。黄 锦发先生(万辉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在谈到自己的创业时说:“我十几岁出来工作, 跟了两个老板。我学到的是要勤劳,要对客户服务好,不断建立客户关系。老板也没有专门 教我,是我自己观察和体会到的。我很会交友,选择性地交友。”罗烈贤先生(柔南机器厂 商公会前任会长)表示“我们出来做什么都需要很好的外交,出外靠朋友。我认识一些厂里 的工程师,因为我们经常在一起喝茶,互相了解。他们有些是我原来的手下,有些是认识的 ,他们再拉他的朋友来跟我一起做这个行业。(在经营上)不能什么都自己来做,需要什么 方面的技术人员,我们可以招聘来。主要是看我们会不会寻找、安排和使用各种不同专业的 人员。”
第五,家庭的支持也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除了个别几个人之外,在下列的二十五位 较为成功的受访人中,有超过十位(十一位)得到家人或亲人的支持,这包括夫妻同心、兄 弟 同心、外甥和外甥女支持、后继有人、子承父业等。在各种类型的组织经营中,家庭经营是 最节约组织成本的经营方式。在实行自由经济的马来西亚,家庭经营是华人最常用的运营形 式,也是华人生意比较活跃的主要原因。
第六,专注某个行业或职业长期做下去也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受访人中,林明春( 马来西亚柔佛港公司事务高级经理)、黄宗海(新山派报业同业公会会长)、符传曙(《星 州日报》高级经理)、翁莉莉(雪隆海南会馆执行秘书)等几位,就是“一心一意做好本行 ”很好的例证;而赖益盛(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梁汝文(新山汽车银业公会会长) 、郑已胜(柔南区中小型工业公会会长)、温乃达(马来西亚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联合总会 会长)、洪鼎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前任会长)、刘一其(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 会前任会长)、孙彦哲(松柏教育集团CEO)、陈丽云(大东方人寿保险代理经理)、林国 粮和吴多娇夫妇(电讯经销商)等近十位,都是搞专业化经营的例子。其中,洪鼎镇先生曾 经被誉为新山的“咖啡王”,因为在新山他拥有的咖啡店最多。在当今专业化分工、市场细 分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无论是做生意,还是在职场上,都强调专业性。在这些受访者中,最 为极端的例子是刘一其先生,他从1960年代进入塑胶行业,发展到现在其产品的专门化程度 已经非常高了,从前生产和销售各种塑胶产品,现在主要从事一种塑胶专用产品——打包 带的制造和销售。
第七,教育程度高是获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但并不是必要条件。在下列的二十五位较为成功 的受访人中,只有不到十位人在创业或从业前接受过高等教育,如林明春、罗烈贤、黄重山 、吴世才、翁莉莉、郑已胜、孙彦哲等,但是,还有十五位受访者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有 的 只有小学或者初中文化程度。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获得商业成功方面,从商或从业经验是否 丰富,比受教育程度的高或低,更为重要。在新一代的城市移民中,也有一小部分年轻人凭 着自己的知识或技术特长,自己创办或与同学朋友合伙创业,开办科技或专业公司 ,而在 上一代华人城市移民中,受教育程度稍低一些,有很多人自己做家庭生意当老板。
第八,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不是获得成功的初始条件,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都是经过多年的 从商活动才慢慢地积累起来的。表1 影响成功的因素
序号访问对 象从事的行业影响成功的因素1赖益盛(国际运通地图社有限公司)做过的:电子,家具,装修;现 在 的:地图和汽车导航赶闯敢干,抓住了市场的先机,处于行业主导地位,专业化经营, 社会关系广,诚实讲信用,后继有人2林明春(马来西亚柔佛港公司事务高级经理)做过的:港口;现在 的:港 口受教育程度高,专业水平高,诚实讲信用,一心一意做好本行,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3吴世才(高雅国际美容集团总裁,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副总会长)做 过的:银行,饼干制造;现在的:美容受教育程度高,诚实讲信用,从商经验丰富,专 业化经营,夫妻同心,后继有人4曾振强(新山广肇会馆会长,新山屋业商会会长)做过的:建筑; 现在的:供水系统工程紧跟市场的发展步伐,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后继有人5梁汝文(新山汽车银业公会会长)做过的:银行;现在的:汽车销售与贷 款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6洪瑞强(柔佛厨业联谊会会长)做过的:船服务;现在的:船服务与餐饮 酒店子承父业,兄弟同心,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7王国民(雪隆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署理主席)做过的:卖菜,汽车修理, 汽车零件销售;现在的:大型汽车零件销售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 有贵人相助,抓住了几个大客户8郑已胜(柔南区中小型工业公会会长)做过的:电子零件制造;现在的:电 子零件制造兄弟同心,受教育程度高,专业化经营,适应国际市场的发展,社会关系广 9温乃达(马来西亚机械及车辆零件商会联合总会会长)做过的:汽车及其 零件销售;现在的:进口汽车零件销售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专业化经营,适应 当地市场的发展10罗烈贤(柔南机器厂商公会前任会长)做过的:外资医用品制造厂, 制 造机器安装与维修;现在的:厂房建设,饮用水厂受教育程度高,有外企从业经验,专 业技术水平高,管理能力较强,抓住了市场的先机,社会关系广
续序号 访问对象从事的行业影响成功的因素11黄宗海(新山派报业同业公会会长)做过的:派报;现在的:派报 从商经验丰富,一心一意做好本行,专业化经营,社会关系广,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12洪鼎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前任会长)做过的:咖啡店;现在的:咖啡店专营咖啡店,经商时间较长,家庭经营,社会关系广13刘一其(马来西亚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长)做过的:百货零 售 ,药品制造和销售,小食品制作和零售,塑胶产品的制造和销售;现在的:塑胶专用产品— — 打包带的制造和销售从商经验丰富,抓住了市场的先机,专业化经营,社会关系广,后 继有人 14符传曙(《星州日报》高级经理)做过的:报社记者和编辑;现在的 :报 社高级经理赶闯敢干,一心一意做好本行,从业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管理能力较强 ,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15张久文(新山咖啡酒餐商公会现任会长)做过的:餐饮,保险,房地 产;现在的:橡胶种植,餐饮,保险,房地产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 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16黄重山(亿盛企业有限公司老板)做过的:进口家用电器销售,印务;现 在的:木业受教育程度高,有外企从业经验,专业技术水平高,抓住了市场的先机,亲 戚联盟17黄锦发(万辉(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做过的:杂货店店员,五金店 送货员;现在的:工业供应,物流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 ,有太太的支持18孙彦哲(松柏教育集团CEO)做过的:文艺书出版和销售;现在的:儿童 教 育品的制作,出版和销售子承父业,受教育程度高,专业化经营,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 ,有弟弟的支持19叶瑞芳(G&O商学院院长)做过的:食品油厂书记员和建筑公司财务 主管,当家教,办农场,开缝纫店;现在的:商学院,电脑公司从商经验丰富,专业技 术水平高,工作勤勉,抓住了市场的先机,有外甥和外甥女的支持20林国粮和吴多娇夫妇(电讯经销商)做过的:银行,家庭线路安装,家 电维修和销售;现在的:手机和电话卡销售,长途电话从商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高 ,抓住了市场的先机,专业化经营,夫妻同心21陈义栋(华美巴士车服务公司老板)做过的:种植树胶和棕油、销售 家 电;现在的:校车和厂车服务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社会关系广,适应当地市 场的发展22萧英华(家庭电器商,大利贸易公司老板)做过的:建筑材料销售, 采 矿石,搅拌混凝土,建筑工程等;现在的:建筑材料销售经商时间较长,从商经验丰富 ,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23陈丽云(大东方人寿保险代理经理)做过的:销售小型收音机,黑白 电 视机,彩色电视机,冰橱,录影机和放影机,VCD、DVD等;现在的:灯泡之类的小家电 从商经验丰富,有一定的社会关系,抓住了几类长期客户24翁莉莉(雪隆海南会馆执行秘书)做过的:木业和屋业公司,律师楼 等 的记帐员;现在的:保险代理受教育程度高,从业经验丰富,一心一意做好本行,紧跟 社会的发展步伐 25李建苇(建筑材料公司老板)做过的:家教,大学讲师,撰稿人;现在的 :NGO适应当地市场的发展,从商经验太少,曾经升得很高也输得很惨26许炳正(新山小商公会总务)、陈育荣(新山小商公会会长)做过 的:工厂,养殖业(许),冷饮;现在的:冷饮(许),小吃(陈)起点低,经济底子薄, 很难有大的发展,但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当我问道:“为什么塑胶行业的早期经营者以华人为主呢?” 刘一其先生(马来西亚 塑胶厂商公会柔佛分会前任会长)认为:“马来西亚塑胶行业的早期,就是从(19)60年 代开始到80年代中期,我看,除了一家外国大公司之外,80%的主要经营者都是华人。华人 的商业网络已经存在了,这个是客观条件。第一,我们华人很大一部分在城市生活、从事商 业,跟外国人的沟通较多,国际资讯方面占了优势,有些新的产品我们就先发现,就知道到 哪里去买,市场在哪里。第二,那时候资讯的传播还要靠个人之间的传递。即使马来人想要 做,他们到哪里去找资讯呢。不是讲他们马来人不想做,也不是讲他们对这个新兴的行业没 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只是那时候他们还不一定知道塑胶的事。那一段时期还不是资讯时代, 所以讲华人的商业网络起了很大的作用。”
在马来西亚,有不少较为成功的商业人士通过参加中华公会、业缘性商会、地缘性会馆 、华校的董事会或理事会等华人社团(注:与世界各地的华人社团相比,马来西亚华人社团是最为全面和系统的之一。有地缘性的会 馆,如基于各个籍贯的会馆,如海南会馆、客家会馆、潮州会馆、广肇会馆、福建会馆等; 有业缘性的社团,如董教总、流动小商公会、派报业同业公会、家庭电器商公会、机械及车 辆零件商会、机器厂商公会、塑胶厂商公会等;有血缘性的宗亲会,如陈氏公会、刘氏公会 、林氏公会等;还有跨地缘与血缘的中华公会和跨业缘的中华商会。无论是地缘性的会馆和 血缘性的宗亲会,还是业缘性的公会,以及跨地缘的中华公会和跨业缘的中华商会,都有地 方性的和全国性的组织,组织框架比较有体系,形成了华人社会独特的民间自组织和管理系 统。)的组织工作,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 会关系网和增强自 己的社会地位。当我问及“参加社会团体对商业活动有帮助吗?”,吴世才先生(高雅国际 美容集团总裁,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副总会长)表示:“老实说,参加华人的社会团体 ,第一能觉得我们对社会具有一种义务的责任,要回馈社会;第二参加这些社团也不是完全 对个人没有帮助,也认识了很多人,在商场上,在社会上,在宗亲方面,都建立起了一个很 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当你做出一些贡献的时候,大家都有目共睹,也会肯定你这个人 对社会的服务,给你一个很好的口碑,间接地多多少少会帮助你的生意。”张久文先生(新 山咖啡酒餐商公会现任会长)自述:“一开始我就参加了福州会馆。开餐馆的时候,我参加 了咖啡酒餐商公会。现在,我还是福建会馆的副会长,马华公会地不佬区会副主席。我还参 加了宽柔三小理事会(现任主席)和家教学会。现在的会馆比以前开放,几个不同帮派的会 馆相互已经形成了一个很好的联系网。”
结 语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我也一样对这个问题感兴趣。但是,一旦认真研究起来,才感觉到 “成功”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是一个很难说得很清楚的事。因为对“成功”的定义,不同 的人有不同的解释;影响成功的因素很多,成功的类型也很多,很难总结;有的人曾经获得 过成功,但是现在不行了;有的人这一辈子根本就不可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根本与成功无缘 。
从马来西亚二十八位华商和经理人的访谈材料中,我们了解到,导致成功的因素肯定比我在 这里所列举的还要多得多,有时我们很难穷尽。在这里,我们对影响华商和经理人成功的几 个 关键因素:对市场和技术变化的洞察力与适应能力、从商或从业经验、客户关系或社会关系 资源、家庭支持、行业或职业的专注程度、教育程度、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等进行了简要的 分析。其实,勤奋、节俭、闯劲、坚强、个人能力、运气等也是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 您也想成功,或者您也想学习别人的成功经验或者失败的教训,请您认真地“听取别人的人 生故事,谋求自己的财路”。
The “Success C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terprise Anthropo logy
——Interviews of the 28 Overseas Chinese Businessmen and Managers
in Malaysia and the Analysis of Their Cases
ZHANG Ji-jiao
(Institute of Ethnology and Anthrop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oci 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China)
Abstract:
In 2005, the author conducted interviews with 28 overseas Chinese busi nessmen and managers in Malaysia and acquired dictated data about their personal
experiences. They have worked or are working in a myriad of departments, with s uccesses or failures, and with joys or pains. Their successes have been attribut ed to various factors. But some of the successes were accidental rather than ine vitable. In this study, eight factors of their success have been summed up and a nalyzed.
Key words: enterprise anthropology; Malaysia; overseas Chinese b usinessmen; manager
〔责任编辑:燕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