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错因找对策变沙砾为珍珠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1438216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错误,错误是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真实反映,能准确暴露学生知识的缺漏,也能从某种程度上暴露教师教学的“空隙”。教师若能及时加以诊断,反思教学,善于挖掘和发现错误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就能让错误成为一种教学资源,牵动问题变“废”为“宝”,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关键词:寻错;对策;砂砾;珍珠
  
  例如,人教版一下课程,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解决问题这一内容时,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了这样的错例:
  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2 7=19(只)
  白兔比黑兔少几只? 12-7=5(只)
  这是一道很有代表性的错例,面对这样的低级错误,引起了我对这道题的深入思考。
  一、 寻错因
  分析学生的错误,读懂学生的错误,能够从根本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
  1.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比多少”的问题,是学生认识减法的现实意义的一次扩展,对一年级的孩子确实有点难度。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凡是老师能找准知识的难点和学生理解的薄弱点,将过程性学习落实得比较到位的,正确率就高,反之,错误率就高。
  2. 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看到“多”就想用加法,看到“少”就想用减法,思考问题不够全面,靠套路解题而不是灵活运用思想方法解决问题,这是学生错误率比较高的基本原因。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真正去动脑筋,积极考虑解决问题的办法才是学生最重要的学习生长点。
  3. 给的题目是纯文字,没有图示,比较抽象,学生对题意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分析数量关系。低年级的孩子应重视直观,在信息解读过程中,要指导孩子借助画图来表达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分析问题。这就可能是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解题策略的引导分析不到位,缺乏用操作或者画图的方式来记录思考的过程,缺乏语言表征、图形表征和符号表征之间的互相转化,从而削弱了真正意义上的理解。
  4. 学生很单纯地认为,两个不一样的问题应该是两种不一样的解答方法。而且存在懒惰思想,没有回头反思自己解题过程的习惯。
  二、 找对策
  找到学生的出错原因后,要对症开方,教师要思考如何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减少错误的发生。
  (一) 开窍有术
  有些家长教孩子“看到多则用加,看到少则用减”,孩子受这个定势的影响不可避免,教师就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就可以帮助学生真正掌握这一内容。
  1. 激活已有的认知经验
  在一上的教学中,学生已经有了“一一对应”的认知基础,教师可以通过复习,沟通新旧知识的交融点,使新学习的内容与学生原认知结构中的知识和经验建立起自然、内在的逻辑关系,从而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 注重理解数量关系
  出示题目: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先让学生读懂题目,明确两个条件,然后拿出学具,把白兔、黑兔的只数用圆片摆一摆(注意学生是否一一对应了)。
  (2)再让学生将黑兔的圆片分成两个部分,让大家可以一眼看出黑兔比白兔多几只;再把多的部分圈一圈。
  (3)再次思考,黑兔分成了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含义是什么?(一部分是和白兔同样多的,另一部分是比白兔多的。)
  (4)然后理解題意,标画条件与问题,列式解答。
  
  12-7=5(只)
  (5)最后拓展对减法现实意义的认识,引导学生再次思考:如果没有白兔的7只,你能确定要将黑兔分为哪两个部分吗?这样,再一次关注本质,在新知的生长点上着力,让学生理解,正是因为白兔是7只,所以要先分出和白兔一样多的7只,另外的部分就是多出来的了。
  如此,一步一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效避免学生思维流于表面的现象,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理解更为深刻,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能够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排除定势思维的影响。
  (二) 训练有序
  学生理解了数量关系后,教师还要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训练,以巩固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
  1. 说一说
  生活是数学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语言来把握数学与生活的关联,无疑是一种最为直接有效的方法。
  师:姐姐比我大2岁,你能换一种说法吗?
  生:我比姐姐小2岁。
  师:你也能像这样换一种说法来说一说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吗?
  比如:男生比女生多3人。
  苹果比梨多4个。
  ……
  请在四人小组里互相说一说。
  师:请你像这样来说一说白兔和黑兔的关系!
  生:黑兔比白兔多5只,白兔就比黑兔少5只。
  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本质是一样的,解决的方法也是一样的。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用换一种说法的方式进行转化,发现问题之间的联系,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也体现了转化思想的价值。
  2. 问一问
  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
  师:你能提出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还可以怎么问呢?应该怎么解答呢?
  通常有三种问法:黑兔比白兔多几只?白兔比黑兔少几只?白兔和黑兔相差几只?
  学生通过问一问,并联系黑板上的圆片图,再次理解问题的结构,真正理解了减法的意义。
  3. 比一比
  让学生将两道题进行对比:   (1)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2-7=5(只)
  (2)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白兔比黑兔少几只? 12-7=5(只)
  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为什么问题不同,解决的方法却相同呢?让学生再次交流、思考,体会“同一个算式,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又可以表示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增强学生的辨析能力,使学生对减法本质的理解更为深刻。
  这样,通过有序的训练,在说一说、问一问、比一比中,一次次建构“比多少”减法问题的模型,实现了从现实情境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转化,巩固了解决比多少的数学问题的思维方法。
  (三) 检验有效
  1. 检验学生是否领悟到了数学思想方法
  在解决问题的步骤中,回顾与反思这个环节尤为重要,我们要检验的不仅仅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更要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分析过程,结合题目的文字和黑板上的图示,体会画图是帮助自己理清思路、解决问题的良好策略,从而让学生再次形成运用直观手段、运用符号帮助思考的意识和经验。比如,引导学生思考:你是怎么想的?你用了什么好办法?这样来回顾解答过程中各部分表示的含义,实现符号表征到语言表征的转化,这样的检验才是有效的。
  2. 检验答案是否合情合理
  白兔有7只,黑兔有12只,黑兔比白兔多几只? 12 7=19(只)
  有的孩子只是检查12 7是否等于19,这样其实是无效的检验。教师要引导学生懂得检验答案的合理性,可以这样想,黑兔也才12只,怎么能比白兔多了19只呢,这可能吗?提出质疑后,再重新思考问题,在质疑中进行思维碰撞,最终得出正确结论,这样的检验才是有效的。
  综上所述,面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例,教师如果能够勤反思,竭力去挖掘错例中的点点滴滴,从而对各种因素加以汇集、整理,形成更综合、完善的新认识,进而促使自己更多地钻研教材,研究教学策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认知情况,这样对于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是大有裨益的。换言之,失败为成功之母,每一个错例,都是一个富有价值的问题,善于反思的教师,一定能从中获得深邃的数学思考,从而发挥错题的“正能量”,使沙砾变为珍珠!
  参考文献:
  [1]李天良.小学数学典型易错题分析及纠正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6(26):46.
  [2]孔志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纠正[J].浙江教育科学,2006(4):43-45.
  [3]陈萍萍.小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A].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性研究科研成果集(第二卷)[C].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北京中教智创信息技术研究院,2016:10.
  作者簡介:蓝小苗,一级教师,福建省厦门市,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集美分校。
其他文献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学生的听、说、读、写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而小学阶段学生写作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目前培养小学习作能力的关键是要使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在词汇累积的基础上,使用各类写作技巧写出妙笔生花的好文章,并能在多次练习中,灵活地掌握各类写作技巧,逐步内化后,形成较好的习作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探究  一、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目标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第二学段的学生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学本领是不易的,达到《课标》的要求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何让学生爱上单调而又枯燥的写字练习,把写字当成快乐的事呢?我觉得,在设计写字课时把每一个环节设计得趣味盎然,可以提高写字课的乐趣,从而提高孩子的写字兴趣把字写好。  关键词:写字;趣味;游戏  第二学段的孩子虽然已经进行了两年的写字学习,但还是处于是写字的
摘 要:在新教材、新要求下,教师要更加注重各种阅读方法的教学,并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努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本文以九年级上册《怀疑与学问》为例,针对“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对于阅读方法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目前学生具备的阅读方法太少,不足以应对各种阅读的需求”等问题,从教学实践的角度,讲析了“标题猜读、全文速读、字句精讀、互文阅读”等议论文阅读方法,并阐述了如何在议论文阅读中提升学生“问题探究
摘 要:有人说,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一流的老师教思想。但是怎样教才算是教“方法、思想”呢?去看看大师们是怎么做的吧!  关键词:教学法;教思想;观察名师  坊间有句流行语:三流的老师教知识,二流的老师教方法,一流的老师教思想。这话颇有道理,因为它是对传统教学中只教“知识”“知识本位”教学的一种质疑。但如何操作才能做到“教方法、教思想”呢?带着这样的问题,笔者重点观察了当今数学界多位
摘 要:近年的高考作文均以材料作文为主,对于材料作文题中“材料”的解读,是考生写好作文的前提。2019年上海市春季高考刚刚结束,高考作文题成为公众议论的话题。准确理解2019年上海春季高考作文材料,并做到正确解读将具有示范意义。可以为以后考生的作文考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也将有助于纾解公众对高考作文的关注。  关键词:高考作文;解读;思辨;评价  “在阳光里生活,需要有步入阳光的能力。”这句意蕴丰富
摘 要: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与生活存在密切关系,仅有和生活相融合的教育才能够被叫做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以往实施的教学形式由于其有着较强的理论性,不符合目前学生的实践情况。《道德与法治》课后延伸活动是植根于课堂、結合生活的重要载体,使《道德与法治》教学长期存在于学校的各个生活方面,实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  关键词:教学活动生活化;教学资源生活化;教学延伸生活化  一、 问题
摘要:作文的批阅评析,教师要换位思考,站在孩子们的立场上来窥测他们的内心世界,怀着一颗童心,带着鼓励性语言发现学生作文字里行间的内心世界的美,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习作境界。  关键词:批阅评析;怀着童心触发兴趣;表扬激发乐趣;启发发展思维  语文作业批改中,其学生作文的批阅评析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关键的一个重要环节。小学生的习作虽然稚嫩,但都是来自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童真、亲切、可信、富有童趣。教
摘 要:班级管理艺术一直都是困扰新入职教师的重要问题。作为新入职教师一方面精力充沛、充满年轻活力,往往容易和学生融合在一起;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班级管理经验往往要经历一个从新鲜到迷茫,再从迷茫到觉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新入职教师往往要经历一番痛苦的内心挣扎,在权威和自由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管理艺术的平衡点。良好的沟通不仅是班级管理的有效方式,而且对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班级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贯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也引人深思,语文这一学科在人的一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将伴随着人的一生。在小学阶段时,语文就是极为重要的,它被当作是规范孩子行为准则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重要方式,而到了初中阶段随着对语文学习的进一步加深,在语文的教学中则更为注重孩子的情感表达以及理解能力,这有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在初
摘 要:新知呈现活动是学生感知、理解和体验新知的过程。对于英语教学来说,新知活动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语言积累和实际运用。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新知呈现方法能够有效帮助小学一线英语教师改善课堂新知呈现环节的教学设计,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于新知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本文探讨了英语教学课堂中新知呈现环节的意义及出现的问题,并以外研社小学英语教材为研究对象,对于英语新知呈现的原则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