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临终不忘自己是“赤匪”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s_l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外交部长黄华回忆说:1971年,斯诺结束半年的中国访问,回到在瑞士的家中,忙着撰写他这次访华的新书《漫长的革命》。他还准备在次年尼克松访华前先抵达北京,采访这一震撼世界的大事。但这时斯诺的身体很不好,后来经过医院检查,发现他的肝肿大,得了胰腺癌,斯诺住进了医院。
  斯诺夫人为丈夫的病写信求援,写给在美国和英国的亲友,也给在中国的马海德写了一封。马海德复信请斯诺考虑到北京接受治疗。在毛主席和周总理的关怀下,北京日坛医院为斯诺准备好了病房,布置得很有家庭气氛,等候斯诺一家人的到来。我们还包租了法航班机的一等舱,供斯诺一家乘坐。去瑞士迎接斯诺的六人医疗小组,由马海德率领,于1972年1月抵达日内瓦。医疗小组为斯诺作了检查,认为他的胰腺癌在手术后有广泛转移,肝功能衰竭,只好改变计划,把病房设在斯诺家中,就地治疗。
  2月初,我在国外接到北京的特急电报,说斯诺病危,周总理要我赶往瑞士去看望斯诺,代毛主席和周总理本人向斯诺问候。我赶到斯诺家时,他刚从前几天的昏迷中清醒过来,马海德对他说:“你看谁来了?是黄华!”斯诺立即睁大眼睛,脸上出现极兴奋的笑容。他伸出瘦骨嶙峋的双手紧抓住我和马海德的手,用尽全身的气力说:“啊!咱们三个‘赤匪’又凑到一起来了。”1936年,我们三人一起在保安时,斯诺常把反动派咒骂红军为“赤匪”当作笑料。现在听他这样说,我既感动,又心酸!我在斯诺家看望了他两天。
  1972年2月15日,尼克松访华的前六天,中国的春节,斯诺辞世。他的一部分骨灰留在中国,另一部分骨灰埋葬在纽约。
  (摘自《老年生活报》)
其他文献
英国《每日电讯报》最近报道,当年“泰坦尼克”号启航时,锁着望远镜的橱柜钥匙没有被带上船。在没有望远镜的情况下,放哨的船员只好依靠肉眼观测前方的障碍物。等到他们发现海洋上的冰山时,一切都为时已晚,酿下了“泰坦尼克”沉没的悲剧。  9月22日,这把钥匙将在英国一家拍卖行拍卖,它的售价可能高达7万英镑。据报道,当年这把钥匙的主人是大卫·布莱尔。1912年4月3日,37岁的布莱尔搭乘“泰坦尼克”号从贝尔法
摘要:文章结合UCP600和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简要分析了信用证欺诈的概念、产生原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国际贸易实务中如何对信用证欺诈进行有效法律救济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信用证;信用证欺诈;欺诈例外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1)02-0157-03    信用证指的是开证行依照开证申请人的要求向受益人开出的、承诺在一定的条件下向受益人支付约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在去年的墨西哥湾马康多油井泄漏事件中,为了精确检测漏油情况,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HOI)科学家开发了多种先进检测技术和测算方法,集中在忙乱和
某发电扩建工程位于珠江三角洲佛山市南海区西樵镇以西,需对该地段进行补充勘察。文章以场地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震效应,结合本工程特点提出了基础方案建议。
对人才的爱惜,对事业对艺术的忠诚,是徐悲鸿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他资助当时经济拮据的吴作人出国学习,破格录取钱绍武、韦江凡等人到高等学府学习绘画,对他们关怀备至。他给许多真正具有艺术天赋的人以热烈的掌声,并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铺平道路,在徐悲鸿的眼里只有艺术。徐悲鸿慷慨资助过许多人,也为国家创造过巨大财富。但他自己告别这个世界时,带走的东西却是“身上穿着一套褪色的灰布中山装和一双从旧货摊上淘来的旧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