Ⅲ型食管闭锁的围手术期管理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oksky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围手术期管理对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从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方法

总结我科9年来收治食管闭锁病例2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149例,女76例,孕周32~41周,平均(37.9±2.7)周,早产儿49例,出生体质量1 740~4 400 g,平均(2 926±570) g。入院后行胸腹X线片、食管造影、胸部CT平扫+三维重建检查,明确分型。Ⅰ型3例,Ⅴ型4例,Ⅲa型92例,Ⅲb型126例,其中Ⅲ型206例行一期经胸膜外入路食管气管瘘修补+食管端端吻合术,12例经胸腔镜手术,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手术时机把握及开奶时间对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218例Ⅲ型EA手术患儿中治愈206例(94.5%)。发生吻合口漏46例(21.1%),其中Ⅲa型29例,Ⅲb型17例。吻合口狭窄53例(24.3%),其中Ⅲa型29例,Ⅲb型24例,33例曾发生吻合口漏,不同分型在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出现吻合口漏的患儿更容易发生吻合口狭窄。大于7 d开始肠内营养组77例,其中吻合口漏12例(15.6%),吻合口狭窄19例(24.7%),住院时间(27.7±10.1) d,小于7 d开始肠内营养组21例,其中吻合口漏2例(9.5%),吻合口狭窄7例(33.3%),住院时间(23.4±8.5) d,不同开奶时间患儿的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不同开奶时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长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小于7 d内手术161例,发生吻合口漏26例(16.1%),大于7 d内手术57例,发生吻合口漏20例(35.1%);其机械通气时间长短分别为(4.2±2.1) d,(6.4±2.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早期诊断,尽早手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长期应用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改善患儿营养状况,开展胸腔镜食管闭锁手术,需要有丰富腔镜经验和技术的医师,并要严格把握适应证。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icro RNA(miRNA)与肝外门静脉梗阻患儿蛋白C减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2月至2016年4月于首都儿科研究所普外科接受Rex手术治疗和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的53例肝外门静脉梗阻患儿(男32例,女21例;术时年龄0.9~12.6岁,平均6.1岁)手术前、后的血液样本。收集同期收治的18例腹股沟斜疝儿童(均为男孩;年龄2~9岁,平均3.6岁)的术前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1。采用
期刊
@@
目的探讨全覆膜镍钛合金支架治疗儿童难治性食管狭窄疾病的疗效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应用镍钛合金网格编织型的全覆膜支架治疗的10例难治性食管狭窄患儿临床资料,其中化学腐蚀性狭窄7例,贲门失迟缓2例,食管狭窄球囊扩张后致食管穿孔1例。支架置入术后定期随访,观察患儿呕吐、吞咽困难改善程度、狭窄口直径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10例患儿均成功行支架置入术,7例患儿分别置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术后食管瘘的诊断及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3年12月至2017年4月间在我院诊断为Ⅲ型先天性食管闭锁的128例患儿,男71例,女57例,本院手术104例(35例开胸手术,69例腔镜手术),外院手术24例。术后20例患儿影像学检查发现存在瘘管,根据病情严重性将其分成两类:术后早期的食管胸膜瘘(多在1个月内出现);术后晚期的气管食管瘘。开胸术后食管瘘复发2例,胸腔镜术后食管瘘
目的长段缺失型食管闭锁(long gap esophageal atresia,LGEA)的治疗仍是全球小儿外科医生的挑战。尽可能利用自身食管以重建食管已经成为共识。本文应用食管内牵引技术延长食管,从而达到利用自身食管重建食管的目的。方法自2015年全年本院收治LGEA患儿5例。Ⅲa型1例,Ⅰ型4例。5例患儿经综合评估后行食管内牵引延长方案,近远端利用胆道探条予以合适力量进行延伸,并利用食管造影定
目的食管闭锁术后严重并发症如吻合口漏经久不愈和食管气管瘘反复发作等,临床治疗非常困难,本文总结应用结肠代食管获得良好临床效果的治疗经验。方法自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施行结肠代食管术6例,其中Ⅰ型2例,Ⅲa型4例。均为Ⅰ型食管闭锁行食管近端造瘘、胃造瘘术或一期食管吻合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经久不愈或复发性食管气管瘘多次修补失败,经常规手术治疗未果而施行结肠代食管。结果6例患儿结肠代食管术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