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铁施工中的防水工程控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qiphil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铁已经成为舒缓城市交通压力的一个重要的途径,防水工程作为地铁施工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着地铁工程的质量。因此,本文重点就地铁施工过程中的防水控制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等进行了系统研究,为城市地铁的建设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地铁、施工、防水
  Abstract: the subway has become relieve urban traffic pressure of an important and waterproof project as a subway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link, its construction quality directly influences the quality of the subway.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in the process of subway construction waterproof control technology and quality control measures are system researc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urban subway slightly contribute.
  Key words: the subway, construction, waterproof
  
  
  中图分类号:TU761.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引言:地铁作为地下交通工具。具有准时、快捷,绿色环保,占用地面空间少等特点,现在全国大中城市急速延伸。地铁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其质量控制也不容忽视,防水是地铁施工中最关键的一环,其优劣直接影响到施工的安全及地铁的寿命,还会加大建设成本。因此,防水施工过程控制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地铁施工防水的原则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城市地下工程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提高了地下工程环境要求标准,尤其是地铁列车运行时间长,因而一旦发生渗漏水,修缮极为困难和复杂,有的甚至无法修缮,给运营安全留下极大隐患。根据各地、各类工程防水经验,地下铁道工程防水原则应紧密结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工程结构特点、修建方法、工程用途和使用要求。一般情况下防水应遵循以下原则:
  1.地铁有全封闭型和排水型。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及使用要求,为确保防水可靠、不渗不漏,总原则为以防为主,多道设防,防排结合刚柔结合选材适当,经济合理,冈地制宜,综合整治。
  2.当采用钢筋混凝土和混凝土做嗣护结构时,强调做好结构自防水,把其视为治本的项目和永久防水线,做到不渗不漏。采用的防水混凝土抗压强度、抗渗标号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加以确定,两者应相匹配。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结构产生贯穿型裂缝,可提高结构自防水的可靠性。
  3.对变形缝一定要根据工程本身特点及使用要求进行合理设置,而对施工缝的设置则应根据施工条件具体研究确定。为消除混凝土大部分收缩应力,施工缝设置宜密不宜疏。对变形缝、施工缝及穿墙管等特殊部位的防水要采取加强措施。
  4.对选用的防水材料要求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物理力学性能、耐酸碱和耐老化性能,防水施工工艺要保证防水层具有连接整体密封性。
  5.为保证永久防水施工质量,地铁施工期间要对各类地下水采取降、排、堵等措施,力求做到在无水条件下进行防水层和现浇混凝土作业。
  二、地铁防水技术施工时的严格要求
  1.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是直接影响防水地铁结构密实度和抗渗性的重要因素。从理论上讲,在满足水泥完全水化及润湿砂石所需水量的前提下,水灰比越小,地铁的密实度越大,抗渗性及强度也越高。但水灰比过小会影响砼的和易性,给施工造成困难,同时也会降低砼的质量。水灰比过大时,富余水量过多,地铁在施工时易产生泌水现象,又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地铁中的游离水蒸发,不可避免的在地铁内要留下大量孔隙,這些孔隙互相贯通,形成开放性毛细管泌水通道,因此使地铁结构抗渗能力大为降低,同时透水性增高,并影响着地铁的抗冻及耐久性能。
  2.合理选择砂率砂率表明每立方米地铁中水泥砂浆的体积。防水地铁通常采用富砂率。因为水泥砂浆不仅起粘结填充作用,还要形成一定厚度的砂浆保护层。这层砂浆保护层包裹在粗骨料的表面并使这些粗骨料颗粒之间相互离开一定距离。这样,一方面使地铁达到了最大密实度,另一方面又能切断地铁内部的毛细管道,从而提高了地铁的抗渗性能。
  三、地铁施工中的防水措施
  1、结构自防水(防水混凝土)
  (1)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及配合比。水泥:使用品质较稳定的转窑水泥,混凝十碱量(Na2O)不超过0.6%,一般不使用高标号及早强水泥。不得采用受潮和过期水泥,不同品种或不同标号水泥不得混用。水:采用洁净饮用水。碎石:符合现行《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粒径级配0.5~2.5,采用质地坚硬、附着物少的优质石子,吸水率不大干1.5%。砂:采用广州地区符合《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验收方法》的河砂。粉煤灰:采用一级强度的稳定性好的粉煤灰代替部分水泥用量,以提高混凝士的和易性,掺量在25%以上。外加剂:根据试验掺加高效减水剂。水灰比控制在0.5内。坍落度控制在12cm~14cm。
  (2)防水混凝土的拌合与运输。混凝土运输采用混凝土拌合车运送,且对混凝士的塌落度损失控制在1cm以内;混凝土运送过程中,产生交通堵塞而引起混凝土出厂时间过长时,提前预计,在工厂调程配合比。严禁对出厂时间过长的商品混凝土掺加任何材料,以确保混凝土的入模质量。
  (3)防水混凝士的灌注。混凝土泵送入模时,须经水平均匀入模,垂直控制其自由倾落高度,当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使用串筒、溜槽或在灌注面接一段水平导管。防水混凝士振捣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时间为lO s~30s。
  (4)防水混凝土的养护。防水混凝上灌注完毕,待终凝后应及时养生。结构养生期不少于14天,以防止在硬化期间产摩于裂。养生根据结构混凝土不同部位分别采用喷洒水、蓄水等养生方法,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
  2、施工缝防水施工
  (1)底板,侧墙,顶板结构施工缝采用镀锌钢板进行辅助防水。
  (2)钢板止水带安装时,结构顶、底板燕尾朝上,侧墙水平施丁缝燕尾朝背水侧,侧墙竖向施工缝燕尾朝迎水侧。
  (3)止水带的位置必须定位准确,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在施工振捣混凝土时不会损坏止水带。浇灌下一段混凝土前,先清除施工缝面层浮碴,凿毛,钢板止水带贴合面四边满焊相连。
  (4)混凝土浇筑时保证新老混凝土结合良好。水平施工缝在混凝匕浇筑前先在施工缝基面上敷设25mm~30mm与浇筑混凝土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侧向及竖向施丁缝
  处混凝土浇筑时,控制混凝上入模点与基面存一一定的距离,经均匀、充分振捣后使基面与新浇筑混凝土有25mm~30ram水泥砂浆。
  3、卷材防水层施工技术
  防水层施工方案:
  防水层施工按主体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安排原ⅢⅡ进行纵向分段,竖向分层施工。底板、侧墙防水层在结构钢筋混凝土施工前完成,顶板外防水层在结构钢筋混凝t施工完成并按要求养护后施工。防水卷材采用无钉铺设悬挂工艺施工,搭接采用自动爬行热合机进行双焊缝焊接,局部部位采用电烙铁、热风枪手工焊接。
  防水层施工方法说明及技术措施:
  对围护桩处漏水部位进行注浆堵水,渗水部位施作防水砂浆刚性防水层,保证基面无明显渗漏水。围护桩间先进行桩间补平处理,并清除基面碴土,使其表面大致平整,必要时采用砂浆抹平。局部突出部位不得侵入内衬墙净空。将基面外露的钢筋头,铁丝等尖锐物切除锤平,并用砂浆抹平顺。对基面阴,阳角处采用砂浆抹成网角,阴角圆弧半径不小于lOcm,阳角圆弧半径不小于5cm。用射钉+EVA垫圈固定土工布于已达基面要求的基层面上,再用热风枪把1.5mm厚的EVA防水板通过热合的方法粘贴在塑料铬圈上,进行无钉铺设防水板。防水板外侧土工布亦采用手工热合的方法固定于防水板上。塑料揍圈间距800mm~1000mm,梅花型布置,拐角处的垫圈适当加密。搭接宽度短边不小于150mm,长边不小于lOOmm,搭接接头采用双焊缝,焊缝宽度不小于lOmm,且均匀不得有假焊、漏焊、焊焦,焊穿等现象。结构转角处增加一层附加防水板,从角部起延伸至两边宽度不小下1000mm,两层防水板双边部双焊缝焊接。转角部位采用手工焊接,焊缝十字交叉部位自动热合机焊接后手工焊加强焊接。焊缝质量采用充气检查,充气压1.5MPa,保持2min压力下降不大干10%。
  结束语:
  防水工程在建筑施工中属于关键项目和隐蔽工程,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可行的防水工程施工方案,再结合不同工程部位的特点制定有效的施工措施并加以落实。加上管理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工程的施工过程控制,在行动上严格按规范执行,工程质量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
  [l]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08—2002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2]国家人民防空办公室.GB50108—2001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s].北京:中同计划出版社,2001.
  [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GB50204—200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4]关宝树.隧道工程设计要点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以PDF形式查看。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公路工程中的干线公路的养护和管理越来越重要,它不仅关乎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而且关乎国家经济的发展,提高干线公路的养护质量和耐用性,健全相关的管理体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本文结合宁夏地区的实际情况重点论述了干线公路的养护特点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以期能够为其它区域的干线公路养护工作提供些许建议。  关键词:干线公路,养护特点, 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正确认识水损害引起路面早期破坏方面的问题,可以有效改善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质量,延长路面使用寿命,降低路面维护成本,提高路面服务能力;同时也可以不断完善、发展现有的沥青混合料的设计、施工理论,使之适应现有的高速公路大交通量的交通特性和环境特性,以便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公路建设。 本文分析了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水损害的成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水损害;成因;防治  Abs
期刊
摘要:为使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得到有效应用,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再生处治技术,从再生方法的特点.适用性、再生路面等级及再生设备等方面,对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方法进行了优化。提出不同再生方法适用条件。同时着重研究了冷再生技术,对冷再生稳定剂的选择问题进行了优化分析,并对冷再生混合料的路用与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冷再生性能对比表。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
期刊
摘要:兹以XT/300型调速器在水轮机组运行中常见的故障结合运行的实际进行简要故障处理分析.  关键词:XT/300型调速器、功能、故障处理。  Abstract: in this type / 300 XT governor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turbines common failure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operation of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T梁预制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建设公路、桥梁常用的结构形式。作为桥梁荷载的重要部位,T梁预制质量的好坏是整个桥梁结构的关键。T梁预制施工时的质量控制,不光的是建设桥梁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人民生命财产的关键。因此,探讨T梁预制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是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 桥梁; T粱; 施工技术;质量控制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
期刊
摘要: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环保项目的建设日益增多,重视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池的抗浮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污水处理厂中污水处理池的抗浮设计的有关内容。  关键词:污水 ,处理,抗浮 ,设计, 锚固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increasing the environ
期刊
摘 要:预应力锚索与支挡结构钢筋混凝框架梁相结合是一种土体加固新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铁路、公路、水利、地下广场以及病态的山体等边坡整治工程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合武客运专线铁路Ⅲ标段天堂站车站 DK179+248~DK179+906段预应力锚索施工情况,分析了预应力锚索与框架梁结合施工工艺及其注意事项。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and retaining str
期刊
摘 要 路线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基础和灵魂。对于山区高速公路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而言,路线设计对工程造价更是有着决定因素,凸显重要。文章论述了对山岭区高速公路的选线,探讨了如何优化公路线形设计,以保证使线形设计达到最优。同时,提出了如何合理的选取技术指标和公路美学及景观设计。  AbstractRoute design is the basis and soul of highway engine
期刊
摘要:工程管理是每一个建筑单位都在努力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建筑工程管理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 : 建筑工程管理;途径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management is each building unit efforts to do well in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ork, bu
期刊
中图分类号:TU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本人在2005年5月至2006年8月参加了梅河口绕越线03标公铁立交桥的施工,该桥为公路桥上跨梅集线,公路等级为一级,双幅,3孔30米后张法预应力箱梁,箱梁架设后需对箱梁进行二次张拉,整体由简支梁转为连续梁,最后将临时支座换为永久支座,完成桥面系的转换。现将施工过程和其中技术难点进行论述说明,以便为日后施工总结经验,保证施工质量。  一、工程概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