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6月12日中午,在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图书馆前,我见到了从北京刚刚赶回来的阎红。往日神采奕奕的她,此刻戴着颈托,面容憔悴,一边接听电话,一边跟我打招呼,说两小时后,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化妆造型工作室的专家要来学院考察、选拔化妆造型人员,得赶快安排接待。
学院党委书记、阎红的丈夫任再生对我说:“她就是这样子,理想主义者,干什么都要出类拔萃,跑北京申请为奥运会服务,累得颈椎病都犯了。”看得出来,他既赏识妻子,又心疼她太玩命了。
圆自己的读书梦
1957年,阎红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读书人,父亲曾留学法国。受书香门第的熏陶,阎红从小就特别爱读书,中外文学名著、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等,她什么书都爱看。
少年时代的阎红身材高挑,面容俊秀,活泼开朗,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她身上那浓浓的书卷气。她梦想成为南丁格尔那样的白衣天使,或者能像格丽莎修女那样普济众生。
阎红能歌善舞,人又漂亮,从成都铁路中学毕业后,她顺利考上铁二局的铁路文工团。每次随团下铁路工地慰问演出,她总能脱颖而出,她的歌喉和舞姿,尤其是艺术修养,深受领导赏识。
本来,阎红可以一直这样愉快平静地生活下去,但她心中涌动着对读书的渴望。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阎红喜出望外,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顺利考上四川医学院。因为崇拜南丁格尔和修女格丽莎,别人选修热门的医疗系,而她却偏读一般人不想学的护理专业。四年大学,阎红每天重复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别人觉得枯燥,她却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专业成绩非常优秀。
转型知识分子企业家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行讲话,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阎红辞职下海,开办美容院。
在外人看来,阎红严厉、让人不敢接近,但实际上,她朴实亲切、不怕吃苦、勇于探索。
创业初期,她带人去浙江做市场调查,有一天在一个小镇上等班车,在小饭店买了面条,刚端起碗,有人喊:“车来了!”阎红和同伴顾不得吃面,背起编织袋就往汽车站跑。到了汽车站,车还没来,就又回到小饭店,摸摸碗还是热的,大家就又端起碗吃面。阎红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丢面子,就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
学院副院长杨乐之所以来标榜,也是深受阎红的影响。一个星期天,杨乐到四川国际标榜科教有限公司察看情况,在牛毛毡搭建的利百处厂房前,他看到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些女工在晾晒人头发,那位妇女一边教工人如何操作,一边亲自动手示范。杨乐一问才知道那是学院的董事长阎红。有这样身先士卒的领头人,杨乐觉得有前途,毅然辞去国有单位中层干部职位,来标榜发展。
阎红的美容事业如日东升,蒸蒸日上,连当时成都为数不多的外国人都来找她美容。法国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的代表丹尼尔就爱到阎红的美容院来美容。丹尼尔很赏识阎红,邀请她访司法国。阎红原本就对西方古典音乐、绘画和建筑艺术十分着迷,有法方邀请,阎红便欣然前往欧洲观光考察。
她以美容行家的眼光考察法国驰名世界的美容化妆品和美容店,以艺术家的心境和视角,欣赏巴黎罗浮宫收藏的名画、雕塑等艺术品,流连忘返。她徘徊在塞纳河畔,观赏街头艺术家的即兴创作,翻阅街头小书摊上的画册。她走进巴黎圣母院,在这里,真切地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她是个心气很高的人,她深信,有朝一日,中国人也能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文化艺术成就!于是她萌发了从事艺术教育的念头。
回国后,阎红看到满街的年轻人在闲逛,有些人奇装异服,男孩留长头发,女孩剃光头,不男不女,打扮得怪里怪气。她深感痛心,在她看来,这都是读书太少,缺乏教育的结果。年轻人追求美,却并不知道什么是美,怎么样才会美。
因此阎红想创办一所艺术培训学校,教青年人学会认识美,享受美,更能创造美。1993年春天,阎红申请开办“创美学院”。
在大半年时间里,阎红四处奔波、张罗,筹备开学。一天,她的店里来了一位秃顶、戴眼镜、文质彬彬的香港人,向她推荐美国标榜美发美容教材。阎红看过后,觉得教材设置很合理,内容丰富,但太贵了,就回绝说:“这教材不是很适合中国国情,有钱人不需要,需要的人又买不起。”这位香港人并不生气,又提议说他们想在成都做一次“秀”,请阎红代为操办。阎红开始不知道“秀”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是英文“发布”或“展示”之意。于是,阎红花高价买来国外时装,请模特,举办时装表演,也就是现在人们习惯的“时装秀”,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她既是在为香港合作方做“秀”,也是为自己办学造势。
后来这位香港人亮明自己身份,原来,他是美国国际标榜设在香港的亚洲总部总裁彭锦钊先生。彭先生对阎红说:“正是你的拒绝,我才决定选中你,你和别人不一样,特立独行,有个性。”
1994年,阎红从瑞典以相当于5万人民币的高价请来教师,再加上她自己和3个工作人员,在当时成都还算高档的珠峰宾馆租了几套房做办公室和教室,创美学院正式开张。前来报考咨询的人不少,而真正来报到的却仅仅两个学生,每人1800元学费,5个人服务2个学生,可谓超豪华教学服务团队。
理想与现实反差如此之大,阎红这时才理解了为什么当初申请办学时,省教委就有人好心地提醒她:“你太理想主义了,报考的人可能不多。”原来,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不合国情,现在得先解决饭碗问题,然后才能讲美。于是她调整办学思路,注重教给学生一技之长,从纯美的插花等技艺,改为发型设计、健康美容、服装设计等实用类技能。报考学生逐年增多,创美学院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这时,美国国际标榜亚洲总部总裁彭锦钊先生,向阎红提出合作办学意向,并向美国总部推荐阎红。从此,美国标榜在中国内地有了一个合作伙伴,四川也崛起一座民办艺术高校,而阎红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
1998年春,阎红向省教委申报拟将短训班性质的创美学院更名为四川国际标榜发型美容专修学院,不久,获得批准。1999年9月,学院正式开课。2001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扩招,允许民办学校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阎红决定申请国家计划内招生。副院长杨乐回忆说:“阎总和香港标榜总裁彭锦钊先生陪着我们熬了两个通宵,一字一句斟酌,写出办学可行性报告,对办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软件、硬件都有分析和数据,上报四川省教育厅,转报省政府。2001年底,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举办高职高专资格审查和评估。2002年4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2)105号文,批准建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并报教育部备案。”
从此,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走上了正规大学的路子。目前,学院开设有人物形象设计、健康 美容、环境艺术、数字艺术、服装设计、管理、外语7系和基础教育、艺术基础两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已经达到4500多名师生的规模。随着学生越招越多,校舍也不停地扩建,中西合璧的图书馆、教学楼,仿明清川西民居风格的大府邸、祖屋,建筑越建越多,校园越来越美,教学设施日益完善。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后的健康美容新需求,围绕外在形式美、生命活力美和居家环境美等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潜心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是美国国际标榜在中国设立的唯一排他性学历教育机构,授权使用“国际标榜(PIVOTPOINT)”注册商标,在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建设、课程中国本土化合作、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与产品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学院还引进了英国达德利学院平面设计职业教学系统及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学评估体系,还与香港职业培训局合作,开发时装设计、电脑游戏及动画教育体系。通过国际导师执教、双语教学、境外学习列入教学计划、教与学国际交流活动、国际赛事、开拓留学渠道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学院在引进外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还注重传承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精华,设立中国传统美容保健、陶艺、古旧木制品修复与保护等民族特色专业。学院中国传统养生美容专业是全国独具特色的专业,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专家和学生到学院交流学习。美国国际标榜已将中国传统美容保健纳入其全球推广计划。
追求卓越的艺术教育家
阎红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不断充电,不停思考,开阔视野,调整战略。最近,阎红在西南民族大学著名学者巴登尼玛教授指导下,完成了论文答辩,获得教育哲学硕士学位。她好读书,阅读面甚广,很赏识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人沃尔特·格罗庇乌斯“艺术家变工匠,工匠变艺术家”的教育理念,这也是阎红孜孜以求的艺术教育理想。
对待工作,阎红一丝不苟,认真严厉,有的部下有点“怕”她。因为很少有人能跟上她的超前意识和跳跃式思维。但是生活中的阎红却是随和的,可以像朋友式地谈天说地,让人很放松。笔者到学院第一天,她和丈夫任再生请我在家里吃饭,很普通的几个四川家常菜,她吃得很少,很快就放碗了,客气地让我慢慢吃。一边和我聊天,一边有一口无一口地吃菜,聊到后来,不知不觉她把一盘剩下的青菜吃完了,就像一个普通家庭的节俭主妇,那么自然,那么随意。
她曾对笔者说:“人需要梦想,在中国开设形象设计学院,是我多年的梦想。我的目标是当人们背上书包走进这所学院时,便永远告别了跟师学艺的‘手艺人’时代;当他们再走出这所学院时,已不再是‘师傅’、‘小工’了,而是‘设计师’、‘专业技师’,是一代学院派、实力派的设计专家,是时尚领域的精英。”
永难忘怀的“5,12”
2008年5月12日下午,阎红正在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签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化妆造型及发型饰品制作服务合同》,中心负责人提醒她再核对一下账号。阎红给学院财务处打电话,往日冷静的副院长兼财务处长王继雪焦急地告诉她:“地震了,人们都在往外跑!”只听到这句话,电话就断线了,再拨号,怎么也接不通。这时,一位工作人员从电脑前回过头来说:“你们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地震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关闭,焦急万分的阎红回不了成都。13日晚,她先飞到重庆江北机场,再连夜赶回成都。14日凌晨,阎红赶回龙泉山麓的学院。当她出现在聚集着全院师生的足球场时,一些女生像见到亲人一样,压抑了很久的恐惧和悲伤,一下子爆发了,哭泣着拉着院长的手,欲语还休。阎红自己也是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她何尝不想哭一场?她身上积聚的压力太大了。但她是一院之长,她不能哭,她得拿主意。她开口说:“同学们,坚强些,想想那些解放军战士,他们跟你们年龄差不多,此刻正赶赴地震灾区去抢救伤员,要学习解放军。”有男生嘀咕道:“那是他们的本分责任嘛。”阎红生气了,反驳说:“错!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大学生更应该为国分忧!”阎红意识到灾难到来时不能一味安慰,一味迁就,得对学生进行灾难和爱国主义教育。她的想法和党委书记任再生不谋而合。
天亮后,学院里就拉起横幅:“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我们的稳定就是对灾区最好的支持!”紧接着又开展募捐活动,阎红、任再生带头捐款,师生们踊跃参加,很快,募捐款就送到家住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等受灾严重的同学手中。当时,国家对地震中失去父母亲的学生减免学费的有关政策还未出台,阎红和任再生召集行政和党委领导成员集体研究决定,立即实施对地震灾区受灾学生资助办法,庄严承诺:对地震中失去父母亲的学生,减免学费,保证让他们能完成学业。师生们的情绪稳定下来,秩序井然。
处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学院的有关事务,7月初到8月中旬,阎红又带领300多名人物形象设计系学生赴北京,为奥运会开幕式演员化妆造型服务。在北京的日子是辛苦的,但师生们的情绪始终饱满。当标榜学子们看到有的战士晚上排练后太困,马马虎虎卸妆,油彩化学元素把战士们的脸部皮肤刺激得过敏红肿时,标榜师生宁肯先在自己脸面上试用化妆品,看哪些品牌对人刺激性相对小些,再给战士们使用。彩排结束,他们坚持用酒精棉给战士们一个又一个卸妆,宁可自己晚下班,不少人的手都被酒精泡得红肿过敏,只为换来战士们少受点苦。
阎红看到标榜学子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体贴而充满爱心,特别欣慰。她不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吗?
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界人士,都认可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2009年3月下旬,台湾中华美容经营管理学会组织台湾数十位大学教师和美容界人士来到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美容科技暨教育管理学术研讨会。6月上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标榜学校专程来四川国际标榜学院招聘人物形象设计和美容保健人才。在阎红带领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已走出四川盆地,正健步迈向世界。
学院党委书记、阎红的丈夫任再生对我说:“她就是这样子,理想主义者,干什么都要出类拔萃,跑北京申请为奥运会服务,累得颈椎病都犯了。”看得出来,他既赏识妻子,又心疼她太玩命了。
圆自己的读书梦
1957年,阎红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祖父是读书人,父亲曾留学法国。受书香门第的熏陶,阎红从小就特别爱读书,中外文学名著、文化艺术、历史地理等,她什么书都爱看。
少年时代的阎红身材高挑,面容俊秀,活泼开朗,但最吸引人的还是她身上那浓浓的书卷气。她梦想成为南丁格尔那样的白衣天使,或者能像格丽莎修女那样普济众生。
阎红能歌善舞,人又漂亮,从成都铁路中学毕业后,她顺利考上铁二局的铁路文工团。每次随团下铁路工地慰问演出,她总能脱颖而出,她的歌喉和舞姿,尤其是艺术修养,深受领导赏识。
本来,阎红可以一直这样愉快平静地生活下去,但她心中涌动着对读书的渴望。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阎红喜出望外,凭着扎实的文化功底,顺利考上四川医学院。因为崇拜南丁格尔和修女格丽莎,别人选修热门的医疗系,而她却偏读一般人不想学的护理专业。四年大学,阎红每天重复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学生生活,别人觉得枯燥,她却乐此不疲,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专业成绩非常优秀。
转型知识分子企业家
1992年春天,邓小平南行讲话,进一步推动了改革开放。阎红辞职下海,开办美容院。
在外人看来,阎红严厉、让人不敢接近,但实际上,她朴实亲切、不怕吃苦、勇于探索。
创业初期,她带人去浙江做市场调查,有一天在一个小镇上等班车,在小饭店买了面条,刚端起碗,有人喊:“车来了!”阎红和同伴顾不得吃面,背起编织袋就往汽车站跑。到了汽车站,车还没来,就又回到小饭店,摸摸碗还是热的,大家就又端起碗吃面。阎红讲这个故事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丢面子,就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情。
学院副院长杨乐之所以来标榜,也是深受阎红的影响。一个星期天,杨乐到四川国际标榜科教有限公司察看情况,在牛毛毡搭建的利百处厂房前,他看到一位知识分子模样的中年妇女领着一些女工在晾晒人头发,那位妇女一边教工人如何操作,一边亲自动手示范。杨乐一问才知道那是学院的董事长阎红。有这样身先士卒的领头人,杨乐觉得有前途,毅然辞去国有单位中层干部职位,来标榜发展。
阎红的美容事业如日东升,蒸蒸日上,连当时成都为数不多的外国人都来找她美容。法国一家著名化妆品公司的代表丹尼尔就爱到阎红的美容院来美容。丹尼尔很赏识阎红,邀请她访司法国。阎红原本就对西方古典音乐、绘画和建筑艺术十分着迷,有法方邀请,阎红便欣然前往欧洲观光考察。
她以美容行家的眼光考察法国驰名世界的美容化妆品和美容店,以艺术家的心境和视角,欣赏巴黎罗浮宫收藏的名画、雕塑等艺术品,流连忘返。她徘徊在塞纳河畔,观赏街头艺术家的即兴创作,翻阅街头小书摊上的画册。她走进巴黎圣母院,在这里,真切地感受文学艺术的魅力。
她是个心气很高的人,她深信,有朝一日,中国人也能创造出让世界瞩目的文化艺术成就!于是她萌发了从事艺术教育的念头。
回国后,阎红看到满街的年轻人在闲逛,有些人奇装异服,男孩留长头发,女孩剃光头,不男不女,打扮得怪里怪气。她深感痛心,在她看来,这都是读书太少,缺乏教育的结果。年轻人追求美,却并不知道什么是美,怎么样才会美。
因此阎红想创办一所艺术培训学校,教青年人学会认识美,享受美,更能创造美。1993年春天,阎红申请开办“创美学院”。
在大半年时间里,阎红四处奔波、张罗,筹备开学。一天,她的店里来了一位秃顶、戴眼镜、文质彬彬的香港人,向她推荐美国标榜美发美容教材。阎红看过后,觉得教材设置很合理,内容丰富,但太贵了,就回绝说:“这教材不是很适合中国国情,有钱人不需要,需要的人又买不起。”这位香港人并不生气,又提议说他们想在成都做一次“秀”,请阎红代为操办。阎红开始不知道“秀”是什么意思,后来才明白是英文“发布”或“展示”之意。于是,阎红花高价买来国外时装,请模特,举办时装表演,也就是现在人们习惯的“时装秀”,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她既是在为香港合作方做“秀”,也是为自己办学造势。
后来这位香港人亮明自己身份,原来,他是美国国际标榜设在香港的亚洲总部总裁彭锦钊先生。彭先生对阎红说:“正是你的拒绝,我才决定选中你,你和别人不一样,特立独行,有个性。”
1994年,阎红从瑞典以相当于5万人民币的高价请来教师,再加上她自己和3个工作人员,在当时成都还算高档的珠峰宾馆租了几套房做办公室和教室,创美学院正式开张。前来报考咨询的人不少,而真正来报到的却仅仅两个学生,每人1800元学费,5个人服务2个学生,可谓超豪华教学服务团队。
理想与现实反差如此之大,阎红这时才理解了为什么当初申请办学时,省教委就有人好心地提醒她:“你太理想主义了,报考的人可能不多。”原来,自己的想法太超前了,不合国情,现在得先解决饭碗问题,然后才能讲美。于是她调整办学思路,注重教给学生一技之长,从纯美的插花等技艺,改为发型设计、健康美容、服装设计等实用类技能。报考学生逐年增多,创美学院已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这时,美国国际标榜亚洲总部总裁彭锦钊先生,向阎红提出合作办学意向,并向美国总部推荐阎红。从此,美国标榜在中国内地有了一个合作伙伴,四川也崛起一座民办艺术高校,而阎红的人生轨迹也随之改变。
1998年春,阎红向省教委申报拟将短训班性质的创美学院更名为四川国际标榜发型美容专修学院,不久,获得批准。1999年9月,学院正式开课。2001年,国家出台政策,鼓励大学扩招,允许民办学校颁发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阎红决定申请国家计划内招生。副院长杨乐回忆说:“阎总和香港标榜总裁彭锦钊先生陪着我们熬了两个通宵,一字一句斟酌,写出办学可行性报告,对办学的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软件、硬件都有分析和数据,上报四川省教育厅,转报省政府。2001年底,学院顺利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举办高职高专资格审查和评估。2002年4月22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以川府函(2002)105号文,批准建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并报教育部备案。”
从此,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走上了正规大学的路子。目前,学院开设有人物形象设计、健康 美容、环境艺术、数字艺术、服装设计、管理、外语7系和基础教育、艺术基础两部及继续教育学院,已经达到4500多名师生的规模。随着学生越招越多,校舍也不停地扩建,中西合璧的图书馆、教学楼,仿明清川西民居风格的大府邸、祖屋,建筑越建越多,校园越来越美,教学设施日益完善。学院以就业为导向,针对人们生活质量提高后的健康美容新需求,围绕外在形式美、生命活力美和居家环境美等职业岗位群设置专业,潜心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院是美国国际标榜在中国设立的唯一排他性学历教育机构,授权使用“国际标榜(PIVOTPOINT)”注册商标,在教育教学质量体系建设、课程中国本土化合作、教学研究、师资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与产品创新等六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学院还引进了英国达德利学院平面设计职业教学系统及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认证教学评估体系,还与香港职业培训局合作,开发时装设计、电脑游戏及动画教育体系。通过国际导师执教、双语教学、境外学习列入教学计划、教与学国际交流活动、国际赛事、开拓留学渠道等,为学生创造出一个国际化的学习环境。学院在引进外国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还注重传承和吸收中华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精华,设立中国传统美容保健、陶艺、古旧木制品修复与保护等民族特色专业。学院中国传统养生美容专业是全国独具特色的专业,每年都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国专家和学生到学院交流学习。美国国际标榜已将中国传统美容保健纳入其全球推广计划。
追求卓越的艺术教育家
阎红对自己要求很苛刻,不断充电,不停思考,开阔视野,调整战略。最近,阎红在西南民族大学著名学者巴登尼玛教授指导下,完成了论文答辩,获得教育哲学硕士学位。她好读书,阅读面甚广,很赏识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办人沃尔特·格罗庇乌斯“艺术家变工匠,工匠变艺术家”的教育理念,这也是阎红孜孜以求的艺术教育理想。
对待工作,阎红一丝不苟,认真严厉,有的部下有点“怕”她。因为很少有人能跟上她的超前意识和跳跃式思维。但是生活中的阎红却是随和的,可以像朋友式地谈天说地,让人很放松。笔者到学院第一天,她和丈夫任再生请我在家里吃饭,很普通的几个四川家常菜,她吃得很少,很快就放碗了,客气地让我慢慢吃。一边和我聊天,一边有一口无一口地吃菜,聊到后来,不知不觉她把一盘剩下的青菜吃完了,就像一个普通家庭的节俭主妇,那么自然,那么随意。
她曾对笔者说:“人需要梦想,在中国开设形象设计学院,是我多年的梦想。我的目标是当人们背上书包走进这所学院时,便永远告别了跟师学艺的‘手艺人’时代;当他们再走出这所学院时,已不再是‘师傅’、‘小工’了,而是‘设计师’、‘专业技师’,是一代学院派、实力派的设计专家,是时尚领域的精英。”
永难忘怀的“5,12”
2008年5月12日下午,阎红正在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签署《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化妆造型及发型饰品制作服务合同》,中心负责人提醒她再核对一下账号。阎红给学院财务处打电话,往日冷静的副院长兼财务处长王继雪焦急地告诉她:“地震了,人们都在往外跑!”只听到这句话,电话就断线了,再拨号,怎么也接不通。这时,一位工作人员从电脑前回过头来说:“你们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特大地震。”
地震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关闭,焦急万分的阎红回不了成都。13日晚,她先飞到重庆江北机场,再连夜赶回成都。14日凌晨,阎红赶回龙泉山麓的学院。当她出现在聚集着全院师生的足球场时,一些女生像见到亲人一样,压抑了很久的恐惧和悲伤,一下子爆发了,哭泣着拉着院长的手,欲语还休。阎红自己也是女人,也有脆弱的时候,这个时候她何尝不想哭一场?她身上积聚的压力太大了。但她是一院之长,她不能哭,她得拿主意。她开口说:“同学们,坚强些,想想那些解放军战士,他们跟你们年龄差不多,此刻正赶赴地震灾区去抢救伤员,要学习解放军。”有男生嘀咕道:“那是他们的本分责任嘛。”阎红生气了,反驳说:“错!国家有难,匹夫有责。大学生更应该为国分忧!”阎红意识到灾难到来时不能一味安慰,一味迁就,得对学生进行灾难和爱国主义教育。她的想法和党委书记任再生不谋而合。
天亮后,学院里就拉起横幅:“众志成城,抗震救灾!”“我们的稳定就是对灾区最好的支持!”紧接着又开展募捐活动,阎红、任再生带头捐款,师生们踊跃参加,很快,募捐款就送到家住汶川、北川、青川、都江堰等受灾严重的同学手中。当时,国家对地震中失去父母亲的学生减免学费的有关政策还未出台,阎红和任再生召集行政和党委领导成员集体研究决定,立即实施对地震灾区受灾学生资助办法,庄严承诺:对地震中失去父母亲的学生,减免学费,保证让他们能完成学业。师生们的情绪稳定下来,秩序井然。
处理了5,12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学院的有关事务,7月初到8月中旬,阎红又带领300多名人物形象设计系学生赴北京,为奥运会开幕式演员化妆造型服务。在北京的日子是辛苦的,但师生们的情绪始终饱满。当标榜学子们看到有的战士晚上排练后太困,马马虎虎卸妆,油彩化学元素把战士们的脸部皮肤刺激得过敏红肿时,标榜师生宁肯先在自己脸面上试用化妆品,看哪些品牌对人刺激性相对小些,再给战士们使用。彩排结束,他们坚持用酒精棉给战士们一个又一个卸妆,宁可自己晚下班,不少人的手都被酒精泡得红肿过敏,只为换来战士们少受点苦。
阎红看到标榜学子学会了理解和宽容,体贴而充满爱心,特别欣慰。她不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吗?
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教育界人士,都认可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方法。2009年3月下旬,台湾中华美容经营管理学会组织台湾数十位大学教师和美容界人士来到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美容科技暨教育管理学术研讨会。6月上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标榜学校专程来四川国际标榜学院招聘人物形象设计和美容保健人才。在阎红带领下,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已走出四川盆地,正健步迈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