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数学知识点多,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不少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会感到不适应.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笔者认为,我们应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帮助学生转变数学学习方法,不仅要让学生想学,还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本文拟就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优化作简要的阐述.
一、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意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力促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在教学中,坚持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概率”内容教学时,设计了下列问题情境:
已知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0.85,三个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各为0.6,0.5,0.4.请问:这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吗?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二、学以致用,突出已有经验应用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数学实践情境或实践活动,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常见的人和事、量和物,接触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意识.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由于应试教育印痕过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堂上不讲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具体应用,通常是“掐头去尾烧中段”,对知识背景的漠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知识系统习得的缺失.比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将这些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我认为,这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一大失误.
例如,在教学必修3“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同伴互助,突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与单一个体的知识习得,在认知活动过程、组织和结构化过程、知识的丰富程度以及知识的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成员间相互的知识交换和合作,使每个个体原来所具有的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共同知识,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合作的学习,也改变了传统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使教师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激励、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发言中,相互交流,不断辩论,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习题“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1和y2,求证:y1y2=-p2.”的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用常规法、斜率关系、定义和平几知识等多种方法证明后,再对问题进行如下变式:
(1)若抛物线y2=2px焦点弦两端点为A(x1,y1),B(x2,y2),则x1x2=.
(2)过抛物线y2=2px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时的弦长为.
(3)过抛物线y2=2px焦点且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则|AB|=,S△ABC=.
(4)若线段AB是抛物线y2=2px的焦点弦,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
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坚持首先让每名同学都能积极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把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内进行展示,从而保证了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实践表明,只要我们无限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能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基本方法、基本结论、基本题型的理解,坚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果.
一、以生为本,突出学生学习意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化教学方式改革,当前最主要的问题是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双边统一的活动过程.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的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突出学生的学习意愿,让学生真正享受到教学活动带给学生的成功体验,从而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力促学生的情感和兴趣始终处于最佳状态,保证施教活动的有效性和预见性.在教学中,坚持做到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进行“概率”内容教学时,设计了下列问题情境:
已知诸葛亮想出计谋的概率为0.85,三个臭皮匠甲、乙、丙各自想出计谋的概率各为0.6,0.5,0.4.请问:这三个臭皮匠能胜过诸葛亮吗?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了对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久而久之,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那些枯燥、乏味的公式、计算、数字也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二、学以致用,突出已有经验应用
数学知识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提炼出来的.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应依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创设数学实践情境或实践活动,通过联系日常生活与社会活动中常见的人和事、量和物,接触现实社会,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综合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形成应用意识.但就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由于应试教育印痕过重,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课堂上不讲数学知识的现实来源和具体应用,通常是“掐头去尾烧中段”,对知识背景的漠视,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对知识系统习得的缺失.比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股票、利息、保险、储蓄、分期付款等经济方面的数学问题,已日渐成为人们的常识,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将这些作为有效的课程资源加以开发利用,我认为,这是中学数学教育的一大失误.
例如,在教学必修3“统计”时,让学生统计教室内各种清扫用具的数量、统计学校各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及男女生人数等,在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也学会了劳动、调查等,真可谓一举多得.经常这样训练,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多么重要,学数学的价值有多大,从而激发了学生学好数学的欲望,变“学数学”为“用数学”.
三、同伴互助,突出小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小组合作学习与单一个体的知识习得,在认知活动过程、组织和结构化过程、知识的丰富程度以及知识的评价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实现小组成员间相互的知识交换和合作,使每个个体原来所具有的知识成为学习者的共同知识,在完成学习任务中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基于合作的学习,也改变了传统教师在课堂上的中心地位,使教师能够有效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与交流,激励、帮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让学生在积极发言中,相互交流,不断辩论,从而获取知识.
例如,在教学中,我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如对习题“过抛物线y2=2px焦点的一条直线和此抛物线相交,两交点的纵坐标分别为y1和y2,求证:y1y2=-p2.”的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用常规法、斜率关系、定义和平几知识等多种方法证明后,再对问题进行如下变式:
(1)若抛物线y2=2px焦点弦两端点为A(x1,y1),B(x2,y2),则x1x2=.
(2)过抛物线y2=2px焦点且垂直于对称轴时的弦长为.
(3)过抛物线y2=2px焦点且倾斜角为θ的直线交抛物线于A,B,则|AB|=,S△ABC=.
(4)若线段AB是抛物线y2=2px的焦点弦,求证:以AB为直径的圆必与准线相切.
在对这一内容进行教学时,坚持首先让每名同学都能积极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各小组派出代表,把各小组的结论在全班内进行展示,从而保证了同学之间能够相互促进.实践表明,只要我们无限相信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而且能在合作学习中进行有效的自我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必须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切实加强课本知识的拓展和基本方法、基本结论、基本题型的理解,坚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切实提高数学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