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提升其语文素养与语文学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对文本的提问与讲解,忽视了引导学生去鉴赏和理解文章内容的重要性,使得学生无法掌握阅读技巧,阅读能力也一直得不到有效提升。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在实际教学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理解能力。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中知识,进而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并且游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照能力有很大益处。新课标中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体地位,所以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提高自主阅读与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結合教材,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阅读是文本,小学语文教材在经过不断改革后,精心挑选了适合小学生的文章,从而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学习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小学生来说,年龄小,好奇心重,若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要选取有趣的阅读篇目,还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做批注,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课文,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从阅读中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 创新方法,趣味的读与画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教学的方法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运用读与画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提高自身再造的方法,将课本中生字、生词以及难懂的语句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在阅读《小小的船》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后,督促学生圈出生字与生词,接着提问学生:文章中是如何描述小小的船?同学们能按照文中的描述画出来吗?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画出描述小小的船相关语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 启发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和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如,《荷叶圆圆》一课学习时,尽管很多学生都见过荷叶,却很少有人对荷叶的样子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可在上课前提问:荷叶的形状与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起来,课堂氛围变得高涨,接着教师在引出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自己到文中找答案,阅读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课文书籍、读书活动等来丰富阅读的内容,活跃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吸引小学生主动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而创设学习语文阅读情境,教师可按照阅读学习的内容来设计阅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本内容,获得阅读的启发。如,可以给小学生推荐一些绘本类、拼音类的阅读材料,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一起阅读。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五、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充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2]张秀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0-111.
[3]马秀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67-68.
[4]王文霞.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8,20(17):193.
作者简介:
唐咸仙,湖南省永州市,仙子脚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阅读能力
小学生处于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的学生主要是通过阅读来学习课文中知识,进而提升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并且游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提高学生的写照能力有很大益处。新课标中认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充分体现出了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主体地位,所以学习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提高自主阅读与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 結合教材,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最重要的是选择阅读是文本,小学语文教材在经过不断改革后,精心挑选了适合小学生的文章,从而为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阅读理解能力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所以学习语文教师要能够充分挖掘教材中内容,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效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对小学生来说,年龄小,好奇心重,若还是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对阅读的兴趣就会大大降低,为了吸引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不仅要选取有趣的阅读篇目,还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做批注,让学生沉下心来阅读课文,走进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从阅读中获得很好的情感体验。
二、 创新方法,趣味的读与画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在于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阅读教学的方法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教师可运用读与画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提高自身再造的方法,将课本中生字、生词以及难懂的语句以生动形象的图画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记忆与理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如,在阅读《小小的船》课文时,教师先让学生通读文章后,督促学生圈出生字与生词,接着提问学生:文章中是如何描述小小的船?同学们能按照文中的描述画出来吗?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文章,画出描述小小的船相关语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出来,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 启发思维,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要想有效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才能激发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情感态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和睦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对阅读的兴趣,提高其语文阅读能力。如,《荷叶圆圆》一课学习时,尽管很多学生都见过荷叶,却很少有人对荷叶的样子进行细致的观察,教师可在上课前提问:荷叶的形状与颜色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边你一言我一语的描述起来,课堂氛围变得高涨,接着教师在引出课文,这样学生就会带着问题,自己到文中找答案,阅读的兴趣被充分激发出来。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一些课文书籍、读书活动等来丰富阅读的内容,活跃学生阅读思维的同时,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 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良好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兴趣爱好。所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能够为学生创设浓厚的阅读氛围,吸引小学生主动阅读,提高阅读效率。而创设学习语文阅读情境,教师可按照阅读学习的内容来设计阅读情景,让学生亲身体会课本内容,获得阅读的启发。如,可以给小学生推荐一些绘本类、拼音类的阅读材料,并组织学生在课堂上一起阅读。可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讨论,学生在课堂上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良好的课堂阅读氛围中感受阅读的乐趣。
五、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小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充分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培养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94.
[2]张秀兰.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8(45):110-111.
[3]马秀芳.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44):67-68.
[4]王文霞.试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新通信,2018,20(17):193.
作者简介:
唐咸仙,湖南省永州市,仙子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