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今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心理健康已经成为一个使用频率越来越高的词语。高职生的心理素质高低决定着他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也是制约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对2012级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普查,就“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调查结果与分析”对调查后的数据及问题学生做了进一步的沟通与思考,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人格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058-03
随着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每况愈下,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备受关注。通过近几年我校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分析中看到,每年都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者。甚至有的学生因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导致休学和退学,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帮助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为教育管理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学校心理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分别选择三所高职学校2012级新生共1 092人,为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以三所高职校2012级入学新生为样本,涉及船舶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共1 092人,有效问卷1 012份。其中男生789人,女生223人。
本次调查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属于北京心海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3.0),该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主要了解学生中躯体症状、神经症以及精神分裂等精神症状和其他一些学生的烦恼、迷茫、困惑等状况的简易问卷。
本次测试采用网上软件测试,其调查数据处理运用心海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统计软件,Microsoft Excel软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UPI问卷状况分析
该问卷的结果将学生分为I、II、III三类,第I类学生是指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第II类是指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第III类是指没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
第一类筛选标准:
在UPI量表中,只要符合以下这几种情况之一种即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
(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3)辅助题(65、66和67题)中有至少2题做肯定选择者;
(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题)。
第二类筛选标准: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
(1)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
(2)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
(3)辅助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第三类筛选标准:
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二)总体状况分析
经过一个月的上机测试,2012级新生《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该测有效人数为1 012人。其中结果正常为916人,占90.5%,结果异常为96人,占9.5%。
下图是2012级新生UPI量表测试后得出的第一类占总人数的比率。
从下图可以看出,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的人数(即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共:158人,占所有施测人数的百分比为15.6%。
在第一类学生中,又包括了心理异常学生。2012级新生中有异常倾向的学生有96人,占施测人数的9.5%。
下面我们将2012级与前四年的施测新生第一类和异常学生的比率做个系统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到,2012级新生I类学生包括异常学生的比例比2011年有所下降,但是与2011年的前三年测试结果相比下,尽管人数有所减少,其比例还是提高了。这就需要我们对新生多加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
(三)UPI问卷各项目选择频度
在总体了解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具体地看一下表2。表2为UPI各项选择频数的统计,分别计算出学生在做各题时做肯定选择的人数及其占施测总人数的比率。
从该统计指标中可以看出,2012级新生的身体状况良好,这在以下几个测谎题中也有所反映:第五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占95%,第20题“总是朝气蓬勃”占50%,第35题“心情开朗”占84%。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物质的极大丰富,各种诱惑的增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得比较浮躁,更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感觉,这一点从以下几题可以看到:第7题“父母期望过高”占43%,第9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占42%,第14题“思想不集中”占43%,第22题“爱操心”占34%,第52题“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占51%。目前社会上对于这些90后的孩子负面评价比较普遍,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其中的缘由,孩子的性格往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塑造的。其实在他们叛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他们的一些叛逆行为其实更主要是引起周围人对自己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现象发现其本质原因,对新生多加以关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做他们喜欢的良师益友。 表3显示出我校2012级新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女生比例大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相对男生的心理要脆弱一些。另一方面虽然男生比例略小于女生比例,但是我校男生的人数比较多,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偏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和辅导员在重视女生的同时也要给予男生更多的关注,防患于未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大家庭,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努力让学生顺利度过五年高职生活。
通过与2011级学生的UPI各项选择频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2012级新生的一些特点,下表略做参考:
从表4中可以看到,2012级新生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状态,对父母的期望值也有了更多的忧虑,他们更想追求完美,但同时又缺乏做事的积极性和耐力,即表现出自我内部和外部的相互矛盾。既想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又缺乏对别人的信任,他们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神,过于敏感,缺少自信。这种现状,就需要我们各位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各位任课老师给予大一新生更多的关注。在了解了这样一种心态之后,思考采用什么方式去激发起他们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进取心更为有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存在着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的,并且现在的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比较脆弱,稍遇到逆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困惑。所以作为教育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强化双基两线,全面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
丰富完善的心理软硬件的设备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比如我们学校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和宣泄室,同时还购买了心理管理软件、宣泄器材、沙盘等心理设备,这就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发泄和倾诉的空间,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日常心理咨询、心理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为两条主线,全面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校的和谐与稳定。
90后高职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之前很少在外常住,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他们日后成长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要在入学的第一学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重点关注那些有异常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早进行干预性心理辅导。
(二)加强各级管理,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334”工作机制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学校、系部、班级直至学生个人的各级管理,正在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三四”工作机制,即依靠三支队伍,关注三个群体,完善四级体制。三支队伍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各系部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兼职心理辅导员队伍,以及各系部心理健康气象员组成的学生心理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三个群体是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四级体制包含学校层面上的校、系部、班三级和系部层面上的系部、班、宿舍、学生四级体制。“334”工作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无缝隙覆盖的立体网络。在这个网络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形成了《无锡交通高职校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做到心理危机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处理,有效地遏制了危机事件的出现。
(三)注重点面结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重与其他工作形式的联系,整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渠道,大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
1.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比如感恩教育、学雷锋活动等,在这一类型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感恩,既是思想上的教育,也是心灵上的盛宴。
2.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参与性高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当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各系部也各自发挥主动性,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社团。
3.与特殊学生工作相结合
特殊学生是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难点,而心理辅导是解决特殊学生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此,我们提出关注三个群体,即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
4.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
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业务知识是我校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素质、改善他们应对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为此,我们制定了辅导员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分专题对辅导员进行一一培训。
5.咨询与自助相结合
在强化日常心理咨询的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学生的心理自助环节。比如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编辑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手册》一书,作为学生心理自助的常备读物,并通过教学和活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四)构建家校合作模式,形成较大的教育合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和家庭在人的成长和成才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父母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从上面的测试结果中“父母期望过高”占43%,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即使到了大学也是比较大的,另外在我接待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经过调查发现无一不是源于不良家庭环境造成的。而到了学龄期,学校又成了他们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所以只有通过双方的相互合作才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阎秀丽,苑呖,宋真.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2]潘建华.让心灵充满阳光——电子信息工程系08级新生心理调查报告[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1).
[3]霍素凤,张旭,丁东升.职业学校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金田,2011(9).
(责任编辑:姚 丽)
关键词: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人格心理问题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3-0058-03
随着我国普通本科高校的不断扩招,高职院校的招生情况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高职新生的综合素质每况愈下,心理健康教育也越来越备受关注。通过近几年我校对高职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结果分析中看到,每年都存在一定比例的不同程度心理问题者。甚至有的学生因发展到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而导致休学和退学,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为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便帮助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工作,为教育管理者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学校心理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江苏省无锡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分别选择三所高职学校2012级新生共1 092人,为其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现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建议与对策。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本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是以三所高职校2012级入学新生为样本,涉及船舶工程、机械工程、机电工程、汽车工程、交通工程、信息工程等专业共1 092人,有效问卷1 012份。其中男生789人,女生223人。
本次调查采用大学生人格问卷(UPI)(University Personality inventory)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属于北京心海导航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心海软件学校心理管理系统3.0),该问卷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主要了解学生中躯体症状、神经症以及精神分裂等精神症状和其他一些学生的烦恼、迷茫、困惑等状况的简易问卷。
本次测试采用网上软件测试,其调查数据处理运用心海学校心理管理系统统计软件,Microsoft Excel软件。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UPI问卷状况分析
该问卷的结果将学生分为I、II、III三类,第I类学生是指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第II类是指可能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第III类是指没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
第一类筛选标准:
在UPI量表中,只要符合以下这几种情况之一种即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
(1)UPI总分在25分(包括25分)以上者;
(2)第25题做肯定选择者;
(3)辅助题(65、66和67题)中有至少2题做肯定选择者;
(4)明确提出咨询要求且属于心理问题者(68题)。
第二类筛选标准:
满足下列条件之一者应归为第二类:
(1)UPI总分在20分至25分(包括20分,不包括25分)之间者;
(2)第8、16、26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
(3)辅助题中有一题做肯定选择者。
第三类筛选标准:
不属于第一类和第二类者应归为第三类。
(二)总体状况分析
经过一个月的上机测试,2012级新生《大学生人格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学生该测有效人数为1 012人。其中结果正常为916人,占90.5%,结果异常为96人,占9.5%。
下图是2012级新生UPI量表测试后得出的第一类占总人数的比率。
从下图可以看出,符合第一类筛选标准的人数(即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共:158人,占所有施测人数的百分比为15.6%。
在第一类学生中,又包括了心理异常学生。2012级新生中有异常倾向的学生有96人,占施测人数的9.5%。
下面我们将2012级与前四年的施测新生第一类和异常学生的比率做个系统比较。
从表1中可以看到,2012级新生I类学生包括异常学生的比例比2011年有所下降,但是与2011年的前三年测试结果相比下,尽管人数有所减少,其比例还是提高了。这就需要我们对新生多加关注和引导,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方式。
(三)UPI问卷各项目选择频度
在总体了解了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我们再来具体地看一下表2。表2为UPI各项选择频数的统计,分别计算出学生在做各题时做肯定选择的人数及其占施测总人数的比率。
从该统计指标中可以看出,2012级新生的身体状况良好,这在以下几个测谎题中也有所反映:第五题“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占95%,第20题“总是朝气蓬勃”占50%,第35题“心情开朗”占84%。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面对物质的极大丰富,各种诱惑的增多,有一部分同学表现得比较浮躁,更容易产生焦躁不安的感觉,这一点从以下几题可以看到:第7题“父母期望过高”占43%,第9题“过于担心将来的事情”占42%,第14题“思想不集中”占43%,第22题“爱操心”占34%,第52题“对任何事情不反复确认就不放心”占51%。目前社会上对于这些90后的孩子负面评价比较普遍,可是大家都忽略了其中的缘由,孩子的性格往往是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塑造的。其实在他们叛逆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颗脆弱的心,他们的一些叛逆行为其实更主要是引起周围人对自己更多的关注与关心,所以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善于通过现象发现其本质原因,对新生多加以关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做他们喜欢的良师益友。 表3显示出我校2012级新生中,可能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女生比例大于男生,也就是说女生相对男生的心理要脆弱一些。另一方面虽然男生比例略小于女生比例,但是我校男生的人数比较多,有心理问题的人数偏多。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和辅导员在重视女生的同时也要给予男生更多的关注,防患于未然,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学校大家庭,并且在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方法,努力让学生顺利度过五年高职生活。
通过与2011级学生的UPI各项选择频数进行比较,可以看出2012级新生的一些特点,下表略做参考:
从表4中可以看到,2012级新生越来越多地关注自我状态,对父母的期望值也有了更多的忧虑,他们更想追求完美,但同时又缺乏做事的积极性和耐力,即表现出自我内部和外部的相互矛盾。既想追求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又缺乏对别人的信任,他们很在意别人看自己的眼神,过于敏感,缺少自信。这种现状,就需要我们各位班主任、辅导员,甚至是各位任课老师给予大一新生更多的关注。在了解了这样一种心态之后,思考采用什么方式去激发起他们应有的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和进取心更为有效,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建议与对策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高职学生心理还是比较健康的,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但是还是有部分同学存在着较突出的心理问题的,并且现在的学生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心理比较脆弱,稍遇到逆境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烦恼与困惑。所以作为教育者,无论是老师还是学校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学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一)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设施,强化双基两线,全面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
丰富完善的心理软硬件的设备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比如我们学校专门配备了心理咨询室和宣泄室,同时还购买了心理管理软件、宣泄器材、沙盘等心理设备,这就为广大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发泄和倾诉的空间,同时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日常心理咨询、心理课程教学为基础,以新生心理健康筛查、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为两条主线,全面带动心理健康教育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我校的和谐与稳定。
90后高职新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之前很少在外常住,他们的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不适应容易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进而影响他们日后成长和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相关部门应高度关注新生的适应性教育,要在入学的第一学期,进行心理普查,建立新生心理档案,重点关注那些有异常和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及早进行干预性心理辅导。
(二)加强各级管理,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334”工作机制
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强调学校、系部、班级直至学生个人的各级管理,正在逐步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三四”工作机制,即依靠三支队伍,关注三个群体,完善四级体制。三支队伍是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队伍,各系部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兼职心理辅导员队伍,以及各系部心理健康气象员组成的学生心理辅导员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三个群体是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四级体制包含学校层面上的校、系部、班三级和系部层面上的系部、班、宿舍、学生四级体制。“334”工作机制的建立,形成了一个心理健康教育无缝隙覆盖的立体网络。在这个网络基础上,我们还建立了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形成了《无锡交通高职校心理危机干预预案》,做到心理危机的早发现、早干预和早处理,有效地遏制了危机事件的出现。
(三)注重点面结合,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形式
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注重与其他工作形式的联系,整合学校的各项教育渠道,大大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
1.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比如感恩教育、学雷锋活动等,在这一类型的活动中,学生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感恩,既是思想上的教育,也是心灵上的盛宴。
2.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学生参与性高的特点,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当中,使学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得到心灵的净化。各系部也各自发挥主动性,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社团。
3.与特殊学生工作相结合
特殊学生是学生教育管理中的难点,而心理辅导是解决特殊学生的主要方式之一。为此,我们提出关注三个群体,即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和心理问题学生。
4.与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相结合
提高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心理健康业务知识是我校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素质、改善他们应对心理问题的主渠道。为此,我们制定了辅导员培训的中长期计划,分专题对辅导员进行一一培训。
5.咨询与自助相结合
在强化日常心理咨询的同时,我们还认真抓好学生的心理自助环节。比如我们根据本校学生特点编辑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手册》一书,作为学生心理自助的常备读物,并通过教学和活动环节,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能力。
(四)构建家校合作模式,形成较大的教育合力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学校和家庭在人的成长和成才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父母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从上面的测试结果中“父母期望过高”占43%,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即使到了大学也是比较大的,另外在我接待的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中,经过调查发现无一不是源于不良家庭环境造成的。而到了学龄期,学校又成了他们生活的另一重要场所,所以只有通过双方的相互合作才能够达到优势互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阎秀丽,苑呖,宋真.基于“家校合作互动”理念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
[2]潘建华.让心灵充满阳光——电子信息工程系08级新生心理调查报告[J].大科技·科技天地,2010(11).
[3]霍素凤,张旭,丁东升.职业学校入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J].金田,2011(9).
(责任编辑:姚 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