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私语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5174416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8月17日,甘肃甘南普降大雪,厚厚的雪将草原掩盖了起来”。昨天下午,顶着骄阳烈日外出的我不到五分钟背已汗湿,还好路途近,很快就躲进空调房里,拿起手机,第一眼便看到微信上北方的一画友发来这样一条甘南下雪信息。
  伟大的祖国幅员辽阔,天南地北的,立秋节气刚过几天,此时此刻,我在福建的酷暑下喝着冰,她在甘南的飞雪里裹着貂。美丽而神奇的甘南,我心之向往已久之地,那广阔的高原胜景,有弥漫酥油香的文化风情,有经幡飘扬下的大草原,有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城,有遗世独立的寺庙,有匍匐在朝圣路上的虔诚者……画友说甘南的迷人,梦幻,绚丽,神秘,只有自己来,才能真正的体会。这位画友经常去那里写生,每次看到她分享的写生作品或者照片后经常艳羡不已,也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机会接受她的邀请。
  南方的福建还在酷暑天里,北方最合适写生的季节却悄然来临。或许心心念念的季节在呼唤遥远的北方,又或许被昨天甘南的信息所暗示,今晨的我起床簡单的热热身扭扭腰就大汗淋漓,依然能在阳台外边,面对朗朗的晨曦徐徐吹来那一阵清风,硬从这微凉中嗅出了些微秋的况味,似乎让我这颗本未驿动的心变得躁动不安起来。今年的特殊情况,团队写生或已泡汤,然身未动,心已远。昨天跟画友开玩笑说心已奔去先和飞雪约会了,让她拍些照片给我,来个仪式感的隔空涂鸦解解。
  最近几年来,已经很自然地改变了以前的出行方式。以前旅行就是旅行,现在旅行基本和写生结合起来,出行亦是感受大自然,抒写于天地之间的过程,而秋天便是最受出行写生欢迎的季节了。特别是北方地区,往年的初秋时节开始,都会被周围各种写生活动不断诱惑,不管工作或者其他事情再忙也会蠢蠢欲动地策划行程,唯独今年静悄悄的,疫情下改变了太多人的生活方式。这个庚子年,注定让今年的秋意更多了些惆怅和寥落。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多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但我依然把秋天引为怀想的季节。她的美丽,她的孤独,她的寂寥,她的惆怅,她的很多很多……窃以为只有这样的季节里才能对人生做最深透最细密最独特最有价值的品味。既然聊到了秋,那月必是连体婴儿般的存在了。春季花若为魁,秋天月必为首,吟诗填词的文人墨客们在这个季节的笔下,每每让人记住的多是惆怅的秋寥落的月。流年岁月,总有那么一种心境能因月而起,因着这个文人笔下多愁的季节,各有着不同角度的体味,各怀心思,以不同的心境笔下亦是不同的感悟。于是,想到了白居易“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这般的离愁;看到了王昌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诉说着边关壮阔与悲凉;闻到了晏殊“碧纱秋月,梧桐夜雨,几回无寐”的凉薄的苦相思;听到了文天祥“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的血气悲歌,等等,但也有例外如刘禹锡般的吟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这毕竟是少数,而我却偏爱他笔下的秋,因为这些年我能怀想到的秋天确实胜春朝。今年没能够去现场感受秋景,那就在怀想记忆中的秋意聊以慰藉。这些年的秋天,因为写生多了避暑山庄湖中摇曳的斑驳倒影,多了白羊峪古长城山坡上让人垂涎欲滴的柿子林 ,多了兴隆山绵延壮阔的群山与黄绿相间的丛林,多了黄崖关长城脚下沉甸甸的秋果,多了香山似红霞排山倒海而来的红叶丛林,这些年美好回忆大都与秋有关的,让我怎能不爱这秋天,怎能不时时怀想,也因此,再多的惆怅与失落便也可抛之脑后了。
  福建的四季不是很明显,尽管现在还是酷暑难耐的天气,但如我今晨闻着的秋味一般,所谓心静自然凉吧,反正我已经感觉到秋的气息很快将扑面而来。感受季节交替变化,也和心境不同有关,这一点我想起了我一个做茶的好朋友,不止一次的诉苦与客户关于买茶的争执。她说明明是同样的一批茶,同一时间的烘培同样时间的打包出库,客户坚持认为上次泡的茶和这次泡的感觉不一样。她很无奈地告诉我,一样的茶叶,不一样的冲泡环境、不一样的泡茶条件、不一样的冲泡方法、不一样的心情下,泡出来的茶色、茶香、茶味自然会有所不同,所以也会有客户反映在她店里喝到的茶拿回家自己泡怎么觉得差了很多。朋友说她后来干脆反着做,用最普通的自来水泡茶给客户喝,这样的话客户喝完茶若还是觉得不错愿意买回家自己用纯净水或者矿泉水泡喝,应该容易觉得更好喝。当然这种特殊营销方法也是源自于她对自家茶叶品质的自信。确实如此,我现在也养成每天喝茶习惯,除了最爱的家乡白芽奇兰茶外,各种茶都会交替着喝,但很少遇到很难喝的茶。许是每次喝茶都喜欢带着某种仪式感,最喜在午休片刻后,坐在心仪的茶具旁边,壶上烧着水,香盘上燃着香飘飘渺渺于空气中,等水开的时间有时也会随手翻翻身边书架上闲书,那是大部分午后工作前很享受的时光,口中的茶也常常因此变得韵味悠长,常能于舌根处捕捉那细微回甘。尤感于喧嚣的城市中,能静坐在窗前品茗片刻,便觉对生活感恩,也是接下来工作的一种动力。甘南的秋景今年是赶不上了,然而却不影响午时的我对秋月下的怀想,不破坏我亦言秋日胜春朝。也像此刻的我依然如故坐在茶几边,捧着书,眼睛却没有盯着文字,面向北方,闭着眼遥想着甘南秋的色彩和偶遇的雪花,静待画友传信了,秋天真好,但愿一切都好!
其他文献
大成殿巍然屹立,庄严肃穆;孔圣像沉静儒雅,慈祥和蔼。  流连在美丽的校园里,伫立在高大的圣像前,面对着这曾经破败不堪而近年欣逢国运昌盛得到重新修葺后焕然一新的孔庙,人们怎么会不遐思,历经了500年沧桑的孔庙而今仍然焕发光彩,经历了2500多年的孔子而今仍然赢得世人的尊奉,这到底是因为什么,能给我们后人乃至世界以巨大的影响?  啊,孔子,您可是给历代社会也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多么宝贵的文化精神财富!
期刊
晨曦初启,一位正在苏杭畅玩的朋友,用微信发来景色怡人的旅游照片,氛围活跃,赏心悦目。此时正值清晨,自己正在绿草如茵、绿意盎然、鸟语花香的漳州四季花海公园小道上健步行走。生活中常有积极乐观的遇见,因为遇见这位朋友,我才经常在四季花海公园健身晨练。之前自己也是个每天不早起的慵懒之人,偶然一次,感受到这位朋友晨起健步行的良好习惯,接受邀请和鼓励,克服了连续几周日日早起的不适应期后,居然也逐渐练就坚持不懈
期刊
1  九峰古镇地处闽西南边陲,西行十余里经柏嵩关与广东省饶平县接壤,周遭群山绵延,古来地僻多瘴,常为山贼盗匪出没之地。明正德十三年,时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王阳明率部平定“詹师傅”寇乱之余,为保一方长治久安,奏请添设平和县,选址河头大洋陂修筑邑城。自此而至1949年7月县政府外迁小溪镇,九峰成为延续400余年的平和县治所在地,名副其实的闽粤边陲重镇。悠久的邑城历史不但使九峰古镇沉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也
期刊
片片韵叶,落于汤中,茶汤或红珀或绿盈,嗅一缕茶香,品一世人生,以茶叶为基为本的茶文化世界,自然天成,悠远万世。  泡茶本为易事,落叶、入汤即可,但自古茶人墨客心怀“格物、致知”之精神,深潜中华文化之内涵,茶即属其范畴,即为以礼规范品茶之则,讲究叶、汤、火、具、景和饮者的修养、情绪等共同形成的一种意境之美,此追求渐成茶之道也。  茶道,源于中国,史书记载唐或唐以前,中国茶饮便以养性修身之道闻名于世,
期刊
李然是我恩师的长子,从他六岁时就认识他了。他们家有令人羡慕的家庭气氛,慈爱、和谐、宽容、民主、快乐,在这样的家庭里成长的李然天性自然、悠闲自如,还有些不拘小节,这些性格因素使他在三溪草堂观画时自然而然地采取更为纯粹的审美视角,可以了无挂碍地进入绘画审美享受之中,因此成为三溪草堂的好观众。  高继文老师的画真好。自然引起各行各界的关注,收藏家、批评家、学者、画家、出版商、画廊主人等等,他们都很内行,
期刊
清代诗人谢声鹤曾写过一首《登祥麟塔》,“目断祥麟石塔边,渔洲蟹舍七洲连。红洲遥在蓼花岸,不识沔洲看紫焑。”  祥麟塔,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距离县城12公里,位于腊洲麒麟山上,清朝嘉庆四年(1799)建,七层、八角形,高约30米,塔内空心,有石梯,纡曲可登。登上塔顶四望,诏安沿海七个洲屿,尽入眼底,山光水色,美不胜收。1985年,经福建省文物考古队和厦门大学人类学系专家考古发现并确定该塔下面的东北坡地
期刊
卧病床榻,哪都去不了。百无聊赖,整理抽屉——20年前两人交往的信,一封封摞得齐整,前后搬了四次家,一封也没落下。因时间长了,信封和信纸显得薄而脆。花了整整一天的时间,倚在床上慢慢看完,往事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一般清晰,心里百感交集。  光阴呀,你是如何飞快地流逝呀!  时光在我们两人的身上打下了斑斑痕迹。我胖了十多斤,身子浑圆了许多,头发稀疏了一些,双手更粗粝;他呢,虽然体型没什么变化,但让我揪心的
期刊
涓涓细流汇成浓浓大爱,携手同心决战脱贫攻坚。脱贫路上,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带着这份神圣使命,漳州市扶贫开发协会充分发挥助力助推作用,动员社会组织、企业和爱心人士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从贫困群众急需解决的困难入手,认真办小事、实事、好事、拾遗补缺之事,形成“人人皆能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的良好社会扶贫氛围,为全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三年多来,漳州市扶贫开发协会按照市委、市政府
期刊
前几天,一篇《外卖骑手困在系统里》的文章刷屏,文章写道,由于美团及饿了么等外卖平台追求高效,系统设置的外卖送达时间越来越短,送餐员为了赶时间,常常逆行或闯红灯,由此发生很多交通事故,送餐员成了高危职业,每年的交通事故中,外卖骑手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文章很长,里面有丰富的实例,越是恶劣天气,点外卖的人越多,而外卖骑手就越忙。有时紧赶慢赶,一身水一身泥还是无法准时送达,若是遭顾客投诉,甚至会丢了饭碗。看
期刊
说起摄影,那是人们在业余生活中的一种爱好和对艺术美鉴赏思维的追求,有人说过这样一句精辟的话:摄影家的能力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的确如此。当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也极大地提升人们的生活品位,时尚、浪漫、审美也就悄然地走进了大众的生活圈。  曾记得,过去想要照张相,个人照、结婚照、合影照,张张还是黑白照,每次都往相馆跑,而如今,风景照、人物照、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