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审美意识形态”论的书写看文艺学学术史书写的遮蔽与去遮蔽

来源 :美与时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urry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艺学学术史的书写存在遮蔽问题.首先,从主体行为效果的性质看,文艺学学术史的遮蔽可分为“正向遮蔽”和“反向遮蔽”两种形态.其次,从主体书写意识的状态看,文艺学学术史的遮蔽可分为“无意遮蔽”“有意遮蔽”和“随意遮蔽”三种类型.去遮蔽的三条路径为:1.坚守“时序”,2.细读“文本”,3.借助“引用”.尽管文艺学学术史书写艰难且不易于完善,但由于其对学术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仍需要有敢于“攀登”的学人.只是“攀登者”应该有充分的准备,才有可能在最大限度地还给文艺学学术史以“客观性”的同时,为后继者展现出可以期待的创新前景和努力方向.
其他文献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一项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对传统文化符号的数字化探索过程中,我们尝试利用数字化技术,把唐代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杨玉环,与凤翔泥塑符号结
期刊
年过八旬的马泽尔率领他任音乐总监的慕尼黑爱乐乐团访沪演出,引起了沪上乐迷的极大兴趣。从2013年4月26日东方艺术中心交响音乐厅几乎爆棚的场面来看,大指挥家、交响名团、音乐杰作依然是激发人们爱乐热情的最重要因素。  我对马泽尔及其指挥艺术的认识是有一个过程的。最初知道马泽尔的大名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通过文献资料了解到他是美国五大乐团之一的克利夫兰交响乐团的音乐总监与首席指挥,可谓当时中生代指挥
千百年来,国内学者关于“天”的探讨从未止步,但对于《诗经》中所涉及的“天”的多重审美意蕴之研究却是阙如.在《诗经》的世界里,“天”主要有三重审美意蕴.首先,“天”是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