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圣经》对英美文学作品的影响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123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中国,人们对《圣经》的认识仅仅局限于它是一部宗教的经典。但是在西方社会《圣经》的地位和作用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的经典,其中所表达的思想和文学手法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是巨大的。本文主要阐述了《圣经》与西方文学的关系、两者之间的渊源以及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关键词:英美文学;西方文学;深渊影响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1-0-01
  西方的基督教文化是以希伯来文化为基础的,基督教文化对古希腊文化的借鉴是有选择性的。可以说,《圣经》在整个基督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基督教的教义经典。它不仅是基督教的宗教教义,而且是基督教文化的精神支柱。从文化的角度看,它也融合了希伯来文化,因此文学价值不可估量,特别是对欧美文學兴起和发展意义重大。
  一、《圣经》与英美文化关系的渊源考证
  在文艺复兴之前,西方文明的发展都是在基督教文化的庇护下进行,随着文艺复兴的兴起,西方各国开始学习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文化。在文艺复兴时期,欧洲还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两者发生的背景都是因为基督教的腐败和对人性解放的压制,此时期的基督教教义和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关系密切。《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是西方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之一,对英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因为《圣经》不仅是基督教教义,而且也是文学、政治、哲学的经典。美国和英国的文学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自从有了文字记录的方式之后,东西方的文化有着比较相似的地方。《圣经》的创作与中国的《诗经》创作类似,人们口口相传之后再经过加工,是人们集体智慧的结晶。《圣经》的创作风格是质朴和清新的,内容涵盖了各个方面,如英雄、传奇、史诗、戏剧、历史、散文等,基本囊括了文学的各种形式。基督教在欧洲传播之后,受到了广泛的认可,甚至被纳入到了西方的教学体系当中。在语言方面,西方的语言整理由翻译《圣经》开始。《圣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逐渐为英美文学所关注。在西方社会中许多大文学家都受到了《圣经》的影响,比如诗人雪莱,他开始文学创作时就是从研究《圣经》开始的,为西方文学家和艺术家提供了大量的创作素材。英美的许多文学家都很高兴能够受到《圣经》的影响,而《圣经》中的文学精神已经深入英美民族的意识当中。《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比古罗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更加深远、彻底,因此,文学的圣经化已经不可避免。
  二、《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
  在文学创作和词汇的运用上,英美文学受到《圣经》的影响深远,下面通过具体的作家和作品来分析《圣经》英美文学的影响,本文将莎士比亚和海明威作为研究的对象。
  1、《圣经》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
  《圣经》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影响深远,在他的文学创作中,引用和使用《圣经》的典故很频繁,《圣经》中的仁慈、博爱、宽恕的精神直接影响了莎士比亚的创作。莎士比亚在选择《圣经》中的典故时将典故的思想完全融入到作品中。莎士比亚出生在宗教思想浓厚的家庭中,从小接受宗教教义的洗礼,在这种气氛中使他成为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文学家和剧作家,从小对《圣经》的阅读熏陶了他的文化思想,为他今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
  在戏剧的创作中,对《圣经》中典故的引用使剧中的人物更加形神兼备,产生了无穷的艺术魅力和韵味。比如在《威尼斯商人》中对安东尼奥和夏洛特的描述就是引用了《圣经》中《创世纪》的典故,将夏洛特的贪婪形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文中,莎士比亚这样描述夏洛特当时的心态“希望我的钱像母羊生小羊一样快快地发财生利息”,通过对《圣经》经典的引用将人物的心理描绘的十分深入,将人物的性格刻画地入木三分。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很容易看到《圣经》对其作品的影响。正如英国的学者柏格斯说的那样:“如果没有《圣经》就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即使有人想要毁掉它,让它从世界上消失,但是它的精神所强调的正义、宽容、仁爱等伟大的思想将永存世上。”
  在莎士比亚的作品中,仁慈、博爱和宽恕的精神是他文学创作中的最主要特征,而正是基督教教义中的仁慈、博爱的宗旨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源泉,比如在他的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博爱的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部被称为“爱”与“美”的赞歌,宣扬的是两位年轻的主人公用殉情的方式化解两个家族的恩怨,用爱来化解了两个家族的恩怨。在《威尼斯商人》中,也体现了仁慈、博爱和宽恕的精神
  2、《圣经》对海明威作品的影响
  美国的作家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老人与海》,这是他的巅峰之作,其中的遣词造句最能够体现出海明威的文体风格。《老人与海》就受到《圣经》中《旧约》的影响,将两者进行比较会发现其中的联系,特别是接受英美教育的读者,读到《老人与海》时就会发现其中的语言就比较“圣经化”,即将人的举动与上帝进行联系,给他以光辉的形象。因此可以说,海明威的艺术创作直接源于《圣经》。而《老人与海》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力,最主要的原因是源于《圣经》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结语
  诚然,《圣经》对英美文学和欧洲文学的影响并不是通过一两部作品和人物能够完全说明和体现的。它不仅仅是一部宗教文献,而是一座丰富的文化宝库,它会不断给人带来更多的思想价值、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会对文学创作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叶海燕.从美语、英语差异看美国看美语固有的活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2(1).
  [2]齐揆一.基督教与西方文学艺术[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13(3).
  [3]金丽.圣经与西方文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摘 要:短篇小说《骑马》主人公破落贵族格力白林的骑马之旅以悲剧结尾,延宕的两次信息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是主人公不会骑马,二是被撞老妇人撒谎。延宕的信息是小说中的叙事断点,引发了故事的两次转折。在故事中,伴随着事件和人物的行动,声音的描写引发人的联想,由故事最初的无声至声音的高潮,最后到老妇人的“声音霸权”,小说中的音景不容忽略。  关键词:信息延宕;叙事断点;音景  作者简介:黄茜(1987-),女
摘 要:《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以下简称《多崎作》)是村上春树2013年的新作,此作品讲述36岁的工程师多崎作在名为自我的意识初次觉醒的那些年,在混沌的充满矛盾的情感漩涡中努力找寻属于自己的存在地标、认可和意义的故事。通过主人公形象的刻画,经历痛苦与挣扎,自我救赎和最终成长的过程。结合写作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并探究其思想根源,剖析“泡沫经济”崩溃后青年一代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村上春树
摘 要:奥斯汀是当今文学评论界的研究热点,虽然其作品数量不多,但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在奥斯汀所处的18、19世纪之交,英国社会正处于向工业化过渡时期,“资本”成为当时社会价值体系的一个重要标准,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奥斯汀小说中的核心问题——青年男女的婚嫁问题。本文试图以奥斯汀作品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从“资本”的视角探究其作品中体现的现代婚姻关系的价值标准。  关键词:奥斯汀;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