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说话能力培养八法

来源 :语文世界(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255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常常出现梗阻现象,或逻辑紊乱,即说话能力欠缺,这让教师很头疼。而这种说话能力既是日常生活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听说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应该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一、重视答问,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
   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环节中,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回答要完整,言语表达要连贯,不能像“挤牙膏”一样,教师问一句,学生半天答一句;言语表达要有条理,言之有物,不能颠三倒四,杂乱无章;要合乎逻辑,顺理成章,不能前后矛盾。为了培养学生说话的条理性,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说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努力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来讨论并自由发言。常见的方式是: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自己喜爱的段落或句子,然后让学生谈感受。同时,我着重对学生的表达方法给予指导:抓住重点词语说感受、领悟或喜欢的理由。在教师创造的宽松环境中,学生有了方法指导,就能积极开动脑筋,独立组织语言,有条理地叙述。
  二、指导朗读,培养学生说话的规范性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基础训练之一,也是培养说话能力的基础。加强朗读训练,学习语言的各种章法(如语法、修辞等),既能提高学生说话的规范性,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为了让学生看准字形,发准字音,语速适中,语调抑扬顿挫,学生朗读训练时,教师应做到:1.正确示范。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在训练时采用教师范读或听课文录音的方法,使学生有据可依。2. 提出难点。训练时教师应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想学生可能遇到的朗读难点并给予解决。3. 体会感情。在对句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个别读、分组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规范的语言表达,为学生说话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三、复述训练,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
  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结合文中的语句或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表达出来,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说话的逻辑性,教师可以适当提供具有逻辑性的词语,让学生根据词语来复述课文。
  四、重视背诵,积累说话内存
  背诵是学习语文的方法之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规范、优美的语言材料,也可让学生不自觉地改正自己一些不规范的口头表达。在背诵训练中,教师提出要求:不添不漏,语速语调要和朗读时一致,而且要教给学生背诵的方法,如根据文章的表达顺序来背诵,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背诵《草原》一课时,学生可以按照“天空——地面——感受”的顺序来背诵。
  五、穿插评说,培养学生说话的敏捷性
  如《海洋——21世纪的希望》一课,讲到人类与海洋关系密切,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坏处,教师可以结合日本海啸请学生谈谈感受。由于学生之前接触过类似的新闻报道,感想强烈,有表达的欲望,并能做到言之有物,畅所欲言。此外,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甚至是辩论。如《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一课,教师可以提出:《鲁滨逊漂流记》男孩子能读,女孩子能不能读?为什么?让学生结合课文进行评说。
  六、提供舞台,培养学生说话的综合表现能力
  演讲是练习说话的方式之一。教师先提供材料或问题,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各自找根据、寻理由,然后开展演讲比赛。为了让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可以采取先“个人说、小组评”的方法,再由“小组的代表说、全班评”;或者可以通过讲故事,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也可以班级或组为单位轮流讲故事,要求学生能根据人物不同的年龄、性别、身份和个性,模仿出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语调,并且能在众人前适当运用表情、手势等表达故事内容。学生讲完故事后,教师应给予点评。当然为了提高学生说话的积极性,教师的点评应以表扬为主。总之,教师应提供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提高学生说话的综合表现能力。
  七、提供案例,培养学生的说话技巧
  学生不仅要能说,更要会说,因此提高学生说话技巧很重要。教师可以提供案例,并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如提供案例:有一顾客在商店买了一件羊毛衫,回去试了嫌小,要求退货。一名营业员说:“货出柜台,概不退换。”顾客很生气。但另一营业员站出来,为顾客量了衣服和人的尺寸,然后用委婉的语气说:“您选择的羊毛衫尺寸正适合您,您觉得紧可能是里面衣服穿得多的缘故。”她进一步解释说:“而且这衣服会越穿越大,如果换大一点的,很快就没法穿了。”一席话,说得顾客很满意,不再要求退货了。经常进行这样的探讨,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八、走出课堂,在自然与生活中提高说话能力
  除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及学校资源之外,语文教师还应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亲近自然、接触社会,为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充实的材料和更广阔的舞台。在观察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接触大自然时,要求学生调动一切感官,眼看、耳听、手摸、鼻闻等,使学生对事物或现象有更具体、直观、形象的了解,这样,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时才能内容丰富、形象具体,条理清楚。
  
  作者简介:江苏省东海县房山镇蒋林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也是不断成长的。李建成校长“让学生和语文一起成长”的教学主张让语文教学灵动而又充满生机。这一教学主张既关注语文的发展,也关注学生的成长,其本质是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基础”走向自己生命的“成长需要”。据此,我们对语文教学方法变革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课前预习,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成长   每个人的“现实基础”和“成长需要”自己应该比别人还了解。就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