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诗者的精神救赎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longfengyue56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很早就读过李发模的诗,而且也非常喜欢他的诗,但是现在读到他的近作《安静的俯身》,我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李发模是1979年以长诗《呼声》而崛起中国诗坛的老诗人。从这些年他不断有大量作品中感知,他仍然诗思涌沸,诗情不了,不是“一个退了休的老汉”(李发模自诩)。众所周知,在全球化时代,我们周围的一切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也包括我们自身的诗歌。缘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诗歌有了三种不同的态度:一是拒不接受任何改变,幻想启蒙时期的政治语境与代言人角色;二是质疑、解构与抛弃中国原有精神的“后现代主义”者;三是坚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更多精神元素,对于社会进程中出现的多种现象富于自身客观的价值判断。那么,李发模诗歌处于什么样的态度呢?作为“老汉”他的思想又是如何呢?
  尽管我们不能以一组诗或一首诗便窥出诗人诗歌的全貌,但我们可以根据一组诗或一首诗自己来细细品尝,从而在其中发现诗人的期待或者我们对中国诗歌的期待。
  自2005年以后,李发模出版了一系列的诗文集,这使我有机会看到、读到了众多评论家们对李发模诗歌的各种类型的评论文章,褒贬皆有之,算是共同经历了一场难得的对李发模诗歌艺术的大讨论。纵观李发模所收集到的那些评论文章中,我个人觉得什么样的评论文章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艺术评论文章?这个问题必须再次提出来。应该说一个学者的学识、思辨、评论的灵感与角度,难得地积聚碰撞,追求的主旨都是明晰艺术的价值所在。直到李发模诗集《这个世界与我》出版之后,共鸣、赞扬、争论声让我再次思考李发模诗歌“精神向度”这个命题。也可以说这是众多评论家们争议、碰撞和评论的结果。
  李发模近作《安静的俯身》终于被我等到了他的“精神”指向:十根金条和千万条路/总让许多智勇双全者/忘了从波涛汹涌中/救出一条船(《过渡》)。“救出一条船”,一个全新的意象,就这样“从波涛汹涌中”走进了我的视野。在时间、生命和哲学三者之间游走的李发模,以他诗性的奇诡思维,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充满灵性的、救赎的世界。我们从“一条船”身上看到的,以及“一条船”的眼中看到的,分明是一幅幅悲情与悲悯的人性图景,是生命的无常和宿命的无奈。这一意象具有如此丰富复杂的内涵,不能不说是诗人在现实生活中对于自身的生存状态非常清醒的观察和体验。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诗人的心灵世界是如此的丰富与博大。诗中所喷发的诗性直觉的魔力和魅力,更让我窥测并触摸到诗人奇诡思维所具有的神秘的穿透力。
  当年读李发模诗集《这个世界与我》后我曾指出:李发模诗集《这个世界与我》,表现出了一个诗人较强的终极价值。所谓“究天人之道”,就是在认识世界与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面对当下社会人的异化与人生意义失落的存在境遇,确立能够安顿生命意义的终极关怀价值。这里的“终极关怀”,即是对人之所以为人、人生之所以为人生的终极价值与意义等等人生的根本问题的关切。
  而“安静的俯身”这一意象是一个精神救赎者最真实的写照。这“一条船”的救赎,其实也就是诗人灵魂经受洗礼与磨难的过程。在另一首诗《梦见》中,诗人让我们目睹了“出门又见人咬狗,名利拾起狗儿/去砸石头”。
  一街骨头和血肉,血有鬼喝/肉有人吃,骨头丢给狗/狗啃骨头之后,通了人性/吃肉也挑肥拣瘦/和主人结盟/犬吠四溅,污染了空气/还想咬吃地球//恍惚看见,世界是一群野狗/追逐在物化的长街/从夜到昼,误把天上日月/当作飞起的人头
  随着时移境迁,诗人真正要救赎的是什么呢?在《小表姐》、《那盏油灯》中我们目睹并经历了诗人经历的现实生存状态:
  那盏油灯,微弱地亮在/一只小凳上,小凳在床上/每夜梦中醒来,总见母亲/双脚暖进被子,双手穿针引线/为我和弟妹们补衣裳……//她白天忙,晚上忙/儿女还小,出义务工的父亲/在风雪交加的远山上……/祖母不忍母亲的劳累,几声咳嗽/又引她去她隔屋,口吮裹脚的祖母/脚上的冻疮……
  在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意象中,诗人的诗性直觉通过“救赎”的感受而得以充分地体现。在实时性和即兴性的感受中,也让人体验到生存的现时状态里那种活生生的诗性。
  在一些表面上看似毫无联系的词语组织中,诗人以一种对历史的回眸而生发出的诗性表达和表现,实现了对艰辛的生存状态的审视。个中流露出的悲怆与无奈,紧紧扣动着我们的心弦。无论是“位置”的置换,还是“动物与人”的本性,乃至对“结果”的阐述,都由于诗人的诗性表达和表现而产生了耐人寻思的意味。
  一方面是有意识地“启示”救赎,另一方面又在寻找救赎之地。一方面背弃了家园,另一方面却又在苦苦寻找家园。这,大概就是诗人的宿命。
  以救赎心灵状态为表现的主轴。从形而上的角度,是写一部精神史诗,对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美学思考作一次总结,进而在“救赎”境地苍穹眺望永恒的精神向度。视野大、场面大。历史意识,批判精神。气势大,张力大。以谱写一曲精神救赎者的觉醒!这些诗中,不仅有东方的儒、道、佛,还有西方的哲学、宗教和艺术。个人化与人性化的统一,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融会,多方手法的运用,在与社会、自然和人的对话中探讨生命的奥义。
  “救赎”,一个说不尽的话题。
  面对生命的艰辛与悲怆,从内心升起一种诗意的向往。在一种创造和想象的空间中,实现自己的某种梦想。在诗人李发模看来,诗歌不仅仅是语言的艺术,更是思想的载体。思想是诗的骨头,没有骨头的诗是站不起来的!他多次说过,诗是一种有意义的“人生”。写诗,不仅仅是一个写作行为,更是一种价值的创造。在《安静的俯身》中,诗思已上升到了文化精神的层面。其救赎的意象、吊诡的思辩、苦涩的笑声,还有诗人自我的解构、虚实的辩证,都被用到了极致。诗人已经在他诗意的想象与幻梦中安顿了自己的肉身,同时也抚慰着那遍体鳞伤的灵魂。
  六十多年了,诗人自己就是一条救赎的船,就是熔铸了他全部人生阅历和艺术经验的诗歌大作。是他站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在诗歌的精神高度和心灵刻度层面,为当下的汉语诗歌写作刻下了一道高高的标杆。
  有人说,今天已经不是诗歌的时代。但李发模认为,这是一个更加需要诗歌的时代。写诗是一个很孤寂的事业。作为一个诗人,只有你坚信自己诗歌的价值存在,才能坚持在诗歌道路的跋涉中永不停止。
其他文献
格拉丹东雪山  在5600米海拔高度  我喘着粗气。缓缓地跪下去了  跪下去。面对一堵雪墙  跪下去。不是因为我渺小  跪下去。我的身体才是山的形状  跪下去。格拉丹冬雪山才认我做兄弟  我们才可以做情敌  沱沱河  每一块石头  都经过雪水冲洗  都经过太阳暴晒  都在高海拔经受寂寞  都当过野狼的窝和野驴的床,见过尸骨  如果在这里  在沱沱河的河床上  我邀你入睡。不管你爱不爱我  都不要拒
既要基础又要专业  我博士跨专业到微生物学,很多基础性课程需要自己想办法,像大一新生一样学起。  于是,硕士毕业后的暑假,我先在“中国大学MOOC”上搜索微生物相关专业课,刚好北京师范大学的辛明秀老师正在开课,于是报名了这门课程。但是浏览了课程设置内容后,我发现整体内容主要偏向于对微生物的代谢、生长、遗传以及分类和鉴定等方面的教学,而我博士的研究还需要与医药相结合,因此,我尝试着搜索医学微生物学相
南方姑娘  她像季风,把花朵扩散在另一寸土地上  守护着那些亘古又辽远的事情  素净的脸流淌着梅雨。她经常  一个人看着书页,被牢固的墨水洗礼  喝着泡出模样的花茶,一朵接着一朵  在茶水里漂浮。  远处的风,就算停泊也不会有声息  宁静,是她棉纱裙上的一道针线  有时候她会去山里,看见一些草被蝴蝶误了  一大段的时光。  那时候,日子就像熬煮的中草药  她嚼着口香糖,看那些放牧的牛羊  把倾斜的
我们村的端午  天姥山的梵音  雄黄和艾草掺着浅浅的招呼  瞬间明白,这敞开的明媚和信任  是我们村本有的孤独和情怀  我安心地走近  像一尾蛇,撕掉骨子里的伪装  扯下日积月累的狰狞  招摇地滑过端午纯阳加持的石径  除了百合月季,除了天光云影  執拗地拉开与尘世的距离  两棵枣树  深冬里,种下两棵枣树  若说你只觊觎来年的果实  只能把树伤得更深  你们相识许久了  恍若前世  姓氏里抹不掉
捞月亮  河里有一枚月亮  跳动着  是个调皮的孩子  我在河边陪着月亮玩儿  伸手想把月亮捞起来  这是李白没捞起来的月亮  很多人都没捞起来的月亮  我要捞  捞不起来的捞  月亮里有酒  有很多喝酒的诗人  河里的月亮  是酒醉后摇摇晃晃的李白  李白没捞起月亮  是一生没我到自己  很多人很多人还有我都在自己和自己之间晃荡  哦,大风吹不走的月亮  流水冲不去的月亮  漂在水上的月亮  住
苍鹭占石鱼  未名湖中鱼类十分丰富,对于鹭类来说,本应是不错的觅食地点,但白天未名湖周边总是人来人往,令它们望而却步,只是偶尔在深夜看到有夜鹭藏于湖边捕鱼。新冠疫情使学生无法返校,也隔绝了校外的游客,这令苍鹭能够一心享用湖里的鱼类。期间偶尔路过的教职工,也并不能对苍鹭构成什么威胁。后来,学生开始返校,校园里人日渐多起来,这只苍鹭也慢慢适应了周围的情况,甚至能够像未名湖的鸳鸯和鸭子那样,气定神闲地“
北方有陶  1  大水没中原。举目至远,嘹望东西南北  追日的夸父离土升天,治水的大禹  立地成佛,刀耕火种的先民  传种接代,崇文尚德的燕赵人  延年奉天  65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  山河浩荡,一马平川  相生相克的水土,主宰大乾坤  2  天光照混沌,慧心开四方  黄河之水自上游巴颜喀拉山脉  解密九曲十八弯的冰川季  下游,欢腾  内圆向天,外方向地  慷慨悲歌的黄河水,拓土平疆  星罗棋
朋友说,这个陌生人的出现,毫无恶意的帮助还有一路的陪伴,让她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感受到说不出的温暖,让她又开始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刚买了不到两个月的手机被偷,不仅遭到母亲一味的责备,就连找手机的过程也艰难坎坷,而最终还是找不回,还要在这种情况下面临一门又一门的期末考试,我的朋友在2018的开年几近崩溃。我在第一时间联系上了她,试图安慰。  联系上她时,她告诉我她已经踏上了去太原的路。因为最近发生的事
自省书  明知一场甘霖  在咫尺之遥播撒  可我不会跪拜祈雨  低不下固执的头颅  生不出机敏之心  我只能安慰自己  为信仰  付出代价是光荣的  可是谁会知道  这代价过于沉重  让我年复一年  身陷困境、历尽劫波  哦,像往昔一样  我只能对命运说声谢谢  谢谢风中的鸟鸣  然后把目光移向窗外  穹顶之下  一架飞机小巧的身影  渐行渐远  我没有一把扯开  幽暗的帷幕  然后与魔术师们聊聊
我是浙江大学建筑学专业2015级的本科生孙源。由浙江大学出版的《建筑美术》一书收录了我在大学二年级的美术作品和三年级的设计课作品。  《建筑美术》由浙江大学建筑系副教授傅东黎所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建筑美术基础、建筑风景写生、水彩与淡彩、快速表现、配景和美术作品鉴赏等九章内容,是建筑学及绘画爱好者的参考书籍之一。  手绘对于建筑师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表达设计方式之一。本作品运用针管笔,取景伦敦的标志性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