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坚持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也是深化教学教改的急切呼唤。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家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成为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体现自我。近年来,我对此作了一些探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互相交汇、互相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促进学生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2.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有一群学生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1.学生能叙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叙述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叙述并有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看书中例题,然后自己尝试概括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活跃了课堂。
2.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法则、公式,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不但获取知识,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形式。
3.学生能发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并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机会多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4.学生能提问的尽量让学生提问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疑问。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善提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参与条件,提高课堂效益
1.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思考、讨论,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
2.进行适时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并根据问题条件,灵活地转换解题思路,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增加设置疑问:教学过程中教师恰當地为学生设置疑问,这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辩,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及时解答解惑: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些问题疑惑不解时,需要教师及时化解,并适时设计讨论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办法,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坚持以课本为本,从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入手,总结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课堂教学结构。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减少了教学中信息的浪费,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了双基训练的时间。
比如:采用“自主预习、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状态下解放出来,获得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出各种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变过去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学生的学、教师的导,遵循自主学习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才能有效,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这三大主体性要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也才可能进一步得到发掘,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素质教育最终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板湖中心小学)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1.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
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才能活跃课堂气氛。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课堂气氛是民主、和谐的,教师的态度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才能使学生敢于参与,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是在知识与情感互相交汇、互相制约下完成的,积极的情感可以刺激学生的神经,促进学生强烈追求、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主体意识。知识往往是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才能更好地被学生接受内化,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老师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能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略有指导,能给每个学生带来成功的喜悦。
2.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
学生的学习愿望都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设计出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像数学家那样猜想、发现真理,不但使学生理解学习材料,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获得较快的发展,而且能更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 “有一群学生去公园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提高主动学习能力
1.学生能叙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叙述
《新课标》强调,数学教学要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叙述并有一个完整的思考过程,通过训练,达到培养学生能够有条理地、有根据地进行思考的能力。例如:在课堂教学时,让学生看书中例题,然后自己尝试概括出运算定律、性质、法则和公式等。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能培养其口头表达能力;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又活跃了课堂。
2.学生能操作的尽量让学生自己操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动手画画、剪剪、拼拼、比比,通过摆弄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借助表象中介逐步抽象出有关法则、公式,从而完成从形象到抽象的跳跃,不但获取知识,同时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加深对操作对象的印象,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是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形式。
3.学生能发现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自己去发现新问题,探索新知识,并组织学生讨论,给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既能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又能活跃课堂气氛,学生有机会多参与讨论、发表意见,是自主学习的表现。
4.学生能提问的尽量让学生提问
数学教学过程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出现疑问。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提问题,多提问题,善提问题。这样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学习主动权,使探究活动成为一种乐趣,而且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为学生创设主动探索的参与条件,提高课堂效益
1.注重启发引导: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启发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去观察、思考、讨论,促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增强了自己的学习研究能力;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学习的主体。
2.进行适时点拨: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点拨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与分析问题,并根据问题条件,灵活地转换解题思路,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3.增加设置疑问:教学过程中教师恰當地为学生设置疑问,这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设疑,把学生带入问题的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争辩,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4.及时解答解惑: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有些问题疑惑不解时,需要教师及时化解,并适时设计讨论题,引起学生讨论的办法,达到解惑的目的。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坚持以课本为本,从优化数学课堂结构入手,总结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各种课堂教学结构。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既减少了教学中信息的浪费,节省教学时间,减轻学生负担,又保证了双基训练的时间。
比如:采用“自主预习、当堂训练”的教学结构,使学生从压抑状态下解放出来,获得主体地位,课堂教学的过程变成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
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应该不断总结、研究出各种教学模式,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事实上,只有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变过去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为学生的学、教师的导,遵循自主学习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习才能有效,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这三大主体性要素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也才可能进一步得到发掘,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素质教育最终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板湖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