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犬黑子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fe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军犬训导员。我问他:最聪明的狗能达到什么程度?他说:除了不会说话,跟人没有差别。他的回答,令我一怔,随后我说:你准是掺进了许多感情色彩吧?不!他说。
  他给我讲述了几个关于狗的故事,部是他亲身经历的。有几个,我已淡忘了,惟有其中的一个,至今记得鲜明。他讲到,在他们的那个营地,有一条名叫“黑子”的狗极其聪明。有一天,他们几个训导员想出一个特殊的办法,决定用来测一测黑子的反应能力。他们找来了十几个人,让这些人站成一排,让其中的一位去营房偷了一件东西藏起来,之后再站到队伍中去。这一切完成了,训导员牵来了黑子,让它找出丢失的东西,黑子很快就用嘴巴把那东西从隐秘处叼了出来,训导员很高兴,用手拍了拍黑子的脖颈以示嘉奖。之后,他指了指那些人,让黑子把小偷找出来。黑子过去了,这个嗅嗅,那个嗅嗅,没费多少劲就叼住了那个小偷的裤腿将他拉出了队伍。
  应该说,黑子把这任务完成得极其圆满,但洲导员却使劲儿地晃了晃脑袋对黑子说:不!不是他!再去找!黑子大为诧异,眼睛里闪出了迷惑的光,因为它确信自己并没有找错人,可对训导员又充满了一贯的绝对的信赖。这,这是怎么回事呢?它想。不是他!再去找!训导员坚持。黑子相信了训导员,又回去找……但它经过了再三再四的谨慎辨别和辨认,还是把那人叼了出来。不!不对!训导员吼,且表情严厉起来了。
  黑子的自信被击溃了,它相信训导员当然要超过相信自己。它终于放弃了那个小偷,转而去找别人。可别人……都不对呀!
  就在他们那里头!马上找出来!训导员大吼。
  黑子沮丧极了,在每一个人的脚边都停那么一会儿,看看这个人家不像小偷,又扭过头去看看训导员的眼色,试图从中寻到一点点什么迹象或什么表示……最后,当它捕捉到了训导员的眼色在一刹那间的微小的变化时,它把身边的那个人叼了出来。
  当然,这是错的。
  但训导员及那些人却哈哈大笑起来,把黑子笑糊涂了。之后,训导员把小偷叫出来,告诉黑子,你本来是找对了,可你错就错在没有坚持……
  一刹那间,令训导员和全体在场的人莫名意外兼莫名惊恐又莫名悔恨的是,他们看到一一当黑子明白这是一场骗局之后,它极度痛苦地“嗷”地叫了一声,几大滴热泪流了出来。之后,它沉沉地垂下了头,一步一步地走开了去……
  黑子!黑子!你上哪儿去?训导员害怕了,追上去问。
  黑子不理他,自顾自往院外走去。
  黑子!黑子!对不起!训导员哭了。
  但黑子无动于衷,看也不看他一眼。
  黑子!别生气!我这是跟你闹着玩呢!训导员扑上去,紧紧地搂住了黑子,在黑子面前热泪滂沱。
  黑子挣脱了训导员的搂抱,一步一步地走到了院外的一座土岗上,找了个背风的地方趴下了。
  ……
  此后好几天,黑子不吃不喝,神情委顿,任训导员怎么哄,也始终不肯原谅他。
  人们这才发现——哪怕是只狗,也是要尊严的!
  或者反过来说——它们比人更要尊严!
  ……
  后来呢,后来是黑子不再信赖它的训导员,甚至不再信赖所有的人。同时,它的性情也起了极大的变化,不再目光如电,不再奔如疾风,甚至不再虎视耽耽、威风凛凛……训导队没办法,只好忍痛安排它退役。
  ……
  啊,黑子!
  (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精选》)
其他文献
一、考试说明对社科文阅读的要求    社科文是指研究各种社会现象的科学的文章,包括经济学、教育学、历史学、文化学、语言学、文艺学、美学等学科的文章。《考试说明》对社科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文章。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
为了搜集一些资料,重读了不少中国神话故事,因而有个小小的“发现”。翻遍中国的神话故事,居然找不到一个成功的“反叛者”。中国的神话和其他各国的神话一样,并不缺乏反叛的英雄,但他们的反叛却从未成功过。如共工氏造反,头触不周之山,却失败了。如后羿射日,最后连自己的老婆也保不住。最糟的是,这些反叛的英雄往往和他们的对手妥协,如孙猴子自称“齐天大圣”,结果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这还有可说。但后来他竟被唐僧收
乡愁——是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常写常新的题材,故乡在诗人的笔下不只是一个地域抑或内心深处的文字表述,它是一种日久弥深的往日情怀。故乡,对游子来说是挥之不去的长久思念,是难以排遣的莫名忧伤。在我国的古典诗歌里,从《诗经》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到《古诗十九首》的“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到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从马致远的“夕阳
狗会咬舌自尽,第一次听说,但我丝毫不怀疑。因为无数次地听说狗对主人的忠诚,狗如何守候主人,甚至在主人坟边咽下最后一口气。听了之后,多是感动,而这个故事却让人感慨万分。  可怜的狗证实了自己被遗弃的命运,采取了出格的抗议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使狗的主人永远地自责。但现实生活又是怎样呢?那些抛弃了本不应该抛弃的东西的人,可曾有过内疚呢?文革的时候多少亲人反目成仇,又有多少人承受不了这个打击愤然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