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的中国

来源 :新民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ykxc1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才发现肥胖成了一个问题?在我们惯有的意识中,以肥为美的观念根深蒂固,尤其是经历了饥馑年代的恐惧,贫困成了无法剥夺的耻辱身份,记忆中留存的只有对饥饿的记忆。在父辈与我们这代人之间,有种重要的区别,他们对土地有着近乎依赖的感情,对吃饱饭的渴求大于任何其他欲望的追寻。
  我们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印象,离家很久后,回到家里爸妈总是用心疼的语气,说我们看着又瘦了,实际上我们越来越偏向于丰满的体型。这固然是一种关心,但也反映出他们对肥胖没有清晰的概念。在他们的认识中,肥胖是健康的标准,是饿不着肚子的象征,是“胖得流油”的光荣与自豪。他们从自己的经验出发,重新定义了肥胖的概念,肥胖是对他们饥饿记忆的抵抗。
  但是肥胖已经逐渐成了一种社会病。英国的保罗·弗伦奇和马修·格莱博两人为了撰写《富态:腰围改变中国》一书,对中国人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在他们看来,中国人肥胖人数的增多,已经深深影响到了中国人的方方面面,肥胖再也不是个人的问题,而是给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困扰。更要命的是,至今为止,我们还没有意识到肥胖问题有多严重。原因在于,我们的父辈陷入记忆的漩涡,传统中,他们不会认识到肥胖是一种社会病;而他们的这种意识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们观念的更新。我们这样的子一代,对肥胖问题的认识也停留在个体的层面上,社会学层面上的探讨少得可怜,更不要提政府对公共意识的提醒,以及对公共设施的构建。当经济与速度成为了衡量我们生活的幸福指标时,肥胖这样主观的问题,自然会被遮掩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浪潮中。
  我们的物质生活近几十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吃饱饭对很多人来说都不是问题,问题是,父辈能感觉到的变化,我们却反应迟钝,用保罗和马修在书中的话说,因为这些社会变化都发生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同样的变化在美国出现于二战时期,迄今有七十多年,而在中国这些变化所经历的时间还不到美国的一半,因此“对于中国的消费者来说,所有的一切都还是新的,唯一不新鲜的只有社会的不断变化本身,在情况进一步恶化之前,他们是很难对这种生活方式急速变化带来的后果拥有深刻的认识的”。
  我们意识到肥胖带来的困扰,但是并没有意识到肥胖带来的困扰可能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这样说是不是太夸张了?肥胖本来是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化生活的节奏改变了我们的饮食习惯;巨大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让我们的身体处于一种高度紧张、无法休息的状态;闲暇时间的减少,快餐化时代的到来,购物时间的集中;公共领域的锐减,日常活动区域在城市中日渐减少……
  也许更多是全球化的影响,极力融入西方发达国家生活的渴望作祟,我们原有的生活方式随着传统的式微已经分崩离析了。当我们在城市中生活时,不会向往乡村田园的生活方式,更多把西方城市化生活的模式作为衡量自我幸福的标准。很典型的一个变化就是,我们为什么越来越喜欢喝咖啡?从喝茶到喝咖啡的转变到底意味着什么?味道苦涩的黑咖啡不会受到国人的欢迎,于是,有了加糖和加奶精的速溶咖啡。我们原本是有着一个悠久的喝茶的历史传统的国家,而且茶之中不含任何脂肪和糖分,但是现在城市中产阶级自然转向了富含乳脂和糖分的咖啡。保罗和马修分析说,答案很简单:因为市场营销。商家在兜售咖啡的时候,还在兜售着一种“代表着西方的、国际大都市的高雅文化,对于那些崇尚先进国家的一切同时正在为中场阶级生活打拼的人来说,这代表着一种更为美好生活方式的品位和格调”。
  这当然只是致使肥胖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我们学习西方文化和所谓高雅生活的同时,也带入了他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到现在很多人不把它当成一种社会病症,只是看成一种因袭的习惯,以为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就能减去负重。但问题是,我们的生活方式已经没有了多项选择的可能性,只有一种,那就是在日益狭窄的空间里,在慢慢消逝的时间漩涡中,让沉重的肉身不堪重负,在孤独中慢慢衰老。
其他文献
“我确实想在今天和网友进行一个沟通,表达我的歉意。但因为一直忙于处理事故,到现在才坐到这里,接受这个访谈。来晚了,很抱歉。”8月29日21点7分,实名“陕西省安监局杨达才”的账号,发布了第一条答网友提问微博。  至22点4分,该账号发布了第13条微博。之后,再无消息。  “杨13条”的问世,并非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没事儿主动与网友套近乎,而是由于在“8·26”延安特大交通事故现场办公时
近日,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宣布公司做出重大转型,告别散售,转而长期持有北京、上海有价值的物业。用潘石屹的话说,SOHO以后要做“包租婆”,要把一单一单的生意变成“一只永远生蛋的鸡”。世邦魏理仕的报告显示,过去18个月中,北京、上海写字楼租金分别上涨了73%和18%,同时空置率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分别为4%和6.7%。  老潘的话不无道理,持有京沪两地物业的“钱景”颇为乐观。根据美国私人房地产咨询
在上海的区委书记中,徐汇区区委书记孙继伟的知识结构与兴趣爱好绝对“另类”,他了解世界当代艺术发展史,有资格、有能力对某件作品作出有独到见解的评判。在采访中,孙继伟书记谈得比较多的一个名词就是“气质”,那么我们的访谈就围绕“气质”展开。  《新民周刊》:徐家汇是有城市气质的,它直接来自徐光启的个人贡献与历史影响。数百年来,这种气质被传承下来,得到上海市民的广泛认同。过去上海小青年找工作单位,有条底线
每年暑假,大批在校大学生都会走出校门开始实习。随着经济不景气以及就业压力和社会竞争的不断加剧,今年的实习机会显得格外难得。讽刺的是,极富个性的90后实习生,因其自由随意的工作行为而让雇主很头疼。近日,一则展示“乐在分享”互联网精神的部分网站实习生“心得”在网上疯传——“在百度文库的wenku前边加wap就能复制文档;在优酷播放页youku后加xia就能直接下载视频;在视频链接后面加‘?tid=-1
中国政府网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规定七座以下的客车及摩托车在国定节假日可免交高速通过费。免费通行的时间范围为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国庆节四个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当年国务院办公厅文件确定的上述法定节假日连休日。免费时段从节假日第一天零时开始,节假日最后一天24时结束。看来以后假日自驾游可以节省不少开支,对于租车、旅游等多个行业也有刺激作用
李白先生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人生如寄,一代代人来,一代代人去,形形色色的众生,像邮递的物品,被不定时地打发到地球上,又被时间在生命的尽头收讫。  现实的邮递员大概是闲不下来的,这些人要在一个目的地和另一个目的地之间来回奔行,碰到烈日和暴雨,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可一旦来到电影的世界,在隔了一层的另一个光影中,邮递员便变得不同起来。  邮递员是走街串巷的人,每天会接近各种各样的
大约是2000年以后吧,最好看的电影电视都不是男女主人公的戏了。《碟中谍》也好,《24小时》也好,我们都是为了超男废寝忘食。新版福尔摩斯风靡世界,因为夏洛克和华生暗潮汹涌;《龙门飞甲》四女星,为了配陈坤,都中性到基。男女没票房,男男是王道。欧洲杯如此,NBA如此,新时代《对照记》也如此。杨照。马家辉。胡洪侠。三个生于1963年的男人,把《对照记》演到这第二季,已经不是他们还想不想演的问题,而是两岸
这些水泥钉板(即所谓的水泥锥)躺在高架桥下的阴影里已有好几年了,要不是“犀利二哥闯天涯”拍了照往网上一传,连熟视无睹的广州居民也不会料到它们会引起“全国性”围观。一开始相关部门不敢认领,踢皮球,最后广州建委顶到前面:“这些设置为历史市政建设,的确是为了防流浪汉在桥洞下面睡觉。”后来网上又曝出长沙、佛山、南宁和深圳等城市也有类似装置,这个管理思路与措施可能是经过交流并认为有效的。  不少被刺痛的网民
这次伦敦奥运话题多,但中英对决一直是画外音,从开幕式和北京奥运比花费到BBC主持人抨击叶诗文,英国媒体似乎决意演绎《傲慢与偏见》奥运篇。  “傲慢与偏见”在简·奥斯丁时代很可爱,生产出的一代文学先祖活跃到现在,打开任何一个频道,不打不相识的男女主人公永远要经历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相看两讨厌,《浮沉》中老少恋张嘉译和白百何,就是从彼此看不上到后来分不开。不过,二百年的桥段用到今天,最后那点功能也就是图观
四年一届的奥运盛会终于落下帷幕。可这体育,和法律有关系吗?笔者原先也以为二者风牛马不相及,谁知一番考据后,发现它们之间竟也大有渊源。  奥林匹克运动发源于古希腊。雅典城邦实行“民主政治”,基本特征是全体公民参与政治,参与社会活动。如果将古希腊文明比喻成一棵参天大树,那么奥林匹克精神和法学成就,无疑是这棵巨树上的两朵绚烂奇葩。  而在东方,古代传统运动项目多有军事训练的烙印,如射箭、武术、摔跤、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