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物理学的内容丰富而复杂,既有抽象的概念和定律,又要运用实验的方法和数学工具,同时还有许多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因此,中学生学习物理常常感到困难,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上的原因,也有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上的原因,同时还跟中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有关.摸清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及原因,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十分重要的.根据对中学物理教学的多年实践,下面简要分析学生形成学习物理的障碍的主要原因和应对策略.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的偏见,错误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学生是从初二开始学习中学物理的,但在他们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念,而其中不少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但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且不易发生改变,这种心理倾向左右了后来获得的新信息,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见到,用力推桌子,桌子会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会停下来等.所以,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在分析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很多同学认为除了受重力外还受惯性力;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人向上跳起再落下来时会落到什么位置?许多学生回答人会落到原来位置的后面;平时学生见到车子速度越快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在回答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又会认为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等等.学生在运用物理概念解释具体问题时,总是受到原有的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倾向的影响.
解决对策:要排除和克服这种思维障碍,一是要重视实验验证,它不仅是指课堂实验,还包括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的课外实验.为什么只有伽利略能够大胆地怀疑亚里士多德延续2000多年的错误结论?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怀疑精神,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念.如在行进汽车上起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坐汽车时进行实验,长时间地在原地起跳,看人的位置变化没有;二是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规律要点的掌握和推理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方法进行思维,而不是根据固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有依据,而不是跟着感觉走,这种依据就是我们在课本上所学过的概念和定律.
二、思维定式影响
思维定式也被称做思维上的“惯性”,是人们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考虑问题,思维定式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思维定式可以把人们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当中.消极的思维定式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知识的灵活应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习中是很常见的.
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往往会产生一些由消极思维定式而引起的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有这样一道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向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怎样变化?结果答错的比例接近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答,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从镜中看到像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式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解决对策: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物理思想方法教学,重视过程和情景分析,重视问题归类,应强调物理概念、规律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可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品质,防止学生在解题时出现模式固定化的情况.
三、用数学方法代替物理概念
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很多物理概念、规律常常采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因此,掌握数学工具是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有时数学知识也会给物理学习带来干扰.不少学生在理解或分析问题时,习惯于从数学角度来分析讨论,而忽视其物理意义,出现障碍.
解决对策:一是要注重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二是要让学生接触物理中的实际生活问题,所谓实际物理问题,是指一些简单的、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问题.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思维,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进行考虑.
一、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即先入为主的偏见,错误的生活经验在起作用.学生是从初二开始学习中学物理的,但在他们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到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初步的观念,而其中不少并不反映事物的本质,但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且不易发生改变,这种心理倾向左右了后来获得的新信息,妨碍了正确物理概念的建立.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会见到,用力推桌子,桌子会运动,停止用力,桌子就会停下来等.所以,在有些学生的经验中,早已有了与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原因”的理论类似的观念.在分析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很多同学认为除了受重力外还受惯性力;在匀速行驶的汽车上,人向上跳起再落下来时会落到什么位置?许多学生回答人会落到原来位置的后面;平时学生见到车子速度越快越不容易停下来,所以在回答惯性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学生又会认为与物体的速度有关;等等.学生在运用物理概念解释具体问题时,总是受到原有的经验所形成的心理倾向的影响.
解决对策:要排除和克服这种思维障碍,一是要重视实验验证,它不仅是指课堂实验,还包括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的课外实验.为什么只有伽利略能够大胆地怀疑亚里士多德延续2000多年的错误结论?要引导学生树立起科学的怀疑精神,树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信念.如在行进汽车上起跳的问题,我就让学生在放学回家坐汽车时进行实验,长时间地在原地起跳,看人的位置变化没有;二是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概念规律要点的掌握和推理方法的训练,让学生学会用物理方法进行思维,而不是根据固有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有依据,而不是跟着感觉走,这种依据就是我们在课本上所学过的概念和定律.
二、思维定式影响
思维定式也被称做思维上的“惯性”,是人们在思维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它是指人们按照某种固定的思路和模式考虑问题,思维定式具有双重性,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积极的思维定式可以把人们头脑中已有的思维模式恰当地运用到新的物理情境当中.消极的思维定式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知识的灵活应用,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习中是很常见的.
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抽象性,学生学习时若不能真正把握知识的内涵、联系及其区别,往往会产生一些由消极思维定式而引起的思维障碍,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
有这样一道题:一人站立在平面镜前,然后慢慢向后退,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的大小怎样变化?结果答错的比例接近40%.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么多的学生之所以错答,是因为在解该题时凭借视觉的通常经验,而没有根据问题的需要进行必要的思维活动,忽略了“像的大小与从镜中看到像的大小是两回事”.由此可见,思维定式在人们接受新思想、新知识时,在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时的影响是消极的,也是学生学习物理的思维过程中的一个不利因素.
解决对策: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物理思想方法教学,重视过程和情景分析,重视问题归类,应强调物理概念、规律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条件.可通过一题多解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品质,防止学生在解题时出现模式固定化的情况.
三、用数学方法代替物理概念
物理与数学密不可分,很多物理概念、规律常常采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因此,掌握数学工具是学好物理知识的重要条件,但有时数学知识也会给物理学习带来干扰.不少学生在理解或分析问题时,习惯于从数学角度来分析讨论,而忽视其物理意义,出现障碍.
解决对策:一是要注重物理科学方法教育,物理科学方法教育是指在物理教学中,有目的、有意识、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物理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物理科学方法,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二是要让学生接触物理中的实际生活问题,所谓实际物理问题,是指一些简单的、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物理问题.学生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需要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思维,从物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和解决问题,并要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来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