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主任作为学生在校期间接触最多的对象,对于学生的影响比较大,为了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班主任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德育,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让学生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善于发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策略。班主任应积极吸收经验创新管理,从多方面入手,创新实践策略,以实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
一、目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初中生心理叛逆比较严重。初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自尊心也更强,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唯命是从,常表现出叛逆的心理特征。而班主任在对班级和学生安排任务或制定条理时,他们大多会视而不见,这对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自控力较低。学生年龄增长后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有所改变,会接触生活内容并被其吸引,这其中也包括对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而此时的学生自控力极低,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现代家庭中的子女都在父母和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他们进入班级后不知道怎么与人分享,无法体会集体的荣誉感,出现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荣誉视而不见,致使很多校园活动推行不利。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为目的,而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不要利用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进行判定,只有品德被重视了,班级工作的品质才会有所增强,才能让管控标准获得提升。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自身应有极强的专业素质,具备极高的学术水准,让品德与学术一起成长,利用德育促进学生品德不断提升。学生品德提升上去了,才能获得健康有效的成长,减轻班主任的教育压力。例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文明伴我行”“文明校园,我争先锋”等活动。在班会上要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热情,体会德育的真正内涵,以实现高效率的德育,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二)重视心理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变化很多,时常出现不自信、心理脆弱等问题。这些心理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在管理好学生学习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交流与沟通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真诚与可信赖。当学生信任班主任时,就会愿意与其交流,把自身遇到的问题与老师探讨,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应多开展与学生交流的活动,让学生面对老师时不再有距离感,还要设置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了解。另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应有一定的耐心与真诚,让师生间的信任感更強,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完善班级的管理体系
班主任要提高对班委会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班委会的管理作用,加强对班委会的建设,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表现较好的学生,组建起一支素质过硬的班委会队伍,以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也要适当放权,基于班干部一定的权利,让学生能够拥有管理的机会和平台,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出班干部的管理优势。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老师要重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当中来,从而制定出更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效用。
(四)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为班级当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档案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其家庭情况,依据对学生生活背景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未来的管理工作当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和互动,主动融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关爱,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经常去查看班级的情况,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和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即便学生犯错,老师也要用温和的态度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行为。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其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动态的了解,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学生出现不良的情绪时,要及时疏导和安抚,让学生能够用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五)加强德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班主任想要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质量,除了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情的了解外,还要加强德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要将德育贯穿于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班主任可以结合班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宣扬传统美德,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教学管理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德育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管理水平,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同时,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管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娥.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20(6).
[2]夏飞英.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8):76.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问题及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想要提高效率就要善于发现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找到解决的策略。班主任应积极吸收经验创新管理,从多方面入手,创新实践策略,以实现高效率的班级管理。
一、目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初中生心理叛逆比较严重。初中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进入青春期的学生生理和心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自尊心也更强,不再像小学时那样对父母和教师的教育唯命是从,常表现出叛逆的心理特征。而班主任在对班级和学生安排任务或制定条理时,他们大多会视而不见,这对管理工作的实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次,自控力较低。学生年龄增长后对世界的认知也会有所改变,会接触生活内容并被其吸引,这其中也包括对学生成长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而此时的学生自控力极低,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最后,学生缺乏集体荣誉感。现代家庭中的子女都在父母和家人的宠爱下长大,他们进入班级后不知道怎么与人分享,无法体会集体的荣誉感,出现问题以自我为中心,对集体的荣誉视而不见,致使很多校园活动推行不利。
二、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
教育以培养健全人格的学生为目的,而教师是主要的实施者。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要注重对学生品德的教育,不要利用应试教育对学生能力进行判定,只有品德被重视了,班级工作的品质才会有所增强,才能让管控标准获得提升。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自身应有极强的专业素质,具备极高的学术水准,让品德与学术一起成长,利用德育促进学生品德不断提升。学生品德提升上去了,才能获得健康有效的成长,减轻班主任的教育压力。例如,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文明伴我行”“文明校园,我争先锋”等活动。在班会上要积极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参与热情,体会德育的真正内涵,以实现高效率的德育,提升班级管理工作质量。
(二)重视心理教育,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变化很多,时常出现不自信、心理脆弱等问题。这些心理都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在管理好学生学习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他们的心理健康。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教师通过交流与沟通表达自己对学生的关怀,让他们感受到真诚与可信赖。当学生信任班主任时,就会愿意与其交流,把自身遇到的问题与老师探讨,这样才能掌握学生的心理,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以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在日常教学中,班主任应多开展与学生交流的活动,让学生面对老师时不再有距离感,还要设置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集体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增加师生的了解。另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时应有一定的耐心与真诚,让师生间的信任感更強,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三)完善班级的管理体系
班主任要提高对班委会的重视程度,充分发挥出班委会的管理作用,加强对班委会的建设,从而确保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表现较好的学生,组建起一支素质过硬的班委会队伍,以协助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同时班主任也要适当放权,基于班干部一定的权利,让学生能够拥有管理的机会和平台,在管理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发挥出班干部的管理优势。在制定班级管理制度时,老师要重视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到制度的制定当中来,从而制定出更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班级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认可度,让学生能够自觉遵守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提升管理制度的效用。
(四)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
班主任可以为班级当中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档案中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掌握其家庭情况,依据对学生生活背景的分析,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在未来的管理工作当中,采取更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班主任要经常和学生交流和互动,主动融入学生当中,和学生成为朋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及时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和关爱,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班级氛围,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要经常去查看班级的情况,在课间休息时间主动和学生聊天,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即便学生犯错,老师也要用温和的态度引导学生纠正自身的行为。由于初中生自我意识比较强,但是其心智尚不成熟,很容易会出现心理问题,因此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动态的了解,重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当学生出现不良的情绪时,要及时疏导和安抚,让学生能够用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和生活。
(五)加强德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班主任想要提高其管理工作的质量,除了加强对学生基本学情的了解外,还要加强德育,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班主任要将德育贯穿于班级管理工作当中,通过规范自身的言行,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让学生能够在自身的影响下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比如班主任可以结合班会,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宣扬传统美德,以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通过这种方式丰富教学管理的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德育的质量。
三、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班主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升管理水平,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教育,让学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同时,班主任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新管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娥.浅谈如何提高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教育教学论坛,2020(6).
[2]夏飞英.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管理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