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标准的中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探索

来源 :职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jian_you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中职学生 就业能力
  课 题:本文系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中职学校教研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GXZZJG2016A121)、南宁市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WHJSC012)研究成果。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家长及社会对学前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也使得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速度加快,学前教育专业在整体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相比其他教育专业来说,在完整性方面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没有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仍有待提高,就业与创业能力不足。所以,在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标准上,应当进一步明确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要求,以此培养出更多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
  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培养所存在的问题
  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速度非常之快,但是在完善学生能力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未构建完善的技能培养课程
  学前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专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所面对的对象是低龄儿童,这个群体无论是在理解能力方面,还是在自理能力方面都相对比较弱。所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需要掌握的是如何与低龄儿童进行沟通,在掌握沟通技巧后,才能够进一步地进行引导教学。
  (二)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学前教育的对象比较特殊,若学生没有较好的职业素养,则会出现工作失误,甚至还会出现严重的问题。目前,家长对于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非常高,但是因为学校缺乏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训,导致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不仅没有专业的技能,同时对自己的职业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无法稳定在学前教育这一行业中继续发展,进而阻碍了学前教育专业在行业中的整体发展。
  (三)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岗位工作的最终职业目的在于:开发低龄儿童的智力,引导儿童进行学习。若该专业学生自身人文素养水平较低,则无法为儿童提供专业的指导。
  二、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技能培养课程
  掌握专业技能对学生而言十分重要,所以技能培养是学校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技能也是学生未来创业就业的重要元素。为此,学校应当重视对课程的完善,针对当下的学前教育需求,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专业课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更加全面地掌握技能知识,这样有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学前教育面向的对象是低龄儿童,基于此,中职院校应当引导学生加深对低龄儿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进行学习。例如,利用玩具、绘画、舞蹈、歌唱等方法实现对幼儿的教学引导,因为玩具、绘画、舞蹈、歌唱等对幼儿的吸引力比较大,所以学生应当充分了解幼儿的特点,从而针对幼儿的特点,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使幼儿在玩乐的过程中,学习更多东西。
  (三)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学前教育不仅需要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与学习能力,更要引导幼儿进行自我学习。所以,这一过程中,就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人文素养,这样可以确保达到学前教育的实际目的。因此,学校在进行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
  (四)融入实践教学模式
  1.完善学前教育的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模式是业内人士十分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操作,深入学习学前教育的培训内容,有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了解。同时还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新的知识,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该行业的发展中去。
  2.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事实上就是将学生直接放入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实操,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知识运用的印象,又可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3.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根据对当前学前教育的人才需求现状的分析,具有综合能力的学前教育人才更符合当下社会发展的要求。而通过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形式,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小结
  学前教育主要是针对幼儿的教育,由于幼儿年龄段的特殊性,家长对学前教育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学前教育在发展的完整性方面,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有待解决。通过分析发现,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开发完善的技能培养课程、缺乏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水平较低等。为此,中职院校应当从当下的問题出发,进行教育优化。例如通过开发完善的技能培养课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水平,采用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育形式来完善专业建设,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与创业,提高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
  参考文献:
  [1]马阳.将创新创业思维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研究——以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改革为例[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5).
  [2]程维.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学的融合探究——以学前教育专业为例[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0(01).
  (作者单位:南宁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
其他文献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 问题 实践策略  课 题:本文为2020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项目“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SC004)的研究成果。  当前,“双师型”教师肩负着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的重要职责。“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中职学校教育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越来越被重视。中职学校要想实现
CAD技术的进步及3D打印技术的兴起,对技工院校学生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针对技工院校CAD教学的现状,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专业的特点,以Inventor软件教学为例,探索在教学中引入"世界咖啡汇谈",引领学生聚焦主题、引发思考、连接智慧、解决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3 3”会计专业 中职 核心课程衔接 教学实践  如今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成为行业企业争抢的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计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缺口较大,要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会计人才,就需抓好职业教育。中职与高职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都有着独特优势,不过中高职在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衔接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也由此引发了笔者诸多思考。在“3 3”会计专业建设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该抓住核心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