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思维视角下生成性教学的实践策略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ee45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注重生命教育,提倡通过课堂教学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人的生命活动是不可预测的,其思维活动具有主观能动性,并不会以线性方式按照教师的预设进行。然而,在线性思维支配下,教师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安排、教法学法的选择、教学环节的设置以及课堂的教学组织,甚至是问题的答案往往都会进行精确预设。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似能“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但由于对师生的互动生成不够重视,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思维定式,遏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互动就是师生共同学习建构和动态生成的过程,呈现出丰富的多元性、开放性、立体性、交互性、整合性、发散性等非线性特征。教学的生成和发展在于思维的创新,而思维的创新是在非线性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那么,如何在非线性思维观照下有效实施和优化语文课堂的生成性教学呢?
  一、在教学事件的处置中孕育课堂生成的种子
  所谓教学事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事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性事件,也就是教学偶发事件。课堂内外经常会有突发事件、偶发情境发生。受线性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事件往往会运用所谓的教学机制设法阻止和搪塞。然而教学中的意外事件,大多数只要处理得当就有教育性。在生成性教学中,即使是破坏性的教学事件,也应设法跨过去而不是逃避。教师应该正视和利用课堂上的教学事件,将其看作是一种有益的教学资源,并以此为契机在捕捉和挖掘教学事件的教育价值中埋下课堂生成的种子,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精彩生成提供可能。
  笔者在执教《狼和小羊》过程中就出现了“意外事件”。当学生们读到“你这个小坏蛋,竟然把我喝的水弄脏了!”这句话时,竟然纷纷用手指着班上一个经常调皮捣蛋的男同学。当时,这个调皮捣蛋的男同学被大家的气势惊呆了,马上羞愧地低下了头。在此种情境下,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我适时安排了狼和小羊的角色大逆转来重新演绎这个故事。让那位男同学一改平时的调皮形象来扮演小羊这一角色。结果他将小羊的温顺表现得淋漓尽致,同学们也对他改变了看法。就这样,一个突发的教学生成事件将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
  二、用问题“场”式效能激发课堂生成的活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生成性课堂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的个性化建构,追求学生的生命成长。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往往是由一个一个问题引发的,因为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策动力,可以有机调节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亢奋的状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学生会从自己的思维视角出发,在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中生成对“问题”的多种“解读方式”或“回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营造非线性的思维情境,引导学生对这些生成性问题进行有效开发和利用,常常能够引起问题的“场”式效能,使之成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正能量,从而能够让课堂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三、于延伸对话中碰撞课堂生成的智慧火花
  人是通过对话来进行交流的,语文课堂教学亦是如此。课堂上的师生、生生对话是最生动的教学元素,总是显现出非线性的思维特点。这些对话在延伸交流和碰撞中不时会生成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亮点频出。但是在封闭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愿望非常低落,思维很难被激活。为了让学生的表达愿望得以释放,必须将学生置身于開放性、立体性、交互性、整合性、发散性的对话情境中。
  四、在教学评价中催化课堂生成之果
  语文的课堂教学是不断生成的过程,而对课堂生成的主要处理手段就是课堂教学评价。课堂评价具有激励、鞭策、导向、指引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的发挥,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增强学习信心,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非线性思维视角下,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教师为主的单一评价现象,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关注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提高自我,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
  另外,语文课文作品特有的“模糊性”,加上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巨大差异,导致用精确的评价标准来框定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所以,对课堂上学生的见解保持模糊的、不确定的赞许与肯定的评价方法,已逐渐为许多语文教师所接受和运用。教师恰当的模糊评价传达出的丰富信息,能够多方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使学生的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让语文课堂教学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综上所述,本文不是对以往教学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此基础上以非线性思维视角对语文课堂的生成性教学进行了再思考。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生成的过程,时空的变幻,教师和学生的思维差异,使得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的面貌。所以,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突破“线性思维”传统框架的束缚,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作者单位:东海县平明中心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课堂阅读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解决目前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但是由于其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身仍存在许多的不足,需教师对其生成性教学路径进行深入的分析,完善其不足,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现状  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
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及,则不复也”,这算是我国最早的有记录的适度启发教育思想,时至今日启发式教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学生独立、创新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本文将对启发式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运用做一些细致的描述分析及建议。  小学数学的目的是为锻炼及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模式仍在养成阶段,好奇、喜欢模仿是这阶段的特征,教师作
科学课在小学课程的地位不容置疑,它是学生最初认识世界的窗口,是培养学生科学认识万物发展规律的基础课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呢?  一、要重视培养科学课师资队伍  教育是不分主次的,知识更是没有主副之分。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灵魂的塑造者,自身的专业素养、业务水平必须要过硬,要能承担、胜任教学需要。  在我国甘肃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还没有一些像样的科学教学的设备、材料、专业的科学教师,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教学方式是讲解式。讲解的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在讲解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要表现为听讲、记录、读背、做题,而不是通过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或交往互动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主要是围绕课文内容,在封闭的语文课堂中进行,而不是在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活动中进行。虽然这种讲解式教学适用于语文的任何教学内容和所有的学生,但是依据当代认知科学和学习理论,这种以学生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