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中国农业生产仍属于高投入、低效率的粗放模式,粮食安全缺乏可持续性.研究不同规模下不同组织形式的家庭农场生产效率,有助于揭示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阶段中通过转变农业经营组织形式提高粮食生产效率,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新路径.本文利用湖北武汉、安徽郎溪等地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比较纯种植与种养结合两类典型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水稻生产效率差异,并探讨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和水稻的适度经营规模.结果 显示,家庭农场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水稻生产效率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不论是全要素生产率、水稻生产效率还是要素投入效率,种养结合农场总体高于纯种植农场.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种养结合农场中合理组织化对水稻生产效率的提升作用超过了纯种植农场中的专业化作用,其具有高单产、少物耗、轻污染、低成本、抗风险等优点,充分符合国家的“藏粮于技”战略,应受到积极鼓励和广泛推广.经营规模扩张对家庭农场生产效率的影响作用较为复杂,并不完全是线性的,应基于家庭和生产实际,合理确定家庭农场经营规模,走适度规模经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