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师幼互动是当今早期教育的前沿性课题,积极的师幼互动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双向互动的新型师幼关系。而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正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被认为是幼儿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新型阅读方式,其师幼互动的意义更为明显、重要。本文从创设平等、多元的师幼互动精神环境,建构动态的师幼互动平台,教师有效参与师幼互动等方面探讨了一线幼儿教师如何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建构积极的师幼互动关系。
关键词:绘本阅读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72-01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绘本被认为是幼儿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它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开拓孩子想象空间,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如何更有利的体现这一价值?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进行绘本阅读?积极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平等、自主、愉快的师幼互动的阅读环境,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性。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
一、创设多元的师幼互动环境——打开绘本阅读的一扇窗
《纲要》中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1、亲和力——有形的情感支持
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都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进行交流。在绘本《彩虹的尽头》中,教师让孩子大胆猜测:“为什么到最后獾和狐狸不去找宝贝了?”这个问题隐藏在故事里,需要孩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都不敢轻易举手回答。这时教师用赞许的眼神不断鼓励孩子,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当有孩子愿意举手时,立刻进行表扬,并对那些冒出“新点子”的孩子特别的“嘉奖”。这一招果然有效果,越来越多的孩子都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它们找到宝贝了!” “獾的宝贝是狐狸,狐狸的宝贝是獾!”大胆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他们所看到、想到、体会到的乐趣。在这样自由、宽松、愉悦的语言运用环境中,真正做到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耐心等待——无形的氛围支持
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轻易打断幼儿的表述,如:“这句话不完整!”“这句话不正确!”之类的话语,留给幼儿讲述的空间。正如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所说:“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观察幼儿在做什么,假如你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
二、建构动态的师幼互动平台——点亮童心的一盏明灯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点燃幼儿绘本阅读的热情,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乐于观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动手、乐于合作,真正体验到绘本阅读的快乐。
1、因材施教,提供阶梯——分层式互动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常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幼儿阅读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阅读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由浅人深,逐步增加难度?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绘本阅读时,格外重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的智力、阅读能力、发展速度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2、有效提问,激活感知——诱导式互动
在绘本阅读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幼儿把画页一张张割裂开来理解,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感受、掌控。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助”幼儿一臂之力,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观察,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人物情节的理解,将幼儿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
3、拓展空间,自由创造——合作式互动
要使幼儿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就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述阅读过的绘本内容,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想象和求异。把一般的绘本阅读变成富有创意的活动过程,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通过“画画、记记、写写”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制作绘本阅读小书活动,让幼儿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绘本阅读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在绘本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让幼儿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中徜徉,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
关键词:绘本阅读 师幼互动
中图分类号:G6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05-172-01
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阅读方式正逐渐走进幼儿园,走近孩子,绘本被认为是幼儿阅读经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绘本图文并茂,画面精美,更符合幼儿形象性思维的特点。它在激发孩子阅读兴趣,开拓孩子想象空间,提高孩子审美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价值。如何更有利的体现这一价值?如何让幼儿更好地进行绘本阅读?积极师幼互动关系的形成是非常关键的。新《纲要》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这就要求教师为幼儿创设平等、自主、愉快的师幼互动的阅读环境,充分展现幼儿的主体性。这样的互动包含着智慧的激发、经验的交流、情感的共享,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在师幼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
一、创设多元的师幼互动环境——打开绘本阅读的一扇窗
《纲要》中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
1、亲和力——有形的情感支持
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与孩子平等的平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和力”。教师一个亲昵的动作、一副赞赏的表情、一句积极的鼓励,都可以唤醒孩子积极的情感,激发和强化孩子阅读的愿望,让幼儿有话敢说,有话可说,支持、鼓励、吸引幼儿在绘本阅读活动中与教师、同伴以及其他人进行交流。在绘本《彩虹的尽头》中,教师让孩子大胆猜测:“为什么到最后獾和狐狸不去找宝贝了?”这个问题隐藏在故事里,需要孩子自己进行归纳、总结,有一定的难度,许多孩子都不敢轻易举手回答。这时教师用赞许的眼神不断鼓励孩子,以增强他们的信心。当有孩子愿意举手时,立刻进行表扬,并对那些冒出“新点子”的孩子特别的“嘉奖”。这一招果然有效果,越来越多的孩子都热情、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因为它们找到宝贝了!” “獾的宝贝是狐狸,狐狸的宝贝是獾!”大胆地与老师、小朋友分享他们所看到、想到、体会到的乐趣。在这样自由、宽松、愉悦的语言运用环境中,真正做到了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2、耐心等待——无形的氛围支持
在幼儿讲述的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轻易打断幼儿的表述,如:“这句话不完整!”“这句话不正确!”之类的话语,留给幼儿讲述的空间。正如瑞吉欧学前教育系统的创始人马拉古奇所说:“站在旁边等一会儿,留出学习的空间,仔细观察幼儿在做什么,假如你能透彻了解,你的教法也许与从前大不相同。”
二、建构动态的师幼互动平台——点亮童心的一盏明灯
新纲要指出:教育本身就表现为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没有互动的教育是难以想象的,更谈不上是有效的。点燃幼儿绘本阅读的热情,让幼儿在与教师的互动中,乐于观察、乐于探究、乐于学习、乐于动手、乐于合作,真正体验到绘本阅读的快乐。
1、因材施教,提供阶梯——分层式互动
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常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幼儿阅读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把握阅读的阶段性发展目标,并由浅人深,逐步增加难度?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求教师在绘本阅读时,格外重视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每个孩子的智力、阅读能力、发展速度都不一样。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幼儿的不同发展层次,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因材施教,尽量使幼儿在答题时“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
2、有效提问,激活感知——诱导式互动
在绘本阅读时,常常会发生这样的问题:幼儿把画页一张张割裂开来理解,缺乏对整个故事情节的感受、掌控。因此,在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助”幼儿一臂之力,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帮助幼儿将前后画页联系起来观察,从而形成对整个故事人物情节的理解,将幼儿的阅读兴趣推向深入。
3、拓展空间,自由创造——合作式互动
要使幼儿产生持续的阅读愿望,就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方式表述阅读过的绘本内容,增加阅读的趣味性,引导幼儿在阅读中想象和求异。把一般的绘本阅读变成富有创意的活动过程,最终获得较高层次的阅读能力。通过“画画、记记、写写”这种图文并茂的方式,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创造性地开展制作绘本阅读小书活动,让幼儿表达对阅读作品的心得与感受。
阅读是一辈子的事,绘本阅读所给予的不仅是眼睛的享受,更多的是细节的领悟和心灵的体会……在绘本阅读中师幼互动关系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促进了幼儿主动建构语言的能力和习惯,让幼儿在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中,在闪烁着人性光辉、充满大自然和谐和童真童趣的字里行间中徜徉,丰富内心,升华境界,健全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