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石钟:参赛拿奖到手软的技术流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赛后“福利”让人喜
  出身于西安农村家庭的范石钟,从小就对绘画特别感兴趣。那时候,一张宣纸8毛钱,一盒颜料则相当于家里一星期的伙食费,不菲的花费,让父母很难支持范石钟的学艺之路。小学四五年级后,范石钟担起了家里写春联的重任,还在学校办起了画展,父母才正视自家孩子出色的绘画天赋,送他去系统学习。2010年,艺术生范石钟,以优异的成绩考到了湖南大学视觉传达专业。
  刚进大学时,范石钟有过迷茫期。课余,他总是画画,虽然在做自己热爱的事,但感觉这并不是理想的大学生活。学长学姐建议他什么都试试看,比如参加社团、做志愿活动、听讲座等。范石钟照做了,感觉自己一下子忙了起来。一次偶然的讲座,触动了他,让他找到了方向。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设计大赛在学校做宣讲,范石钟觉得可以去试试。他花了一个暑假的时间调研构想,以乐器冬不拉为原型,做了一套新疆风情的首饰。“没想到真得奖了!”范石钟笑说,更让他惊喜的是赛后的各种“福利”。作为比赛中最年轻的得奖者,还是大一新生的他跟着一群研究生被主办方安排到北京参加设计师培训,之后他们到云南普洱采风。和那么多专业设计者在一起,范石钟很开心,他越来越感受到设计的乐趣。
  在云南,当地的传统工艺制品傣锦让范石钟着了迷。“因为工艺复杂,又是全手工制作,织一块十厘米见方的小傣锦需要近一个星期,卖的话就十几块。没有好价钱,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了。”打小就在烈日下地里干活,范石钟知道赚钱的辛苦和重要,他很担忧这门精致手艺日渐失传。为了解决价和值的矛盾,他设计了一套沙发,将傣族的文化符号孔雀、大象、纹饰等融于傣锦,经过他的再设计这些傣锦更符合大众审美,做成家用沙发后其附加值得到极大提高。实体产品完成后参加慈善拍卖,拍卖所得将投入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回到学校后,主办方电话告诉我,那套设计拍得了一个很好的价钱。”
  范石钟的第一个设计作品获得一万元奖金。“有了奖金,我这一年就不用跟家里要钱了。”范石钟说,“更多的收获是成就感,对设计产生的兴趣。”
  身在视觉传达,心在工业设计
  “高考时我一心想学艺术设计,到了大学才发现设计和绘画这门艺术的关系是很微妙的。画画是画内心的想法,是给自己画的。而设计是给别人做的,要建立在思想表达的层面。”范石钟说。琢磨出其中的区别后,范石钟虽身在视觉传达专业,心却跑到了工业设计。
  首战告捷,范石钟一门心思扑进了国内的工业设计大赛,搜集资讯,报名参赛,构思作品……三个步骤循环了N次,可参与的十几项竞赛项目都失败了。屡战屡败的几个月让范石钟备受打击,他认真反思:“初次参赛获奖是侥幸的,我的实力很欠缺。”
  范石钟停下了参加比赛的脚步,花更多时间查阅设计的资讯。别的同学上完课就回宿舍做作业,他常去找院长、外教请教。“我们院长何人可教授是国内设计界的权威,不仅忙于科研教学,还要四处奔走参与设计界的赛事评审。刚开始我跟他不熟,就邮件轰炸,院长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所以,我选择留在湖大读他的研究生,因为他真的是一个好老师。”范石钟开心地说。
  老师们常要求学生多去工厂,因为纸面上的设计最终是在工厂完成的,学生必须了解工艺过程。范石钟听进去了,也去做了。从图纸设计、原料选材再到工业生产直至成品完成,系统地观摩学习了工业设计的整个流程,范石钟发现要学的东西太多了。除了跑工厂实地观摩,他还养成了每天浏览设计资讯的习惯。
  2012年,在老师的指导下,范石钟以New-Tin Cans的新型易拉罐设计获得了有着“设计界奥斯卡”之称的德国红点设计大赛概念奖,成为红点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奖人。“锡罐暴露在外的部位存在卫生问题,把矿泉水瓶盖套在罐口,不仅解决了易拉环的垃圾污染,更保证了饮用安全。”看起来简单的设计,不仅是灵感的呈现,更体现出设计者对生活细节的留心。设计意识已经融入到范石钟的生活,吃饭、坐在飞机上的功夫,他会习惯性地用设计师的眼光去审查、评判身边的各种设计。
  工业设计专业的大二生开始学习基础知识,大二的范石钟已经站在了国际舞台最耀眼的镁光灯下,接受来自各国设计大师的掌声和认可。“100个创意里只有一个好的创新点,而1000个创意才会有产生一个极好的创新作品。不停地否定,才能不停地升华。”范石钟言谈中可见设计有着枯燥、折磨人的一面。
  “不是完美主义者做不出完美的设计。”范石钟这样要求自己,在不断的否定之否定中求得创新。在红点奖之后,他以一款用于帮助老人以及视弱人群看清药品说明书的作品Angle Eyes再次获得全球设计界顶级奖项之一的德国“IF设计奖”。
  红点和IF之后,范石钟成了赛场的常胜将军。屡屡获奖,范石钟坦言关键在于认知和理解。他已不再是那个盲目参赛的学生了,“我会参考以往的评审标准,发邮件和国际设计大师交流,按照他们提供的方向去思考。”
  范石钟强调好的设计是为需求而生的。“不是老板或者我个人的需求,而是用户的需求。”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比赛是“海峡杯”工业设计大赛。范石钟以学生身份参加了专业组的比赛,获得铜奖。参赛作品“定位注射器”是范石钟投入精力最多的作品之一。“我在医院看到,好多婴儿因为血管太细,进不了针,护士只能在患儿的脖子或者头皮处找血管,看着被如此折腾的孩子,家人都非常着急。”因为设计的是医疗设备,范石钟特别谨慎,一有空就跑去医院,和医生、护士、病人交流,询问静脉穿刺如何定位,操作的困难性以及失败率,也知道了一些因静脉穿刺失败而导致的医疗纠纷。在忙乱的医院里,范石钟遭遇了不少冷脸和无视。在调研中,范石钟了解到首次静脉穿刺的失败率高达44%,就连经验丰富的护士也难以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他更确信自己的设计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为了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减少医疗创伤,范石钟又辗转于制造医疗器械的工厂打探情况。经过实地询问和资料查阅,他发现了一种红外线,因为血红素能吸收光线,一旦血管里的血白细胞遇到这种红外线就将其吸收,从而显示出白色,而没有血液流经的地方就会是红外线原本的红色。在红外线的照射下,表皮上就能清晰地显示出血管的位置。   了解到这个技术后,范石钟试图找到能够产生这种红外线的光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发现德国有利用这种红外线光源的机器,不过只能用在很大型的设备上。如何把光源从巨大的工业用机嫁接到粗细不等的针管上?着实范石钟伤透了脑筋。最终,他通过再设计,把能发射红外线的光源抽离出机体,设计成一个指头大小的形状,做成静脉定位仪。静脉定位仪与夹子结合,可以随时拆卸,夹在各种不同型号的注射器之上。使用时按下开关,旋转光源的头部调整照射范围即可。发出这种光源只需打开静脉定位仪的后盖,放置两颗3V钮扣电池就行了。
  这次答辩委员会的评委中有红点奖的主席扎克伯格,他为范石钟的创意叫好。“答辩就是你向评委推销产品,扎克伯格跟我聊了很久,还给了我一些方向性的建议,很受益。”这项造福患者的设计,是范石钟迄今为止最满意的作品。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
  碰壁以及成功获得的经验,怎样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范石钟选择了共享。大三,他成立了工作室。说是工作室,更像是个小社团,大家聚在一起不为工作生意,只为交流学习,现在已有三十多人。面对学弟学妹们的求教,范石钟来者不拒,通通倾囊相授。
  英国创意产业大师约翰?霍金斯说:“21世纪的任何产业都将是创意产业,创意和创新无所不在,并将成为一切产业的核心。”作为设计师,范石钟更认同我国物理学家杨振宁的话:“21世纪将是工业设计世纪,一个不重视工业设计的国家将是落伍者。”
  同国外设计业的发达相比,国内设计业颇为尴尬。什么时候“Made in China”能变成“Designed in China”?范石钟认真思考过,他说:“很多设计师会抨击国内设计,我想改变这种现状。”某次,同学去国内一家汽车公司应聘,被HR直接拒了:“我们这里只招国外设计师。”听闻同学“被打脸”的经历,范石钟很受触动,他说:“我不觉得国内设计比国外差,包括红点奖在内的好多国际大奖,获奖者好多是国内设计师。”
  范石钟相信通过创业可以让现状有所改变。“设计师是最懂产品的,国内好多很赞的设计都因为技术或者利润问题被否定掉了。很多老板会说:技术做不到,改设计吧。”作为“果粉”,范石钟很自然地以苹果产品为例,“它是先设计外观。外观设计好了,发现太薄了,内部零件放不进去怎么办呢?突破技术!这样技术才能提高啊,老是通过改设计来修饰技术的不足,是无法进步的。”
  范石钟已经在筹备创业了,他打算设计一系列创意办公用品,比如U盘。做出产品后他不打算很快量产,会先在湖大周边的文化咖啡店里试卖,相当于市场调研,先看看市场的反应。“需要无限期地根据用户体验修改,直到它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产品。”
  大学四年,范石钟过得很充实,最大的遗憾是很少能回家陪父母。毕业后的暑假,范石钟还是没有回家,他在省政府实习,参与设计第四届“芙蓉杯”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要用到的奖杯。往届的奖杯每年一变样,从今年起要固定下来。范石钟在设计时会融入他对中国设计未来的希望,可以在每一届获奖设计师的手里传递下去。他没有透露过多的设计细节,只是说:“我想到了湖大的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实事求是是什么?真实。敢为人先是什么?创新嘛,这就是我的设计理念,做出的东西一定要显示中国风格。”还真让人期待啊!
  责任编辑:张蕾磊
其他文献
摘 要:基于对“1992法案”和“ARRB报告”等的文本分析,研究“肯尼迪遇刺档案群”的来源及其建立、管理与开放的基本过程,以发现美国突发事件档案体系建设的一般策略,包括开放的档案来源识别、严谨的档案管理与开放、灵活的多元主体协调等,希望对我国突发事件档案体系的建设起到启示作用。  关键词:肯尼迪遇刺档案群;突发事件;档案体系;策略研究  Abstract: Based on the text a
我看网上说从你喜欢的东西可以看出你的特点,我觉得90后总是能给人惊喜的一代,特点分明,看起来可能是不正经,很疯闹;或是狂热追星,寝食难安;还有孤僻的存在于自己的世界,让别人理解不能。其实深入交流后会发现她们有自己的选择,有自己的判断。90后应该是一个中性词,而不单单是一个贬义词或褒义词。以兴趣为生活,以生活为自我,90后是在不断进化的一代。  自黑的“村儿”  “叮铃铃”闹铃响起,“逗比的一天开始
辅导没效果就等于偷了家长的钱    我是2002级的北大研究生。本科想考北大,但是没考上。考研究生的时候考到了北大生命科学学院。一直以来,我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18岁以后应该自力更生。所以,我上大学的时候就想做点兼职。但是,父亲不允许,他认为我应该好好学习,我又比较听话,所以就没有做。  读了研究生后,我就决定出去做兼职,挣一点生活费。我家是农村的,父母没有工作,所以我一个学期做了7份兼职。研
就着酒,同事忧心忡忡地讲述着和女儿的代沟。同事年龄大些,孩子生得早,女儿已经上了高三。最让他郁闷的,是发生在去年的出走事件。  女儿喜欢一个美国的摇滚乐队,去年来上海演出,她特别想去看。同事夫妻俩工作忙,没法陪孩子去,又肯定不敢让她独自前往。同事好说歹说劝女儿,最后达成的共识是:把来回路费、演唱会的票款,都折合钱给女儿,不去看演唱会,可以在北京做其它她想干的事。女儿沉默半天,答应了。  结果,演唱
所谓科普硕士,就是普及科学技术的高端人才?  Out啦,文绉绉的解释小伙伴们听不懂,  “百科全书”就是他们最简洁明了的称谓。  学什么、怎么学能成为想象中的“百科全书”?这可有讲究的。  不信?一般人可不告诉的哦。  男女比例1:1  尝鲜指数:★★★  印象中的理工科男,胡子邋遢,衣服皱巴,不用看,远远地就能闻出来。可若见了科普硕士,准保大开眼界——男生干净利落,女生落落大方。一点都没有“硕士
芒果台又要翻拍《天龙八部》,网上流传的演员名单和定妆照,让很多网友大呼“吐血身亡”“恨不能戳瞎双目”……金庸大师作品的每一次翻拍和改编都能引出话题,怨不得一拍再拍版本众多。《天龙八部》确实是个好看的故事,人物、线索众多,我的某闺蜜中学时曾声称那是她看过的最好看的电视剧——当然她看的是黄日华演虚竹的那个版本。  我从前最喜欢看《神雕侠侣》,香港、大陆、新加坡的各个版本都追看过好多遍。可成长真的是件奇
编者按:作为一名刚大学毕业的村官,张小青觉得自己作为不大,但是作为一名旁观者,她却难得经历了基层民主选举的壮阔场面,发现即便是村里的能人有如彪子者,立志“为村里的百姓干实事儿”,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这篇深入基层的文字,可说代表了一代青年的观察与思考。  村党支部书记换届选举三年一次。我所在的村老书记老王已经连任两届,熟谙为官之道,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村民百姓,都打点得头头是道,如鱼得水。六年来,虽说没
宇航1992年出生,家乡是黑龙江绥化,因为上学早,已经工作2年了。宇航不是一个特“东北”的姑娘。她身上有北方姑娘的硬朗,混杂着南方城市柔软细腻的文艺情怀。她学的是国际文化交流,大学时候做过电台、组过乐队、排过话剧、画过画儿,现在她离开了舒服慢节奏的成都,漂到一切都沉甸甸的北京,给她青春期时代的偶像画家Benjamin(国内实力派新锐漫画家)做助理,同时她还是朋克乐队S-mud的主唱,经常在北京各大
编者按:网上曾有这样一篇文章被广泛转载:“叔叔、阿姨,我们不希望你们来支教,我们都担心,这块贫瘠的土地容纳不下你们公益的热心……真的,叔叔阿姨,我没有任何恶意,我们真的不希望你们再来这里支教。 ”支教、义工,这些是我们大学生在假期最常扮演的角色,各个高校几乎每年都会组织或让学生自行组织各式各样的支教活动,或帮助留守儿童,或关爱农民工子弟。可是我们这些关爱怎会得到如此回应呢?看上去那样美的支教给孩子
毕业那年,我们义无反顾地冲向社会,在第一份工作中卖过萌也犯过二,回过头来再看,仍然青涩,依然值得回味。  高级脑袋犯的低级错误  文/东东枪  大学毕业后的头一年,在某快速消费品公司的市场部做管理培训生。  领导让我去广东出差——一套8个产品(同一产品的8个库存量单位)的新包装,在顺德的一个工厂印,让我去签样。  也就是说:让我监督工厂的工人们调试机器,印刷出合格的包装来,并签字确认,今后以此为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