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生流失的原因和对策

来源 :成功•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职生的流失普遍存在于中等职业学校,成为影响学校形象、制約学校招生的重要因素。认真分析中职生流失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中职生的流失,成为学校发展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中职生 流失 原因 对策
  
  开学伊始,笔者对本校在校生的流失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统计,统计的结果显示出如下的特点:第一,流失的学生中,一年级占多数,二年级次之,三年级几乎为零;第二,机械、电工专业流失多,旅游、营销、化工等专业流失少;第三,成绩好的班级学生流失少,成绩差的班级学生流失多;第四,流失的学生中,男生占多数,女生只是极少数。
  大量学生的流失,会给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呢?
  首先,在校学生的流失,给学校的稳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一个学生的流失,会直接影响到他周围的一群学生,因为是好友,大家会结伴而走,这样,就造成一个班级短时间内人心涣散,无心上课。其二,在社会上造成很坏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学校下一届的招生和生源。这些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在社会上游荡,面对家长和社会的责问,把离校的责任推卸到学校身上。我曾在公交车上听到过这样的议论:“某某职专的管理很差,学生在学校不是打架就是谈恋爱,某某家的孩子在那里上不下去,已经退学了。”另一个接着说:“是吗?以后可千万不能把孩子往职专送。”职校的生源本来就差,如果中途再有一批学生退学,对学校进行负面宣传,整个社会对职校的看法就可想而知了。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流失呢?
  经过调查和座谈,原因如下:
  第一,学校因素。首先,学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文化理论课多,实习操作少。到职校读书的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较差,他们选择到职校来就是学技术的,那些令人头疼的英语、数学等可以不用再学了。可是学校开设的课程中,文化基础课多,学生想学的专业技能少。学生认为学了半年或一年,啥技术也没学到,只好放弃。在教学方法上,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有些专业由于办学理念、师资、资金等方面的原因,在实习设施、设备的完善更新不够,教师教授的知识和技能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求。其二,在教材方面,有许多教材是高校教材的浓缩,对于多数中职生来说难度较大。课程难度大,学生成绩不理想,在学习中遭受挫折和失败而导致自卑和厌学,这是流失的原因之一。其三,学校的考评模式单一,用单一的标准来考察不同的学生。职校学生,学习程度千差万别,所学专业各不相同,学校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习程度,来制订不同的考试标准,而是用一张试卷判断学生的好坏,学生的特长不能发挥出来,这也是造成学生流失的一个方面。
  第二,社会因素。其一,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思想的影响。在城镇和农村,首先富起来的多数是没有什么文化的农民和无业人员,听多了、看多了这些暴发现象,学生认为,没有文化照样能挣大钱,上不上学都行。再加上前段时间舆论的宣传,比尔·盖茨退学创业成首富,而有的大学生毕业以后找不到工作、毕业即失业的事实,更坚定了学生读书无用的想法,认为在学校是浪费时间,不如回家做第二个比尔·盖茨。其二、受社会打工潮的影响。勿庸置疑,外出打工成了社会一大潮流,随着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学生在教室里坐不住了,尤其是看到自己过去的小兄弟、小姐妹外出打工,一个月能拿几百块钱,禁不住诱惑,就想放弃学业到社会上去挣大钱。
  针对学生的流失,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来呢?
  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就学校而言,第一,改革学校的课程设置,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比例,加大学生实习操作的力度。学生选择到职校读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所以,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增加专业技能课的比例,打破过去以文化理论课为主,专业实作课为辅的模式,对文化课和专业课进行合理安排,交替进行。同时,学校要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不应老是在黑板上打电脑,书本上搞修理,要建立好学校的校内校外实习基地,多给学生提供参加实践机会。第二,在教学内容方面,要以学生和社会需要为依据,及时吸收新工艺、新技术,增加教学实践环节课时量,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更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大对教材的调整力度,根据需要编写适合地方经济和学生程度的校本教材,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推进理论和实作一体化教学。第三,加强学制和考试制度的改革,建立职校特色的弹性学制,实行多层次教学。根据学生的素质和需求,分理论班和实践班,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就社会来说,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职业教育应加大资金投入,要以实际行动关心、支持职业学校的发展,社会、企业应拒绝青少年打工,社会要为青少年的成长负责,不给他们提供打工就业的机会,使学生能安心留在校园里读书。
  总之,中职学校学生的流失,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应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该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劳动力素质的整体提高,尽自己的一份责任。
其他文献
7月27日第一届世界杯武术散打比赛在上海卢湾体育馆进行了决赛,为期三天的比赛到此圆满结束。  中国队8名运动员全部进入决赛,共取得6枚金牌,2枚银牌,金牌和奖牌总数名列第一,再次捍卫了中国散打在世界的优势地位。取得各级别冠军的中国运动员分别是:48公斤级石旭飞、52公斤级康永刚、56公斤级李必金、65公斤级格日乐图、70公斤级李杰、80公斤级柳海龙。散打强国伊朗、俄罗斯、韩国的参赛选手夺得了其余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