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皮损伤标志物水平检测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早期靶器官损害程度判定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jbxgb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PA)与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内皮损伤标志物的水平,并探讨其对早期靶器官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确诊的56例PA患者(观察组)与同期确诊且资料相匹配的56例EH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两组患者内皮损伤标志物包括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同时以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24 h尿蛋白及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 )评估早期靶器官损害。结果(1)观察组内皮损伤标志物血浆 vWF (133.4±54.9)%、sICAM-1(412.1±75.2)μg/L和ox-LDL(13.7±9.0)U/L水平均较对照组高(t=4.642、3.955、2.843,均P<0.05),且具有更高的24 h尿蛋白(t=2.042,P<0.05)和LVMI(t=7.235,P<0.05)。(2)相关性分析显示LVMI 与PAC、ox-LDL、vWF 均呈正相关(r =0.447、0.385、0.393,P =0.020、0.046、0.029),与入院时血K+呈负相关(r=-0.294,P<0.05);UAER与PAC、vWF和sICAM-1均呈正相关(r=0.622、0.389、0.499,均P<0.05),与入院时血K+呈负相关(r=-0.314,P<0.05)。结论 PA患者较EH患者具有更明显的内皮功能障碍及早期靶器官损害,PAC和多种内皮损伤标志物是早期靶器官损害独立的预测因子。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非洛地平联合厄贝沙坦在高血压治疗中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缓解效果。方法将10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非洛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血压控制水平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0%(χ2=3.85,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显著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度与降钙素原(PCT)的相关性,为CAP病情严重度的评估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08-10~2009-02期间我院收治的单纯CAP病例共38例,在入院2
目的 探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腰椎疾患邻近椎间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以采用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疾患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访患者术后邻近椎间关节的退变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24~72个月,平均(41.2±8.3)个月。其中出现新的临床症状有12例(21.4%),其中8例为下腰痛、3例为下肢痛、1例为腰腿痛;出现影像学改变9例(16.1%),9例患者均伴有新的临床症状
目的 探讨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微创治疗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关节镜监视下对32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Schatzker Ⅰ~Ⅳ型)进行复位固定。结果32例均获得随访,时间4~39个月。术后3~6个月骨折均完全愈合,未出现关节内感染、骨筋膜室综合征、关节强直等并发征。术后9个月关节功能按HSS评分:优25例,良7例。结论在关节镜辅助下对胫骨平台骨折进行复位和微创钢板接骨术损伤小,复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