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问题为中心激活历史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666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中,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培养他们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内容巧妙地设计问题,在轻松愉快的课堂中,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提高了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激活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问题激活提高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8(c)-0110-01
  
  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幾乎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没有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而今天,新课改强调的是给学生留下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在新课改中,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模式,它不但能提高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升华,更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而问题式教学的关键是问题创设,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知识内容恰到好处地创设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思考,让学生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来进行学习,是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有力的措施。
  
  1 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问题
  初中学生的理性思维并不是很强,而历史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历史概念和理论,这就需要教师多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学习秦国的兴起时,我让同学们谈“纸上谈兵”的故事对自己的启发,学生们通过此故事认识到“不学无术、夸夸其谈”,并真正领会了由此导致的恶果。讲到秦灭六国时,我补充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然后让学生们谈谈对荆轲刺秦王的看法,学生们很佩服荆轲的英雄气概,接着我又引导学生:“那么,从今天的眼光看,你认为这种行为可取吗?”学生们热烈讨论,提出各自的看法。在这样的交流式问题中学生们的道德素质,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都得到了提高。
  
  2 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创设问题
  历史的特征之一是它的过去性,这种特征使学生觉得历史与现实生活太遥远、太陌生,提不起学习兴趣。作为教师就应该化解这一矛盾,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让“死”了的历史“活”过来,使学生对历史有一种亲近感。如在讲述“大一统的气派与中华民族的象征”一课时,同学们对北京、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很难理解,在讲述课本知识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主会场是什么形式、在什么城市举行”?问题一出同学们非常兴奋,一起自豪地回答,接着我引导他们由这次奥运会你想到了什么?学生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中国金牌第一”、“中国的强大”、“神七上天”、“战胜冰雪灾害”、“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等等问题。这些社会热点、焦点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学生们很自然地想到理解了“北京”、“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奋斗、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的精神的象征。因此教师通过社会热点、焦点创设问题,用正确的方法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历史能有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
  
  3 在学生思维的障碍处,突破难点,创设问题
  每节历史课一般都有教学难点,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从而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当遇到教学难点时,学生们往往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困境中。这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巧妙地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达到“柳暗花明”的目的。如在分析鸦片战争的影响时,学生对《南京条约》内容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归纳。即形式上独立,政治上领土不完整,主权遭到破坏;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这时我又适时的提出:这样的社会还是原来的封建社会吗?并引导给同学们两段材料:半殖民地形式上独立,但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的控制和压迫,半封建原有的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封建剥削制度。对比这两段含义,你对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得出什么结论?同学们很容易得出中国沦为半殖民地社会,从而突破了难点。
  
  4 换位思考,引导鼓励学生,创设问题
  探究发端于问题,不能发现问题就无从探究,也就无从解释现实世界。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一个问题有时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历史的过去性特点决定了历史无法重演,后人只能根据当时留下的众多材料来演绎历史,因而,对历史的阐释会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种特点恰好给我们提供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空间。因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当事件的主角,让他们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情景之中,对面临的问题提出处置和应对措施。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中有许多“史诗”,这些诗歌生动鲜明地印证了教材的基本史实,可以巩固学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掌握。如在学到西周的奴隶制一课时,有诗词“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看过后引导同学们自己根据诗词内容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同学们认真思考整合教材内容后提出很多问题,自行归纳总结:这显示了西周奴隶制国家的强盛和天子的无上权威,是西周时期分封制的真实写照。再如,关于大运河与隋朝灭亡的关系,皮日休有诗“尽到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教多”。胡曾有诗:“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同是唐朝两位诗人对大运河的评价却截然不同,形成对立意境。在课堂中引用,让学生做主角,让他们自行提出问题。这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搭建自由交流思想的舞台。同学们在轻轻愉快的氛围中既解决了课本知识,又培养了他们的自信心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为了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优势,应潜心研究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用最巧妙的方法创设最佳问题。只有“入乎其内”才能让问题“出乎其外”,激活历史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他文献
介绍了某电厂500 kV变压器箱沿超温的故障过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其可能造成的危害,并对处理变压器箱沿超温故障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最后结合该电厂500kV4号主变箱沿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中,教学目的得以实现所依赖的就是教学内容、教学现状及优化的必要性。
热能和动力工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内燃机还有动力机械和系统,可以利用工程力学以及机械工程学中的相关知识与内容,使燃料化学能向动力进行转换。由于我国常规能源越来越匮乏,
摘 要: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须重视对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引导:一是要创设实验情境,激发科学探究学习动机;二是要加强辅导,引导学生有效开展科学探究实验;三是要推动学生学会分析总结,加强合作交流。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 科学探究 引导  中图分类号:G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6(c)-0151-01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大力
为满足顾客对车辆的多品种(左右舵,四驱、两驱,标双、中双、大双不同轴距,以及匹配不同发动机、变速箱)需求,开发一种快速、准确自动切换生产多种车架的焊接线具有较高的经济
在裸眼立体显示光学器件和光栅等技术越来进步的背景下,对于人眼的定位和追踪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TLD(Tracking-Learning-Detection)算法并在Microsoft Visual Stido2008 C++环境下利用OpenCV库函数编译运行单眼追踪程序,再此基础上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此类追踪的优势和劣势并提出了相对应的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