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具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来源 :报刊荟萃(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hua2307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學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还需要动手操作、自助探索与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学具操作具有直观性、形象性与空间性等特征,有助于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建立清晰的数学概念,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的发展思维能力及合作创新精神。
  关键词:学具;提高;培养;思维能力
  民族振兴之关键在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其主渠道在于课堂,其关键点在于教师。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呢?
  一、充分利用学具,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如: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时,出示例题:小刚、爸爸、妈妈一起吃蛋糕,每人吃2/9块,3人共吃多少块?
  要求: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并总结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学具操作:学生明确每人吃2/9块含义,根据条件依次拿下3个2/9块往底盘上摆。通过操作学生看到:每人吃2/9块,3人就吃3个2/9块。
  用加法计算:。
  用乘法计算:。
  推导法得出:(块)。
  同学们很快得出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这样学生体会到了对应、转化、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并改善了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提高了自身运算能力。
  二、充分利用学具可激发学生的内在需要,培养探究真理的精神
  学生用学具探索数学规律,就像科学家一样通过研究发现真理。使学生重新探索数学结论,培养再创意识。
  如:教学“圆的周长”时,导入后问:用直尺和线能测出圆的周长吗?学生分组讨论,结果是:①用线圈一周;②用圆在尺子上滚动一周。
  师:同学们用以上的方法,分三大组,二人协作分别测出大、中、小三个圆的周长。
  生:按要求测量完圆的周长,并做了准确的记录。
  师:出示“风轮”,同学们能用上面的办法测量它的周长吗?
  生:不能(同学们紧皱眉头很想知道)。
  师: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它的长、宽有关系,那么圆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呢?
  生:与直径有关系。
  师:同学们说的很好!下面我们用手中的学具推导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好吗?
  生:同学们合作测量了本组中圆的直径,通过计算得出结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师:多多少?这个结果叫什么?
  指导学生阅读关于圆周率祥实的资料,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关系的结论:。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并探究真理。
  三、充分利用学具,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一)口算能力
  如在“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口算”基本功训练时,可用扑克牌游戏教学。在数学混合计算练习时,让学生两人一组,游戏规则是:把两套扑克牌混合后放在桌上,每次有一人取3张牌依次翻开,先把前面的两个数相乘,再与第三个数相加,谁说出得数的赢3张牌,如果两人同时说出得数就把3张牌扣回去,再翻开3张,最后手里牌多者获胜。这样学生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练”。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练习了口算,为以后较大数目的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发散思维能力
  如:教学“圆面积计算公式”时,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圆形纸板。
  师:同学们能否用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生1:将圆32等份,拼成近似的长方形,利用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圆的面积。
  生2:将圆分成16等份,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利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
  生3:将圆32等份,每份可看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
  三角形的底为,高是r,算出每个三角形的面积为那么圆的面积就是。
  生4:将圆等分后,拼成近似的梯形,推导出圆面积公式。
  这样各组同学积极开动脑筋,动手操作,采用不同的剪、拼、摆方法化圆为方,化曲为直自己解决了问题,增强了发散思维能力。
  (三)空间思维能力
  如:在学完“圆柱体积计算”时,给每位同学准备一块较大的橡皮泥学具,每组备一把尺子有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水槽。
  师:同学们谁能测量出这块无规则的橡皮泥的体积呢?
  生:把它压制成有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测量计算,经操作并算出结果。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能否借助溶器用另一种方法算出它的体积,并验证以上结果。
  生:(同学们异常活跃)把橡皮泥放进水槽,有的观察现象,有的分析水面上升的原因,有的测量计算。学生很快总结出了满意的答案: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水槽的内径,计算出水上升的体积也就是橡皮泥的体积。
  师:两种计算结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相差0.82。
  师:这就是我们在测量计算时与实物存在的误差。
  这样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得到了培养,同时在制作、观察、分析、判断、合作、计算及语言表达等能力上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学具还可以培养学生大胆猜想、推断勇于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学生通过手、眼、口、脑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自身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等得到了加强训练。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好学具,使我深刻体会到:学具使我变成学生喜欢的老师;学具使我的课堂变得精彩;学具使我的学生亲密合作;学具使我和学生一起成长。
  作者简介:张宗义,山东省邹平县孙镇第二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阶段作文写作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以及后期各门学科的学习和理解的程度。结合笔者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经验及线管论著、论文阅读,笔者发现当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由于各地区具体情况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从而导致各个初中学校作文写作现状和问题各有不同,世上没有放诸于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论,所有的方法都要从具体情况入手,为解决问题而服务。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和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教育信息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升,从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现状出发,讨论如何将信息技术与高职教育有效融合,促进高职院校育人模式改革。  关键词:信息化;高职;教学模式  信息化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完备部署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改革教学方式,探索信息化技术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融
期刊
摘 要:高中数学的学习需要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多样的思维方式。从高中生的角度来分析高中数学的学习,是从学习对象的角度研究数学学习的新方式。  关键词:高中生;角度;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相比初中数学在数学语言、知识规模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这需要每一位高中生从自身角度出发,在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寻求突破,提高学习效率。  一、高中数学的特点  (一)抽象性提高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习近平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及其理论基础,分析新时期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现实困境,从理论和实践上探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法路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向更高水平发展,实现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关键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及其理论基础  (1)人类社会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马克思曾指出:那些“现实
期刊
摘 要:在网络广泛普及的大学校园里,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成为最时尚、便捷的无线媒介,再加上如百味冰糖葫芦般酸甜苦辣的校园生活,堪称为“幸福时光”。用校园生活为题材,进行动画创作,创意的生活动画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好的再现生活与校园宣传的效果,故本文以大学生活题材动画短片创作进行研究。  关键词:动画创作;短片;校园生活  一、校园生活动画短片概述  校园生活动画短片创作是以在校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教学越来越模式化。在“一纸定终身”的教育制度下,我们的教学离“语文”越来越远,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越来越淡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凝练的语言形式、委婉含蓄的表情达意、意境深远的艺术境界值得我们,尤其是学生细细品味。所以,在初中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育观念,把语文课上出语文味来。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曾表述:“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
期刊
摘 要:有一类孩子,他们平常满眼都是期盼获得师爱的眼神,而且这种眼神非得在他们感觉不到被老师注视时,才自然流露出来。他们不能把草稿本大大方方地晾在桌面,总要来点遮遮掩掩的自我庇护动作,或者以其他摸摸索索的小动作,排解难以动笔的焦虑与难堪。  关键词:关注习作;校园;老师  一、典型现象  那些成绩落后的孩子,他们课堂上小心翼翼,课后在校园和老师见面尽量望而远避,即便遇上脾气够温和的老师,躲闪的眼神
期刊
摘 要:语言的三大要素就是词汇、语法和语音,它们是我学习某一门语言的基本材料。只有词汇是随着时代变化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逐渐创造和扩充起来的。对于以该语言为母语的族群来说,即便是没有语法基础,只要有足够的词汇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沟通也是畅通无阻的。我们的教学就应该是理论结合实践且循序渐进式的,这是需要我们重点探讨初中英语词汇的特点(客观因素)和学生学习英语的影响因素(主观因素)。  关键词:初中生
期刊
摘 要: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转变,人口老龄化现象日益明显,老年人服务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但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同时,是否能够精准定位老年人的需求,是否能够让老年人获得幸福感,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本文意在探讨老年人角色转变后的需求定位,以及社会组织提供老年服务时偏离了需求轨道。  关键词:延续理论;个体特征;需求;社会组织  一、背景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目前中
期刊
摘 要: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行探讨研究。方法:选择卫生和计生育委员会接收治疗的1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按照所采用的两种不同护理方法将他们划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50例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针对两个小组所获取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研究组躯体功能评分(91.3±1.6)分、心理功能评分(77.1±2.4)分、社会功能评分(78.2±3.6)分、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