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和分析了影视片名的翻译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策略,并认为应加强对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
关键词:影视片名 翻译 策略
一、前言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和商业作品的完美统一体:片名则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他除了具有宣传和导视的功能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因此,“片名及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甚至直接关系影片的上座率,因而成为影片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影响影视片名翻译的主要因素
(1)文化与思维方式
著名翻译学家傅雷认为“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国人更习惯如《南京大屠杀》.《拯救大兵瑞恩》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全剧主线和内容的概括性的片名:国人青睐平衡美,语言结构上惯用平行对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四字词组,如《乱世佳人》.《天下无贼》等:汉语喜欢从自然界中借取所需对象对所要描写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和对比,如《鼠胆龙威》,《钢铁战士》等。
杨振宁教授说过“西方文化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西方大量采用那些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诸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要素作为片名,如《Speed》,《Air Force One》及《Titanic》等:西方文化崇尚简洁美,莎士比亚曾说“文贵简”,其片名常是寥寥数词,甚至只有一个单词,如《Kill Bill》,《Ghost》等。
(2)美学理念与美学心理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中,“意境美”始终是核心,强调艺术情趣、艺术氛围、艺术联想和艺术幻想。“朦胧美”则是意境的核心,即“意于言外,含蓄温蕴”:相反.西方美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追求“写实”.即个性中寓共性、偶然中显必然和有限中见无限。
(3)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甚至极独特的语域、文化、社会背景和社会审美心理,在影视译名没有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的条件下,同一部影片在不同的地域常常会有数种不同版本的翻译形式。如《Jumanji》在内地和港台就分别被译为《朱曼吉》,《逃出魔幻纪》和《勇敢者的游戏》。
(4)片名的广告作用
今日的影视已是一种被高度商业化、大众化、娱乐化了的,影视文化更体现为一种商业文化和物质文化,追求最大化的商业价值是其目的。实践也证明,影视片名翻译的好坏有时就直接决定了影视作品的商业成败。
(5)译者
译者的文化修养和语言功底、美学理念和审美能力、翻译理念和翻译水准、文化背景和语域背景、商业与文学的平衡能力等都直接影响了译名的实际商业价值及文学价值。
(6)原片名
有些原片名的表层意义具有误导性,容易让译者望文生义.结果造成了译名的不妥。乃至错误。《American Beauty》就曾被误译为《美国丽人》。事后,人们才深究出其真正的含义是美洲深红的玫瑰,原片名采用了隐喻,故译成《血红玫瑰》或《殷红玫瑰》会更好。
三、影视片名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保留原影视作品的片名形式,依据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或发音特点,在保留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将其译成目标语。
①音译原片名常由为人所知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构成,依据其发音特点将其译成目标语。译者须弄清片名的国籍及片名在其母语中的发音,再根据该发音进行翻译,如“Titanic”应是“泰塔尼克”,而非“铁达尼”:译者还应使用约定成俗的音译名。如“Athens”已被大众接受为“雅典”,就不要译成“阿辛斯”;选词也很重要,如《Marty》应译为《马蒂》,而非《马帝》或《妈的》等。
《Jane Eyre》——《简爱》
《Emma》——《爱玛》
《Troy》——《特洛伊》
②萁它原片名意义明确且采用直译方式不会减损其商业价值,其中,英美影视原片名中带有介词短语的又大多采用“倒词序”翻译法。
《Pearl Harbor》——《珍珠港》
《英雄》——《Heroes》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andHidden Dragon》
《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
(2)直译法 增译值译 减译
有时,直译法无法完全清楚地传达原片名的信息,就需对直译名进行必要的信息增补,如《Blood and Sand》,增译“碧”和“黄”,译为《碧血黄沙》,则片名符合汉语四字结构。也更具艺术性和突出影片的氛围:相反,有时要删减掉原片名中的不重要或起误导性作用的信息.如《It’s a Mad Mad Mad MadWorld》,译成《疯狂世界》即可。
《Patton》——《巴顿将军》
《Atlantis:The Lost Empire》——《失落的帝国》
《On Golden Pond》——《金色池塘》
(3)意译法
在片名上进行创新,弃其形而保其神,对故事主题或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译名更具文化内涵且更为目标语观众所熟知或更有商业价值。
1 按情节译
《Speed》——《生死时速》(体现影片营造的生死攸关的氛围)
《Mission:Impossible》——《谍中谍》(情节再现;符合汉语美学特点)
《刮痧》——《Treatment》(表明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按人物译
《Home Alorle》——《宝贝智多星=》(点明主角的年龄和充满智慧的特点)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描述了主角的性别与特点)
《鹿鼎记》——《Royal Tramp》(揭示主角的身份与特点)
3.按情感译
《French Kiss》——《情定巴黎》(描述在巴黎这座城市发生的情感故事)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突出一段悲凉的情感) 《化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突显爱的氛围)
(4)直译法 意译法
对于既包含有适合直译的元素.又包含适合意译的元素的片名,最适合采用直译和意译合壁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将中国片名译成外语。如《秋菊打官司》,“秋菊”和“打官司”就可分别进行直译和意译.故其英文译名是《Qiuju goes to court》。 《火烧圆明园》——《The Burning ofYuanmingyuan》
《三国演义》——《Romantic of ThreeKingdoms》
《Spider——Man》——《蜘蛛侠》
(5)编译法里译法
若以上翻译法均不能达到目的,或发生中英文化缺失现象,或为更好地发挥译名的感召力,译者就需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和创新能力,为影视作品重新命名。如《Gone withthe wind》,原著译名《飘》简洁又贴切,极具文学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公映时,为更好地发挥片名的导视功能和突出影片的主题.又改译为《乱世佳人》。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
《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
《Enough》——《忍无可忍》
四、结束语
影视片名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极具市场经济价值的商业活动。在遵循基本的翻译指导思想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更多的要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才会出现更多的佳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推进文化交流.尤其是对大力推动中国影视作品成功抢滩外国影视市场,进而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宣传中国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影视片名 翻译 策略
一、前言
电影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和商业作品的完美统一体:片名则是影视片的品牌商标,“他除了具有宣传和导视的功能外,还具有极高的审美意义”,因此,“片名及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影片艺术性的展示和商业吸引力的大小,甚至直接关系影片的上座率,因而成为影片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二、影响影视片名翻译的主要因素
(1)文化与思维方式
著名翻译学家傅雷认为“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国人更习惯如《南京大屠杀》.《拯救大兵瑞恩》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全剧主线和内容的概括性的片名:国人青睐平衡美,语言结构上惯用平行对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四字词组,如《乱世佳人》.《天下无贼》等:汉语喜欢从自然界中借取所需对象对所要描写的事物进行形象化的比喻和对比,如《鼠胆龙威》,《钢铁战士》等。
杨振宁教授说过“西方文化是向准确而具体的方向走”。西方大量采用那些影响影片剧情发展的诸如人物、地点、时间、事件等要素作为片名,如《Speed》,《Air Force One》及《Titanic》等:西方文化崇尚简洁美,莎士比亚曾说“文贵简”,其片名常是寥寥数词,甚至只有一个单词,如《Kill Bill》,《Ghost》等。
(2)美学理念与美学心理
在中国传统的美学范畴中,“意境美”始终是核心,强调艺术情趣、艺术氛围、艺术联想和艺术幻想。“朦胧美”则是意境的核心,即“意于言外,含蓄温蕴”:相反.西方美学的最高境界则是追求“写实”.即个性中寓共性、偶然中显必然和有限中见无限。
(3)地域差异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甚至极独特的语域、文化、社会背景和社会审美心理,在影视译名没有统一规范的翻译标准的条件下,同一部影片在不同的地域常常会有数种不同版本的翻译形式。如《Jumanji》在内地和港台就分别被译为《朱曼吉》,《逃出魔幻纪》和《勇敢者的游戏》。
(4)片名的广告作用
今日的影视已是一种被高度商业化、大众化、娱乐化了的,影视文化更体现为一种商业文化和物质文化,追求最大化的商业价值是其目的。实践也证明,影视片名翻译的好坏有时就直接决定了影视作品的商业成败。
(5)译者
译者的文化修养和语言功底、美学理念和审美能力、翻译理念和翻译水准、文化背景和语域背景、商业与文学的平衡能力等都直接影响了译名的实际商业价值及文学价值。
(6)原片名
有些原片名的表层意义具有误导性,容易让译者望文生义.结果造成了译名的不妥。乃至错误。《American Beauty》就曾被误译为《美国丽人》。事后,人们才深究出其真正的含义是美洲深红的玫瑰,原片名采用了隐喻,故译成《血红玫瑰》或《殷红玫瑰》会更好。
三、影视片名的翻译策略
(1)直译法
保留原影视作品的片名形式,依据英语和汉语的语言特点或发音特点,在保留其思想内容的基础上,直接将其译成目标语。
①音译原片名常由为人所知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构成,依据其发音特点将其译成目标语。译者须弄清片名的国籍及片名在其母语中的发音,再根据该发音进行翻译,如“Titanic”应是“泰塔尼克”,而非“铁达尼”:译者还应使用约定成俗的音译名。如“Athens”已被大众接受为“雅典”,就不要译成“阿辛斯”;选词也很重要,如《Marty》应译为《马蒂》,而非《马帝》或《妈的》等。
《Jane Eyre》——《简爱》
《Emma》——《爱玛》
《Troy》——《特洛伊》
②萁它原片名意义明确且采用直译方式不会减损其商业价值,其中,英美影视原片名中带有介词短语的又大多采用“倒词序”翻译法。
《Pearl Harbor》——《珍珠港》
《英雄》——《Heroes》
《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andHidden Dragon》
《A Walk in the Clouds》——《云中漫步》
(2)直译法 增译值译 减译
有时,直译法无法完全清楚地传达原片名的信息,就需对直译名进行必要的信息增补,如《Blood and Sand》,增译“碧”和“黄”,译为《碧血黄沙》,则片名符合汉语四字结构。也更具艺术性和突出影片的氛围:相反,有时要删减掉原片名中的不重要或起误导性作用的信息.如《It’s a Mad Mad Mad MadWorld》,译成《疯狂世界》即可。
《Patton》——《巴顿将军》
《Atlantis:The Lost Empire》——《失落的帝国》
《On Golden Pond》——《金色池塘》
(3)意译法
在片名上进行创新,弃其形而保其神,对故事主题或主要内容进行总结。使译名更具文化内涵且更为目标语观众所熟知或更有商业价值。
1 按情节译
《Speed》——《生死时速》(体现影片营造的生死攸关的氛围)
《Mission:Impossible》——《谍中谍》(情节再现;符合汉语美学特点)
《刮痧》——《Treatment》(表明故事的主要情节)
2 按人物译
《Home Alorle》——《宝贝智多星=》(点明主角的年龄和充满智慧的特点)
《Bathing Beauty》——《出水芙蓉》(描述了主角的性别与特点)
《鹿鼎记》——《Royal Tramp》(揭示主角的身份与特点)
3.按情感译
《French Kiss》——《情定巴黎》(描述在巴黎这座城市发生的情感故事)
《Waterloo Bridge》——《魂断蓝桥》(突出一段悲凉的情感) 《化样年华》——《In the Mood for Love》(突显爱的氛围)
(4)直译法 意译法
对于既包含有适合直译的元素.又包含适合意译的元素的片名,最适合采用直译和意译合壁的方法。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将中国片名译成外语。如《秋菊打官司》,“秋菊”和“打官司”就可分别进行直译和意译.故其英文译名是《Qiuju goes to court》。 《火烧圆明园》——《The Burning ofYuanmingyuan》
《三国演义》——《Romantic of ThreeKingdoms》
《Spider——Man》——《蜘蛛侠》
(5)编译法里译法
若以上翻译法均不能达到目的,或发生中英文化缺失现象,或为更好地发挥译名的感召力,译者就需发挥其主体性作用和创新能力,为影视作品重新命名。如《Gone withthe wind》,原著译名《飘》简洁又贴切,极具文学色彩。给人以美的享受:公映时,为更好地发挥片名的导视功能和突出影片的主题.又改译为《乱世佳人》。
《Legend of the Fall》——《燃情岁月》
《Best in Show》——《宠物狗大赛》
《Enough》——《忍无可忍》
四、结束语
影视片名的翻译是一种创造性极强的艺术活动,也是一种极具市场经济价值的商业活动。在遵循基本的翻译指导思想和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更多的要发挥译者的主体作用,才会出现更多的佳译。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对推进文化交流.尤其是对大力推动中国影视作品成功抢滩外国影视市场,进而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宣传中国文化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