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思维方式,高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严格遵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具备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阐述了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重要性,针对现行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确保高中物理教学的顺利展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案设计的研究”子课题“高中物理必修2自主合作探究教案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教育者们的重视。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不能及时跟随教育发展的脚步,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当努力寻求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自主性人才为目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努力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献出一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公司需要的是灵活性人才,而不是只会做题、套公式的机器。因此,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物理远远不同于初中物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中物理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在学习时往往会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行,搞不懂。这时,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指导意见,让学生理清思路,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跨越难关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便会首先想到自行解决,在无形中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多,学习压力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完全理解物理知识点实属不易。当学生对物理有足够的兴趣时,学生便会选择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彻底理解难点。通过对物理难点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一)调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参与
教学研究表明,积极向上的情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動时,应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促进高效物理课堂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必修二中的天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天体运动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形成空间天体运动的本源动力。以宇宙大爆发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讲解太阳系的天体运动是我国学者能探究到的范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自转还要围绕太阳公转。这时教师再问道:“有谁还能想到其他例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能有效地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将天体运动的照片引入教学课堂,让学生产生向往之感、敬畏之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直观
物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直白的讲解方式往往不能直接达到教学效果,学生通常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适当采取联系生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使得他们在物理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获得大量的知识。
例如,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会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但游乐场的摩天轮并没有飞出去,这是为什么?使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得学生具有熟悉感,然后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因为向心力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一旦向心力消失,摩天轮会做何种运动?”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分析得出结果。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
(三)开展趣味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也是无精打采,对物理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难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更加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将趣味性教学引入课堂,可以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并从生活中寻找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如可以搜集电梯升降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运用幽默的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征、学习水平等,更好地寻找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自主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旨在改变课堂中学生被动地听讲、教师一味地唱“独角戏”的现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做一名热心、积极的引导者,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时,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的概念,并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在此教学中,打点计时器的运用是重点。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点来推测加速度,并据此判断物体是做什么运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实验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细则,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何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点是这样排列的”;最后让学生根据数据来推测实验结果,便于学生在实验中对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趣味性教学引入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展开物理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知识与规律进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敏.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育,2018,4(22):234.
[2]李文振.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25,227.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高效课堂背景下高中物理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案设计的研究”子课题“高中物理必修2自主合作探究教案设计的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综合性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人力资源的重要性也逐渐引起教育者们的重视。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尽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这些问题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但是仍有部分教师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中,不能及时跟随教育发展的脚步,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各方面的发展。为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师应当努力寻求先进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创新型、自主性人才为目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努力达到教学目的,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为我国培养优秀人才献出一份力。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公司需要的是灵活性人才,而不是只会做题、套公式的机器。因此,在现行的教育模式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高中物理远远不同于初中物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高中物理是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在学习时往往会失去信心,认为自己不行,搞不懂。这时,高中物理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指导意见,让学生理清思路,在自主学习中感受到跨越难关的喜悦之情。这样,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遇到难题时便会首先想到自行解决,在无形中增强了自信,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物理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物理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空间、时间的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而高中物理教学内容多,学习压力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使学生完全理解物理知识点实属不易。当学生对物理有足够的兴趣时,学生便会选择在课后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以彻底理解难点。通过对物理难点的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得到提高。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一)调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参与
教学研究表明,积极向上的情绪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迅速进入学习状态,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動时,应有针对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使课堂氛围得到活跃,促进高效物理课堂的形成。
例如,在讲解必修二中的天体运动内容时,教师可以以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作为切入点。天体运动是宇宙大爆炸发生后形成空间天体运动的本源动力。以宇宙大爆发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听课兴趣,然后讲解太阳系的天体运动是我国学者能探究到的范围,太阳系的八大行星除了自转还要围绕太阳公转。这时教师再问道:“有谁还能想到其他例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能有效地提高思考能力。之后教师可以将天体运动的照片引入教学课堂,让学生产生向往之感、敬畏之情,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快速融入课堂学习中。
(二)联系生活实际,化抽象为直观
物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教师在课堂中直白的讲解方式往往不能直接达到教学效果,学生通常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因此,教师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可以适当采取联系生活的教学手段,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使得他们在物理学习中不断肯定自己,获得大量的知识。
例如,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总会沿着切线方向飞出去,但游乐场的摩天轮并没有飞出去,这是为什么?使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对学生进行提问,使得学生具有熟悉感,然后为学生答疑解惑:是因为向心力的作用。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问题“一旦向心力消失,摩天轮会做何种运动?”进行讨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最后分析得出结果。联系生活实际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锻炼,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
(三)开展趣味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在传统的物理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会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于课堂学习也是无精打采,对物理学习难以产生兴趣。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难以提升自身学习能力,更加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当将趣味性教学引入课堂,可以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有效调节课堂学习氛围。
例如,在教学“超重与失重”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预习,并从生活中寻找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如可以搜集电梯升降的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提问,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中,运用幽默的语言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性格特征、学习水平等,更好地寻找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目的,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以学生为主体,引导自主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旨在改变课堂中学生被动地听讲、教师一味地唱“独角戏”的现状。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将课堂还给学生,做一名热心、积极的引导者,指引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得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讲授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内容时,教师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匀变速直线的概念,并掌握加速度的定义。在此教学中,打点计时器的运用是重点。一般情况下是根据打点计时器所打的点来推测加速度,并据此判断物体是做什么运动。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观察实验设计中的每一个细节以及打点计时器使用的细则,之后让学生进行自主思考“为何打点计时器所打出的点是这样排列的”;最后让学生根据数据来推测实验结果,便于学生在实验中对加速度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结束语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引导,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从生活实际出发,将趣味性教学引入课堂,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以更好地展开物理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对物理的知识与规律进行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终身学习的良好品质,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沈敏.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动机的培养探究[J].西部素质育,2018,4(22):234.
[2]李文振.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J].西部素质教育,2018,4(22):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