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唐代欧阳修《艺文类聚》中早有“鼓之列五音发”[1"]之。
魏阮瑀的《筝赋》中“五声并用, 动静简易……”[2"]的字眼说明筝是用五音来定弦的。在张世彬的《中国音乐史论述稿》的筝部分中有这样的记载: “……陈谓筑与筝皆依十二律定弦, 乃专指用于雅乐者而言, 故定弦和瑟一样……而两者在早期只有五根弦时, 最可能是依据宫、商、角、徵、羽五音来定弦的, 即如早期的五弦琴一样。然则后来改十二进为十三时, 仍依照五音定弦最有可能。”[3"]笔者又根据林谦三对传到日本的中国筝进行定弦的考察, 发现都是用五声来定弦的。古代的筝曾为五弦, 到了战国末期, 为了加宽音域, 增加到了十二弦。以后筝弦的增加速度很缓慢, 从汉晋到唐宋这1300 多年间, 只增加了1弦。十二弦与十三弦虽然只一弦之差, 但从五声音阶的定弦原则来看, 它的目的在于加强主音, 使其实用价值更大。
如果按照陈晹《乐书》中的记载, 无论筝的定弦是与瑟一样还是与五弦琴一样, 我们都有必要来看一看琴瑟的定弦:
琴与瑟都是中国所固有的古老的弦乐器。“八音分类法” 中“丝” 类的代表就是二者。《后汉书
魏阮瑀的《筝赋》中“五声并用, 动静简易……”[2"]的字眼说明筝是用五音来定弦的。在张世彬的《中国音乐史论述稿》的筝部分中有这样的记载: “……陈谓筑与筝皆依十二律定弦, 乃专指用于雅乐者而言, 故定弦和瑟一样……而两者在早期只有五根弦时, 最可能是依据宫、商、角、徵、羽五音来定弦的, 即如早期的五弦琴一样。然则后来改十二进为十三时, 仍依照五音定弦最有可能。”[3"]笔者又根据林谦三对传到日本的中国筝进行定弦的考察, 发现都是用五声来定弦的。古代的筝曾为五弦, 到了战国末期, 为了加宽音域, 增加到了十二弦。以后筝弦的增加速度很缓慢, 从汉晋到唐宋这1300 多年间, 只增加了1弦。十二弦与十三弦虽然只一弦之差, 但从五声音阶的定弦原则来看, 它的目的在于加强主音, 使其实用价值更大。
如果按照陈晹《乐书》中的记载, 无论筝的定弦是与瑟一样还是与五弦琴一样, 我们都有必要来看一看琴瑟的定弦:
琴与瑟都是中国所固有的古老的弦乐器。“八音分类法” 中“丝” 类的代表就是二者。《后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