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ati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迎着冬日的习习海风,2012年山东省青年教师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十次年会在美丽的岛城如期举行。一天半的观课、学习,只感觉自己如沐春风,一树百获。小语会上,山东省语文教研员李家栋老师从新《课程标准》的习作要求谈起,强调小学生习作一定要从学生生活的实际出发,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感到习作是有用的,习作是生活的需要。
  的确,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结果导致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习作里充斥着言不由衷的、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规定:“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由此可见,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
  一、习作就是生活。
  记得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次,小斯宾塞好奇地问父亲怎样写作文,父亲告诉他,从屋后的花园写起吧。他于是很认真地坐在花园里呆了一个下午,却没有写出几行字来。当父亲拿起他的本子时,小斯宾塞说;“我不知道写什么。”于是父亲斯宾塞告诉他:“试试快乐写作的方式,假设你很想把我们屋后的花园告诉你最喜欢的朋友,并希望他看了以后到这里来玩,你就不会困难了。”小斯宾塞果然重新开始写了。这一次,他写得很顺利,把花园里有什么树、什么花,什么时候最好玩,全都写了进去,引得斯宾塞啧啧赞叹。原来,花园在小斯宾塞的心里完全是一个快乐的如同仙境一样的地方。他在作文里这样写到:“夏夜,有时天上布满无数星星,我喜欢坐在花园里,静静地看他们,听他们说话的声音。凉风从花园的树叶里吹过,树叶也像在低声细语……”
  这个故事不是“习作就是生活”最好的例子吗?当我们把习作变成学生生活的一种需要时,当我们把习作变成他们认为一种有用的东西时,他们定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就会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处说心里话的欢乐城堡。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高兴写。真正做到了 “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小语会上,青岛金门路小学曾庆元老师执教的一堂作文课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曾老师课前并没有直接抛出本次习作的主题,而是借助岛城报刊登载的一条信息《大量水果滞销,愁坏果农》,因势利导,让学生们为果农帮帮忙,替水果们做一下宣传。这一下,可是说到了孩子们的心坎里,看到PPT上果农们忧愁的面容,大量积压的水果,天真善良的学生们写作的热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他们跃跃欲试,他们争先恐后地表述着自己的宣传语,并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说得越来越精彩,写得越来越生动。课的终了,曾老师还让学生们把自己的宣传小文章发到微博上,让更多的人们都来关注,都来买水果,都来帮帮果农……
  作文源于生活,作文就是生活,只有让学生产生写作的需要,生成表达的目的,拥有表达的愿望,他们创作的空间便如刚刚跳出海平面的朝阳灿烂无限,光芒四射。创作的灵感更是有如泉涌、语妙绝伦,不可估量。因为写作是生活的需要。
  二、生活处处有作文。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身为语文教师,只要我们为学生提供一个足够充实的生活化习作舞台,他们定会写出一番新天地,让我们刮目相看。特定的情境创设如同为学生们插上了习作的翅膀,任他们在蓝天中翱翔,任他们在语言的炫彩世界中奇思妙想,恣意驰骋,尽情地感受语言文字的奇妙与魅力所在。那一刻,只让人感觉到生活的美好,生活处处有作文。小语会上,来自聊城的贾庆梅老师在她的习作课上以她精妙绝伦地启发、引导,以她层层推进的情景创设,给了学生们一个个表达的支點,帮助学生擦亮了观察生活的眼睛,创新了关注细节的思维,获得了全场的正能量的喝彩声,与会的老师们一致认为作文就应该这样教。
  贾老师的这堂课一环扣一环,紧紧地抓住了学生们的心理变化,既紧张又富有情趣。她首先以孩子们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游戏“击鼓传花”开场,通过“竞选鼓手、击鼓传花、表演节目”三个情境的创设,适时适机地进行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地渗透,春风化雨般了无痕迹。如:“竞选鼓手”的第一道题目便是让四位第一轮获胜的竞选者描述刚才大家竞选鼓手时的场面描写,可谓针尖对麦芒,既游戏于生活,又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身为评委的学生们侧耳倾听,乐此不疲地行使评委的权利,乐于表达的兴趣浓厚而热烈。“击鼓传花”环节更是情趣妙生,贾老师不失时机地问一位学生“花儿在你手上时,心情怎样,你怎么做了?”又问另一边的孩子“你看到谁的表情最夸张?他怎么做的?”“猜猜中奖者此时的心情怎么样?怎么看出来的?”……贾老师的点拨引导无不是从学生游戏的需要出发,无不在关注学生们的真情实感。学生们说出一连串的好词佳句、一个个比喻、夸张、排比无不浸透着童真童趣,这是他们真实的感受,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表达的需要。而相应的“把今天体验到的快乐写下来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则是水到渠成。
  生活处处有作文,一个小小的体验,触发了学生们内心表达的愿望,成就了一次习作练习。只要我们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只要我们给学生创造丰富生活的素材,引导他们用素材来写作。那么我们就会听到他们乐于表达的、生命拔节的声音。
  三、习作在合作中九转功成。
  小组合作学习在习作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相互交流,彼此尊重,见贤思齐,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共同得到有益的启悟与收获。小语会上,来自菏泽的黄延勇老师执教的习作课《跟我学魔术》就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很好地进行了呈现。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们在小组内竞相练习自己学到的小魔术,边讲边演,满脸的喜洋洋。而且,组内正练习的学生如果出现了错误,其他孩子马上进行校正示范,俨然一个浓缩的习作课堂。   作文与生活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张假条,织条“围脖”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繁杂而又美好的大千世界无不是引导学生充实生活、激发习作需要的契机,而教师的助推将会为这份美好留下学生们语言的相片,温馨的回忆。
  “写”就是把思想、感情、思考、事件记录在纸上。“作”就是使这种记录有恰当的体裁、形式、文采,“写”就是求真,“作”是在真的基础上求美,使所写的东西具有感染力、说服力。
  叶圣陶曾说:“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抒发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其实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工作。写封信、打个报告、写个总结……诸如此类,不是各行各业得人记录要做好的事吗?
  作文与生活这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看田间绿草,听林中小鸟啾啾,写封信,写张假条等都表明作文需要生活,生活需要作文。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人间的悲欢离合人情冷暖,大自然的花开花落阴晴雨雪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如写教师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重视生活经验积累,将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近日,青岛周边部分地区出现水果滞销情况,牵动着岛城热心市民的心。
  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煉,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不由得又想起学生一只只举起的小手、琅琅的书声、开心的笑脸……“风过无痕叶纷飞”,一节课的收获不就在"无痕"之中延续着吗?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执教者,学生也不再是被牵着鼻子走的小绵羊,师生在无所羁绊、轻松自然的状态中一起前行、不断领悟、共同发展,这不正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吗?
  上一节口语交际公开课确实很难,需要智慧,需要勇气。聆听名师的课,都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为我们带来的无限精彩!短暂而又紧张的观摩学习结束了,让我深深感受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功在平时,重在课堂。更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厚积才能薄发呀!我们始终要拥有一颗学习的心,谦虚的心,多学习,多反思,多积累
其他文献
人难免会遇到各种挫折,文化也是一样,特别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只有处理好各种矛盾,才能更好地促进儒家文化的发展,其中人的发展是落脚点,也是文化发展的动力。  一、儒家文化的回顾  儒家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吏,孔子将其发展为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从诸子百家的时代到儒、释、道并行的时代,与各种文化不断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儒家文化在中国的历史舞台中曾扮演过非常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中国的主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高职教育对考核的功能取向,高职教育实践中考核方法改革的趋势,高职高专教育考核改革的目标、新方法和建议。以推动高职教育的科学发展。  关键词:高职教育; 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一、高职教育对考核的功能取向  考试(考核、考察)是指对人的知识、智力、能力、个性和品德的测定。人们通过考试实施这种测定,都是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目的。几千年来,考试之所以能延续不衰,是因为考试是人们迄今创造的测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改作文烦,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首先,学生缺乏生活体验,缺少素材,怕写。其次,教师的指导空泛,不得法。《语文新课标》提出:“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空间里学习语文,为学生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这为我们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指明了方向。我从事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多年,从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些习作教学的方法。  一、体验生活,积累素材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有一项全新的内容——综合性学习。“标准”提出:“語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本文就开发综合性学习的途径和方法,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依托文本,补充综合性学习内容。  一般来说,基于课程标准的小学语文开放性教学要求增学辅读课文。教完语文课本的每单元后,可根据需要,补教有关的辅读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一、走教科研之路  教育科研是幼儿园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是建設一个优秀的名园必不可少条件,是提升教师专业成长、培养高素质教师的捷径。一个好的幼儿园,唯有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才能有所提升。因此,从1999年以来,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没有科研工作的幼儿园,是不完善的幼儿园,没有科研能力的老师是不称职的老师。我们先后参加了《创新教育研究》、《幼儿体育活动中的创新教育》等,特别是最近几年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