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去年10月,云阳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原局长熊道全,也因“勤捞”37万元而“收获”了10年有期徒刑。
1998年2月,42岁的熊道全被任命为云阳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后来随着机构调整,他的身份演变为云阳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并陆续兼任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重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分公司经理。作为行政领导和经营单位负责人,无论是涉及本单位工程的发包和工程款项的划拨,还是设备的采购,以及单位人事变动等,他实际上都拥有最终决定权。
在云阳这个贫困县,熊道全拥有这样集中的权力,身份自然也算是显赫的了,理所当然地成了众多承包商、供货商及本系统某些下属巴结的对象。
熊道全第一次收受贿赂的金额很小,只有1000元。然而,正是这小小的1000元,把熊道全内心深处那道防腐大堤撕开一丝裂缝,后来缝隙越裂越大、越裂越深,直至彻底溃堤。
1997年6月,重庆某工程承包开发总公司项目经理马某承建云阳县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工程。为了在工程款的顺利划拨上取得新上任的熊局长的关照,1999年春节,马某来到熊的住处,一阵寒喧之后,便直奔主题。马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000元钱,熊道全自然是一番推让。当时的熊道全确实不想接这笔钱,这时他才40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大展宏图的好时节,他想保持清廉的名声,然而在一声声“拜年拜年”的劝导下,熊道全还是收下了他人生第一笔赃款——1000元“拜年钱”。
常言道,有了初一,自然就会有十五。熊道全既然第一次开启了收受贿赂的大门,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上了道的熊道全已不再满足坐等别人送钱上门了,而是择机主动出击。
2000年7月15日,熊道全代表云阳电视台与重庆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云阳电视网络工程开县至奉节段光缆线路的设计、勘测、施工工程合同。他想,既然让你们公司做工程赚了钱,那我这个发包工程的局长也应该有所得才对啊。于是,在2001年6月的一天,熊道全找到该公司负责人李某,称自己装修房屋差钱,开口向对方“借”3万元。心领神会的李某立即奉上3万元。钱到手了,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呢?聪明的熊道全想到了一个变通办法,在收到3万元后的第二天,便给李某打了一张借款金额为3万元的借条。没想到,5年之后,这张借条还真被他用上了。2006年3月,当熊道全获悉李某因涉嫌经济问题被重庆市纪委找去谈话后,就急忙于当月25日委托本单位一同事出面,将5年前向李某“借”的3万元归还给李某。然而所谓的借条、归还借款等这些规避法律制裁的行为终究被检察机关一一戳穿。
2004年9月,重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分公司与重庆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电视制作和播放设备的购销合同。同年12月,该公司总经理成某为感谢熊道全的关照,利用熊道全到重庆主城区出差之机,来到宾馆,将事前准备好的1万元现金送到熊道全手中。
2004年12月,某乡政府的罗某因熊道全的关照调入县广电局网络公司工作。为表示感谢,罗某于2005年2月来到熊道全办公室,以拜年为名送给熊道全现金数千元。
熊道全从1999年春节第一次收受贿赂起,到2006年4月案发被查,作案时间跨度长达六七年,作案次数多达67次,作案金额由1000元累积到37万余元,作案领域涉及云阳县文广局的工程发包、采购设备器材、进人、临时工转合同工、内部人员变动、接受复员军人安置等各个领域,实现了由小贪到大贪的蜕变。
熊道全的蜕变,属于典型的“冷水煮青蛙”现象。
实验表明,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放到滚烫的开水锅中,感到环境极端突变的青蛙会因为强烈的自保本能而奋起一跃,从而安全脱险;如果把青蛙放进冷水锅中,然后在锅底慢慢添薪加火,水温徐徐上升,青蛙会在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妙,直至水温滚烫时才发现险情的青蛙,无论如何努力,再也跳不上安全之岸。冷水煮青蛙的道理很简单,可就是有很多聪明的当权者却跳不出冷水锅。
熊道全并不是个天生腐败之人,在他走过的人生旅途中,他曾真心地努力工作过,从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副处级局长。然而,当上局长后,大权在握,在一片片恭维声中,他逐渐失去了对是与非的辨别能力,像一只被别人放进冷水锅的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
受贿是犯罪行为,熊道全还是很清楚的。他把每次受贿得来的钱,都悄悄地放在自己的弟媳和小姨子那里,让她们帮他积攒着,从不让自己那当教师的妻子知晓。因为他明白,明事理的妻子是坚决反对他利用职权去受贿犯罪的。既然知道受贿之事不该为,为什么又一次次地去受贿犯罪?是什么动因驱使着熊道全受贿达67次之多?
熊道全在《忏悔书》中表明了心迹,在与供货商的交往中,购买了对方的货物,对方送上好处费,每次金额又不大,且并未让自己所在的单位蒙受任何经济损失,收了供货商的钱,似乎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问题,因此,自己心安理得地照单全收;收受有求于己的单位职工和下属单位的“拜年钱”,是因为我这个局长曾经帮过他们,如果不收他们送的钱,会让大家彼此面子上不好看,况且金额也不算大,没啥了不起的。
熊道全的教训,非常具有代表性。对于各类当权者来说,每逢节假日、婚丧嫁娶乃至生病、出差时,往往就是一些有心人把你放进冷水锅里煮你的最佳时机,他们会千方百计地设计一个个非常“巧合”的时机和场景,然后送上一大堆让你觉得是人之常情的借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心安理得地上钩。其实,那一句句甜言蜜语,一笔笔不义之财,都是一把把用来点火、升温的干柴——煮的就是你!
1998年2月,42岁的熊道全被任命为云阳县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后来随着机构调整,他的身份演变为云阳县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局长,并陆续兼任县广播电视台台长、重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分公司经理。作为行政领导和经营单位负责人,无论是涉及本单位工程的发包和工程款项的划拨,还是设备的采购,以及单位人事变动等,他实际上都拥有最终决定权。
在云阳这个贫困县,熊道全拥有这样集中的权力,身份自然也算是显赫的了,理所当然地成了众多承包商、供货商及本系统某些下属巴结的对象。
熊道全第一次收受贿赂的金额很小,只有1000元。然而,正是这小小的1000元,把熊道全内心深处那道防腐大堤撕开一丝裂缝,后来缝隙越裂越大、越裂越深,直至彻底溃堤。
1997年6月,重庆某工程承包开发总公司项目经理马某承建云阳县广播电视中心大楼工程。为了在工程款的顺利划拨上取得新上任的熊局长的关照,1999年春节,马某来到熊的住处,一阵寒喧之后,便直奔主题。马某拿出事先准备好的1000元钱,熊道全自然是一番推让。当时的熊道全确实不想接这笔钱,这时他才40岁出头,正是风华正茂、大展宏图的好时节,他想保持清廉的名声,然而在一声声“拜年拜年”的劝导下,熊道全还是收下了他人生第一笔赃款——1000元“拜年钱”。
常言道,有了初一,自然就会有十五。熊道全既然第一次开启了收受贿赂的大门,接下来顺理成章地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渐渐地,上了道的熊道全已不再满足坐等别人送钱上门了,而是择机主动出击。
2000年7月15日,熊道全代表云阳电视台与重庆某通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云阳电视网络工程开县至奉节段光缆线路的设计、勘测、施工工程合同。他想,既然让你们公司做工程赚了钱,那我这个发包工程的局长也应该有所得才对啊。于是,在2001年6月的一天,熊道全找到该公司负责人李某,称自己装修房屋差钱,开口向对方“借”3万元。心领神会的李某立即奉上3万元。钱到手了,如何保证自身安全呢?聪明的熊道全想到了一个变通办法,在收到3万元后的第二天,便给李某打了一张借款金额为3万元的借条。没想到,5年之后,这张借条还真被他用上了。2006年3月,当熊道全获悉李某因涉嫌经济问题被重庆市纪委找去谈话后,就急忙于当月25日委托本单位一同事出面,将5年前向李某“借”的3万元归还给李某。然而所谓的借条、归还借款等这些规避法律制裁的行为终究被检察机关一一戳穿。
2004年9月,重庆广播电视网络传输有限责任公司云阳分公司与重庆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电视制作和播放设备的购销合同。同年12月,该公司总经理成某为感谢熊道全的关照,利用熊道全到重庆主城区出差之机,来到宾馆,将事前准备好的1万元现金送到熊道全手中。
2004年12月,某乡政府的罗某因熊道全的关照调入县广电局网络公司工作。为表示感谢,罗某于2005年2月来到熊道全办公室,以拜年为名送给熊道全现金数千元。
熊道全从1999年春节第一次收受贿赂起,到2006年4月案发被查,作案时间跨度长达六七年,作案次数多达67次,作案金额由1000元累积到37万余元,作案领域涉及云阳县文广局的工程发包、采购设备器材、进人、临时工转合同工、内部人员变动、接受复员军人安置等各个领域,实现了由小贪到大贪的蜕变。
熊道全的蜕变,属于典型的“冷水煮青蛙”现象。
实验表明,把一只活蹦乱跳的青蛙突然放到滚烫的开水锅中,感到环境极端突变的青蛙会因为强烈的自保本能而奋起一跃,从而安全脱险;如果把青蛙放进冷水锅中,然后在锅底慢慢添薪加火,水温徐徐上升,青蛙会在暖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尽情享受着生活的美妙,直至水温滚烫时才发现险情的青蛙,无论如何努力,再也跳不上安全之岸。冷水煮青蛙的道理很简单,可就是有很多聪明的当权者却跳不出冷水锅。
熊道全并不是个天生腐败之人,在他走过的人生旅途中,他曾真心地努力工作过,从一名教师成长为一名副处级局长。然而,当上局长后,大权在握,在一片片恭维声中,他逐渐失去了对是与非的辨别能力,像一只被别人放进冷水锅的青蛙一样,在不知不觉中被“煮熟”了。
受贿是犯罪行为,熊道全还是很清楚的。他把每次受贿得来的钱,都悄悄地放在自己的弟媳和小姨子那里,让她们帮他积攒着,从不让自己那当教师的妻子知晓。因为他明白,明事理的妻子是坚决反对他利用职权去受贿犯罪的。既然知道受贿之事不该为,为什么又一次次地去受贿犯罪?是什么动因驱使着熊道全受贿达67次之多?
熊道全在《忏悔书》中表明了心迹,在与供货商的交往中,购买了对方的货物,对方送上好处费,每次金额又不大,且并未让自己所在的单位蒙受任何经济损失,收了供货商的钱,似乎不是什么违背原则的问题,因此,自己心安理得地照单全收;收受有求于己的单位职工和下属单位的“拜年钱”,是因为我这个局长曾经帮过他们,如果不收他们送的钱,会让大家彼此面子上不好看,况且金额也不算大,没啥了不起的。
熊道全的教训,非常具有代表性。对于各类当权者来说,每逢节假日、婚丧嫁娶乃至生病、出差时,往往就是一些有心人把你放进冷水锅里煮你的最佳时机,他们会千方百计地设计一个个非常“巧合”的时机和场景,然后送上一大堆让你觉得是人之常情的借口,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心安理得地上钩。其实,那一句句甜言蜜语,一笔笔不义之财,都是一把把用来点火、升温的干柴——煮的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