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课堂上唱独角戏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发展创新,充分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实践意识。高中政治教学应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鼓励质疑、自主探究和联系实践等手段,使学生形成较强的自主学习与创新实践能力,达到提高政治教学效率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活化形式,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往往会存在教材内容枯燥空洞,难以进行拓展发挥的情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动脑筋改变这种现状,从而造成教师教政治没有激情,学生学政治没有兴趣的窘状。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丰富教学信息量和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开展探索。我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一直致力于将枯燥的政治教学改良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了政治教学课堂,通过影音资料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展,增大了信息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新授知识。
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数据与图片,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分布、工作事项和制定修改的法律数量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利机关和发挥的巨大作用等方面有了清楚直观的认识。我还选取部分新授内容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又如在教学“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时,我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学的内容,以此内容为基础,设计了80道知识题,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将一堂课变成了一场知识竞赛,学生不但要回答出正确答案,而且要向大家解释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怀着愉悦的心情开展了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鼓励质疑,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指导学会质疑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会正确质疑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善于质疑、解疑,则无法有效提高其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把解决问题作为突破教材的有效途径。“一个普通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成功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标新立异的科学精神。
我在多年高中政治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与方法,树立开放的教学意识。课堂教学在抓住核心问题关键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启发、点拨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进行独立思考,多角度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人民民主专政”时,我指导学生紧紧围绕“民主”与“专政”关系、各自面对的对象等方面开展探究,引导质疑。学生在学习中针对两个重点,提出了“对什么样的对象实行专政”、“谁来代表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问题,有的学生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不是所有人都当家做主吗?这样的社会不就是平等的社会了吗?为什么还叫“专政”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思索、去创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培养出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三、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自身努力和集体合作对呈现出来的情景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在指导探究的过程中,应着重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围绕提炼出来的问题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带入课堂,使学生充分“动”起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探讨、交流中提高,在协作中发展。我也适时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创造性意见,要充分肯定,对学生进行鼓励,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注重个性塑造,指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在教学活动中,还会遇到一些难度高的探究性问题,此时光凭学生难以解决,必须借助师生互动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一些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加大力度,帮助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联系生活,重在实践,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政治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想发展,指导行为习惯养成。社会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与学生书本知识联系非常密切,这些实例生动直观,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课概念与理论的体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理论详实化、呆板的教材形象化、书面的道理生活化。以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用正确的理念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事例,主要是中央在城市中清理各种歧视农民工的法律和法规,维护进城民工的合法权益以及各地做法等内容。要求学生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和这些实例结合起来,对这些实例中的正确做法进行点评,以及对个别地区不正确做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与意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政治教学效率,完成了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引导思想的教育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活化形式,激发学生政治学习兴趣
高中政治学科教学往往会存在教材内容枯燥空洞,难以进行拓展发挥的情况,有些教师在教学中照本宣科,不动脑筋改变这种现状,从而造成教师教政治没有激情,学生学政治没有兴趣的窘状。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丰富教学信息量和采取有效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开展探索。我多年从事高中政治教学,一直致力于将枯燥的政治教学改良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趣味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如我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了政治教学课堂,通过影音资料的形式,对教材内容进一步拓展,增大了信息量,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深入掌握新授知识。
如在讲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用多媒体展示了一组数据与图片,向学生详细介绍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组成分布、工作事项和制定修改的法律数量等方面知识,使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是全国最高权利机关和发挥的巨大作用等方面有了清楚直观的认识。我还选取部分新授内容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开展学习。又如在教学“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时,我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自学的内容,以此内容为基础,设计了80道知识题,将全班学生分为8个学习小组,将一堂课变成了一场知识竞赛,学生不但要回答出正确答案,而且要向大家解释为什么,通过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怀着愉悦的心情开展了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鼓励质疑,指导方法,提高学生创新思维水平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指导学会质疑是开展创造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学会正确质疑是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在学习中如果不善于质疑、解疑,则无法有效提高其创新思维水平。教学中的问题要能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把解决问题作为突破教材的有效途径。“一个普通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成功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标新立异的科学精神。
我在多年高中政治教学中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与方法,树立开放的教学意识。课堂教学在抓住核心问题关键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在教学中注意启发、点拨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提出疑问,进行独立思考,多角度发散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教学“人民民主专政”时,我指导学生紧紧围绕“民主”与“专政”关系、各自面对的对象等方面开展探究,引导质疑。学生在学习中针对两个重点,提出了“对什么样的对象实行专政”、“谁来代表群众行使民主权利”的问题,有的学生还提出了,社会主义不是所有人都当家做主吗?这样的社会不就是平等的社会了吗?为什么还叫“专政”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不但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而且提高了学生提问的方法和技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让学生自己去体悟、去思索、去创造,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进而培养出善于思考、勇于开拓、与时俱进的新型人才。
三、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注意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采取独立思考、分组讨论、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通过自身努力和集体合作对呈现出来的情景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教师在指导探究的过程中,应着重提供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学生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通过围绕提炼出来的问题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把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带入课堂,使学生充分“动”起来,为每一个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在探讨、交流中提高,在协作中发展。我也适时走下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师生互动,与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及时发现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点拨,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对于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学生提出的创造性意见,要充分肯定,对学生进行鼓励,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注重个性塑造,指导学生相互启发、相互补充,使一些探究性较强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在教学活动中,还会遇到一些难度高的探究性问题,此时光凭学生难以解决,必须借助师生互动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把一些与问题相关的资料展示给学生,学生自主分析讨论,教师有针对性地点拨,在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加大力度,帮助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四、联系生活,重在实践,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政治学科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思想发展,指导行为习惯养成。社会生活中各种经济现象、政治现象与学生书本知识联系非常密切,这些实例生动直观,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课概念与理论的体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枯燥的理论详实化、呆板的教材形象化、书面的道理生活化。以学生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为载体,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锻炼学生用正确的理念观察、分析、解决一些社会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授“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时,我向学生出示了一组事例,主要是中央在城市中清理各种歧视农民工的法律和法规,维护进城民工的合法权益以及各地做法等内容。要求学生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和这些实例结合起来,对这些实例中的正确做法进行点评,以及对个别地区不正确做法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与意见。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教材知识点的掌握,同时也锻炼了创新实践能力,有效提高了政治教学效率,完成了教授知识、培养能力、引导思想的教育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