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老,请别那么“势利”

来源 :新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gqi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从我这里拿走1000元钱,说要“借”给大哥买家具。望着二老蹒跚的背影,我长叹一声,心里真为这对“势利”老人感到无奈!
  父母的“势利”表现在“重男轻女”上。父母共生了五个孩子:三男两女。从我记事时起,就感到父母在子女的“待遇”上存在性别歧视:大哥、二哥读了初中又读高中,家里砸锅卖铁、口挪肚攒供他俩读书,从没说过“不”字;而当大姐和五妹读到初中时,家里便以“财政吃紧”为由,相继逼迫她俩辍学,回家务农。对此,父母的解释是:“丫头片子念书有啥用?就算念到博士了,将来还不是照样嫁到别人家吗?”——气得大姐和五妹呜呜直哭!
  父母的“势利”表现在“重长轻幼”上。在二老看来,只有长子才能“继承龙位”,换言之,家里的五个孩子中,只有大哥将来才能承继家业,兴旺香火。所以,父母平时处处、事事都向着大哥:大哥结婚要建新房,父母一声令下放倒了家中的七根刺槐树;买砖的钱不够,二老就拿出了自己的“过河钱”(养老钱);大嫂单位离家较远,二老掏钱给大嫂买了辆自行车。
  父母的“势利”表现在“重城轻乡”上。二哥和我毕业后,先后在县城里安了家。由于我们两家都是双职工,有固定的工资收入,所以日子相对比住在乡下的大姐和五妹两家要好一些。二哥和我家中有了孩子后,父母风尘仆仆地从乡下赶来,主动为我们照管孩子,死活不让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私下里我曾劝过二老:我和二哥的孩子可以送托儿所和幼儿园,不需要照看,而大姐和五妹的婆婆身体不好,孩子正没人照看,二老应该多帮她们一下。母亲的回答让我一时语噎:“她们一个农村家庭,将来我能得啥济呀?”
  俗话说:孩子是父母身上掉下来的肉。不管是男孩、女孩,不管是住在城市、农村,不管是从政、务农,在父母的眼中孩子都应该是平等的,都不该有远近、厚薄之分,更不能分出“三六九等”来。“一样客人两样待”的做法一次两次可以,时间长了,难免会使子女产生怨意。在子女的眼中,父母是慈爱的化身,是公正的象征,如果父母染上了“势利”的毛病,势必会寒了晚辈的意、冷了子女的心。老人“势利”,看似是生活中鸡毛蒜皮的小事,其实给子女的内心造成了无法估量的“内伤”——那才是真正的心灵之伤啊!
  (责编:辛娅)
其他文献
“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早已活过了“古稀”之年,活到了87岁,老伴81岁,可谓福寿双全。  世界上最感人的爱情,大多是悲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罗米欧与朱丽叶,在生时相互热恋,却不能做一日的夫妻。英国著名诗人勃朗宁一对诗侣,可说是美满姻缘了,但他们只共同生活了十五六年,勃朗宁夫人就溘然而逝了。夫妻双双年介眉寿,而且终生矢志不渝的,恐怕不是很多;至于能共度金婚或钻石婚的,那更是少之又少了。  和大多数的同
期刊
提起重症监护科,有人称它为“生死驿站”,也有人说它是“鬼门关”。这是因为这里收治的病人大都是徘徊在生死边缘的急危重症患者,他们的工作就是与时间赛跑,与病魔抗争,与死神搏斗。  北京301医院重症监护科成立7年来,在宋青的带领下先后从死亡线上救回了2100多名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达到了90%!  作为一个年过半百的女性,宋青肩上的担子可想而知,但她总是微笑着,坚毅、果敢,但又不失妩媚、纤柔。   
期刊
一名患者患上本不足以致残、致命的病,却因为3家医院的种种过失,最终成为“植物人”。患者妻子以超常的毅力和勇气同这3家医院打起了医疗官司,索赔800万元。她能取得胜利吗?     脑部手术一错再错    2004年4月13日凌晨,山东省定陶县的张玉英被丈夫李佑芳一阵痛苦呻吟声惊醒,只见丈夫抱着头不停地喊疼。家人把李佑芳送到定陶县人民医院,经CT检查后,临床诊断为“蛛网膜下出血”。经过救治,他的病情有
期刊
苦恼儒商想办法“借腹生子”    李成贵算得上一名地地道道的儒商,事业有成,今年60岁。  李成贵原是豫东农村一个默默无闻的教书匠,但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做起了建材生意,资产数百万。他身为两个公司的老总,拥有高档轿车两辆,还有一处别墅及多处房产。  李成贵的家庭算得上一个平静而幸福的港湾,妻子范秀珍文化程度不高,属于典型的贤妻良母,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饭菜做得香甜可口。更令两口子骄傲的是,他们
期刊
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1949年我9岁,大麦抽穗、油菜开花的时候,一大早,听到县城那边响了一阵子枪炮,大人说,共产党过来了。后来晓得,那天是4月23日,家乡解放日。  本来满目疮痍、满耳呻吟的大地,没有几天,歌也来了,舞也来了,镇上的秧歌,大人跳,孩子跳,一队过去,又一队过来。村上,只要年纪轻些的,到处在唱“叔拉叔拉多拉多”。学校天天教新歌,“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很快,我们都会了。  村
期刊
开年后,社区对门房处进行改造,特辟了一块黑板报,作为展示辖区文明建设的窗口。  主任见老爸是退休老师,请他当黑板报的主编。老爸欣然受命,还开玩笑说,网络上有网管一说,那他就是黑板报的“斑竹”啰!他定能把这块小天地弄得精彩纷呈。  为了一炮打响,老爸对头期黑板报进行精心构思,除把当前的国家大政发头条外,还发动全家人提供新闻线索,并以一部最新款的3G手机为诱饵,要我写部分稿件。  紧张筹备后的那个周末
期刊
科学地驾驭生命之舟  邢玉洲    延年益寿首先要求我们平时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每天昼夜交替,周而复始,是有节奏的,如果随意打乱节奏,生活就失去了规律。  我的养生体会之一是养生不忘养性。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心理,乐观向上,学会心情放松,神情自然,让生活永远向着自然平静的方向运行。平和的心态,对人身心极有益处,而心理和谐主要靠自己的修养,95岁的季羡林先生在感怀人生时说:“人活着最重要的是想得开,
期刊
按摩手脚治疗老年痴呆症     有位女士来找我,说她的母亲患老年痴呆症已好多年了,连排泄都无法自理,希望我能有方法帮助她的母亲。  我告诉她的方法十分简单,只要常常为母亲按摩手背、手指、指尖和脚后筋、脚踝骨轮的四周,让高龄者的手、脚浸泡在温热的米酒里。因为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和末梢神经有着莫大的关系,只要能促动末梢神经的再活络,痴呆症就会减轻了。还有,老年人尤其不应养成饭后午睡的习惯,而应该改为饭前休
期刊
儿子到了上学的年龄,我们为他找到了一所重点小学,加之妻子的工作单位变动,我在北京城西买了套商品房,就和爸妈分开过了。  另筑“爱巢”,一切都得重来。房子装修后,我们添置了相匹配的高档生活用品。我在一家外资企业,收入还可以;妻子在保险公司当会计,月工资过千。虽然身为“房奴”,但我们承受得起,有一部分闲钱潇洒。我办了瑜伽会所金卡,妻子常做美容,儿子的衣服几乎都是名牌。隔一阵,我开车带妻儿去郊区“农家乐
期刊
京剧界有一句名言:北京学戏,天津唱红。天津俗称“戏窝子”,京剧的票友特别多。天津票友有自己的“家”——天津市京剧票友戏迷协会,会长是刘增。这位76岁的会长的人生命运挺有意思。如果说人这一辈子,从牙牙学语到垂垂老矣,是画了一个“句号”,那么,他人生的起笔和落笔处都是京剧。   刘增 家里全是戏迷,上小学时,他又遇到一个戏迷老师,放学了师生二人一个拉琴一个唱,连教带练。中学时代,他是天津工商附中京剧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