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仁顺民族题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爱情走过夏日的街》为例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yneinf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摘 要:挖掘出集体无意识领域的荣格,将自我(self)看作整个心理的主体,而自我的成长也即个体化的过程,就是个体获得完整统一人格的自我实现的过程。完整的个体化是个体意识自我和无意识自我的整合,即从毫无独特性的统一走向具有独特性的统一的过程。与成人的自我相比,儿童的自我是未成熟的,正处在从无意识自我的土壤中生长出意识自我的阶段。自我的生长离不开文化环境的支持,儿童的自我生长之根是无意识自我,但适宜的
摘 要:在高中现代文教材部分,《舞女》仍然被作为选定教材被选读,但现实中,很多教师都认为:“对于高中生来说,《舞女》太过晦涩难懂。”这种看法不能被忽视,因为《舞女》是一篇多个主题交织的作品(是丰太郎与爱丽丝的言情小说,是丰太郎的教育小说,是近代围绕自我确立的故事,是柏林的都市小说、社会小说、历史小说,同时也兼具森鸥外对自己留学生活描述的自传要素。其中对丰太郎受了挫折又再次出世,及贵族群体没落的描绘
摘 要:十九世纪的英国女作家盖斯凯尔在其社会问题小说中对女主角的设定都是年幼便失去了母亲,在周围女性角色的帮助下,成长为独立自强的女性。正是由于这样的设定,使得角色更加丰满,更加接近现实中真实存在的人物。  关键词:盖斯凯尔;《玛丽·巴顿》;《南方与北方》;母爱;成长  伊丽莎白·盖斯凯尔,也被称为盖斯凯尔夫人,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小说家。盖斯凯尔共创作六部长篇小说,都是以女性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以此
摘 要:法国童话小说《小王子》可以说是老少皆宜,每读一次《小王子》都会有新的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本文主要谈谈作者数十遍阅读中的一点理解和体会。主要从书中各个不同的意象所代表的不同含义方面阐述。着重详说了穿华服的学者,猴面包树和玫瑰花这三个意象。  关键词:小王子;道理;象征  一、《小王子》的作者简介  安东尼一生喜欢冒险和自由,他是一位将生命奉献给法国航空事业的飞行家。安东尼于二
摘 要:本文是海明威的短篇小说“A Clean, Well-Lighted Place”的译文。这篇小说选词质朴无华,通俗易懂,但却字字精选,意味深长,典型地表现了海明威的“冰山效应”风格。除此之外,作者还采用了象征手法、读者参与、意识流等手法鼓励读者积极参与解读,努力捕捉小说意义,达到最大阅读效应。重复修辞法也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作者用此修辞法来突出主题。小说情节十分简单,仅有三个人物,但如此
摘 要: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以其细腻、张弛有节的构思手法给读者呈现了一段凄美、朦胧而又饱含着无限心酸和敬佩的爱情。其中,陌生女人的形象塑造是很成功的一笔,笔者从象征层面对女主人公的一生进行解读,挖掘文本中“陌生女人”被救赎的象征内涵。  关键词:陌生女人;救赎;象征意义  一、内心挣扎与主动反抗  作家R在陌生女人心目中的神秘面纱被一层一层剥开,陌生女人对作家R持有的敬仰
本文力图对《等待戈多》中的悲剧和喜剧成分进行分析。分析悲喜剧成分,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剧,而且对于研究戏剧的发展和当下戏剧的表演均有重要意义。从亚里士多德到莎士比
戏剧《哈姆莱特》是英国伟大的戏剧家莎士比亚著名的四大悲剧之一,它代表了莎士比亚最高的艺术成就。剧中丹麦王子为父复仇的故事选于公元1200年的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多次被人改编为流行的复仇剧,但莎翁的《哈姆莱特》则点石成金,在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成为欧洲戏剧史上的奇观。  之前的学者关于哈姆莱特疯癫的情况,更着重地在于讨论他是否是“真疯”。目前共有三种意见,第一种如法国斯达尔夫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