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接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管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M1S)双语课的教学改革方法和设想,并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对教学效果的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教改方案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双语课改革的背景
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部批准的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为满足我国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MIS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伴随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在信息管理这个领域的最新资讯和技术基本上都来自发达国家,这使得读懂信息管理方面的一些外文资料成为本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这门课程知识的认识、提高对最前沿知识的把握所必需的技能。
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只是机械的背单词、做习题,而不是在实践中应用,更谈不上把英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去理解和体会了。双语教学对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国内高校的普遍重视。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已相继把双语课程作为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双语课列为必修课程加以强调。鉴于此,有必要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但据我们调查了解,只有少数高校(如复旦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并且教学效果较好。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汉语教学,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但在双语教学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何进行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如何让学生从双语教学中受益更多,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双语课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对象的选择
我们在之前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试点,效果较好。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终,我们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推出了此门课程的双语课教学改革。原因有两点:一是该专业的学生已经掌握和积累了必要的前期知识,如已经学过了数据库原理、编程语言等技术类课程,也学习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等管理类课程,学生对MIS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很容易掌握,完全有能力理解课程内容;二是这些学生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一般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些同学还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但是他们对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尽快了解和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因此,阅读相关英文资料就显得很重要。这两方面的因素为我们实施双语教学奠定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
2.双语课与专业外语课的课程设置
双语课不等同于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是“学”英语,而双语是“用”英语。同时专业英语也应与双语教学结合起来:前者为后者打好基础,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和专业知识。我们的专业外语课程是在大三的上半学期开设的,主要介绍专业词汇和语法;而MIS则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主要是运用英语知识来扩展专业知识面、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同时加强专业英语词汇及用法的学习。二者有一定关联而非各自独立,这样,不但营造了学习氛围还能巩固和延续英语学习。为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教师和专业外语的授课教师共同修订和完善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相互沟通,充分体现了教研室的紧密协作精神,不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承前启后的关系,让学生感到知识的继承和连贯,也减少了学习阻力和困难,增加了学习兴趣。
3.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由于针对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同时为保证双语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即对英语的熟练应用,我们采用的是MBA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此外,由于双语课程的教改初衷是让同学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管理信息和技术手段,同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网络上、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资料库EBSCOhost等,收集、翻译与课程相关的最新英文资料,把这部分资料作为补充案例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新东西,又能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4.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以课堂授课、案例讨论为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对英文教材和资料,配以了适当的中文翻译:如对课本的内容,主要给出每段的主旨大意;对生僻单词和理论,给出中文解释;对讨论的案例,则主要给出整篇文章的大意、标出专业词汇,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同时动员英语较好的同学与其他同学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为了使双语课程不至于太枯燥,也为了照顾部分英语较差但努力学习的学生,我们有选择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每次上课之前,就已经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是学生收集的、感兴趣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先自行了解案例内容,然后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结合每章的教学内容)思考、组织语言,课堂上可进行英文和中文交流。
5.作业与考试
平时作业一般采用“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当场打分”的方式进行,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管理。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察。由于命题非常灵活,在教材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通过自己的筛选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领会该门课程的重点,避免死记硬背,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试中,除了英汉互译之外,所有题目都是用英文来命题。答题中,允许学生使用中文回答,但鼓励学生尽量采用英文作答,比如某题中文答题的分值为5分,而英文答题的分值就可以达到10分。这样,不但解决了部分虽然英语较差但对课程掌握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过低的问题,还能促进部分好学的学生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三、教学改革反馈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MIS双语课的教学改革效果基本满意。在期末,我们给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学生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我们对收到的有效回复(收回共49份)进行统计分析(表一)。

虽然我们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但通过对调查表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学生感觉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楚。跟学生交流之后,我们发现,学生们把重心放在了英语的学习上,把双语课当成了英语课;由于没有双语教学经验,教师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英语的教学上,在课程教学中有些本末倒置。
2.学生们普遍感觉教材内容太多。因为没有适合的双语教材,我们选用的是MBA的英文书。但本科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同时英文材料的阅读本身对学生来说就不轻松,因此,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学内容太多,学习非常吃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
1.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紧紧把握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课程应以学习MIS知识为主,以学习英语为辅。
2.对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作进一步的调整,只保留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核心内容,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同时,在本课程中,尽量把专业词汇翻译出来,在专业外语课程中,也增加本专业的词汇介绍。
3.针对学生对课程进度要求不一的情况,在下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进行分班教学的改革实践:根据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自愿情况,分为A、B两组,开展进度不同的教学实践。
4.我们将增设一个学习网站,学生和教师可以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网上交流、教学信息的反馈收集以及资料共享。
四、结束语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无论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还是对教师专业知识讲授的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不但完全可以达到用中文讲课的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只进行了一学期的双语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没能完全达到预期值,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调研,并对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做进一步的改进。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10-0602130。
参考文献
[1]何晓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07(2):140-141.
[2]Stephen Haag, Maeve Cummings, and James Dawkin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国锋,桑继耀.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12):107-108.
[4]王彦春.MIS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大连大学学报,2002(3):38-40.
[5]宋春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133-136.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双语教学 教学改革
一、双语课改革的背景
管理信息系统是教育部批准的工商管理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是为满足我国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课程。MIS是我校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伴随信息时代的技术进步,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速度愈来愈快。而在信息管理这个领域的最新资讯和技术基本上都来自发达国家,这使得读懂信息管理方面的一些外文资料成为本专业的本科学生加深对这门课程知识的认识、提高对最前沿知识的把握所必需的技能。
应试教育下的中国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只是机械的背单词、做习题,而不是在实践中应用,更谈不上把英语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去理解和体会了。双语教学对于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高大学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受到了国内高校的普遍重视。目前国内各大高校已相继把双语课程作为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双语课列为必修课程加以强调。鉴于此,有必要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双语教学。但据我们调查了解,只有少数高校(如复旦大学)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采用了双语教学,并且教学效果较好。对于管理信息系统这门课程的汉语教学,已经有不少的教改经验,但在双语教学方面还是一片空白。如何进行这门课程的双语教学,如何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如何让学生从双语教学中受益更多,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双语课教学改革的内容
1.教学对象的选择
我们在之前进行了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改革试点,效果较好。结合各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最终,我们又对信息管理专业的学生推出了此门课程的双语课教学改革。原因有两点:一是该专业的学生已经掌握和积累了必要的前期知识,如已经学过了数据库原理、编程语言等技术类课程,也学习了管理学原理、运筹学等管理类课程,学生对MIS课程本身的知识点很容易掌握,完全有能力理解课程内容;二是这些学生英语有一定的基础,一般都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有些同学还通过了六级英语考试,但是他们对专业英文文献的阅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信息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尽快了解和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和手段,因此,阅读相关英文资料就显得很重要。这两方面的因素为我们实施双语教学奠定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语言基础。
2.双语课与专业外语课的课程设置
双语课不等同于专业英语课程,专业英语是“学”英语,而双语是“用”英语。同时专业英语也应与双语教学结合起来:前者为后者打好基础,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和专业知识。我们的专业外语课程是在大三的上半学期开设的,主要介绍专业词汇和语法;而MIS则在大三下学期开设,主要是运用英语知识来扩展专业知识面、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同时加强专业英语词汇及用法的学习。二者有一定关联而非各自独立,这样,不但营造了学习氛围还能巩固和延续英语学习。为此,管理信息系统的授课教师和专业外语的授课教师共同修订和完善了两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相互沟通,充分体现了教研室的紧密协作精神,不但两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承前启后的关系,让学生感到知识的继承和连贯,也减少了学习阻力和困难,增加了学习兴趣。
3.对教学内容的选择
一本好的教材对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学生知识的掌握非常重要。由于针对本科生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没有合适的双语教材;同时为保证双语课的教学目的之一,即对英语的熟练应用,我们采用的是MBA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此外,由于双语课程的教改初衷是让同学们及时掌握最新的管理信息和技术手段,同时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我们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网络上、学校图书馆的外文资料库EBSCOhost等,收集、翻译与课程相关的最新英文资料,把这部分资料作为补充案例进行阅读和理解,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新东西,又能锻炼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
4.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以课堂授课、案例讨论为主。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对英文教材和资料,配以了适当的中文翻译:如对课本的内容,主要给出每段的主旨大意;对生僻单词和理论,给出中文解释;对讨论的案例,则主要给出整篇文章的大意、标出专业词汇,鼓励学生自己阅读,同时动员英语较好的同学与其他同学组成学习互助小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为了使双语课程不至于太枯燥,也为了照顾部分英语较差但努力学习的学生,我们有选择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每次上课之前,就已经给学生布置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这些材料大部分是学生收集的、感兴趣又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先自行了解案例内容,然后根据教师布置的问题(结合每章的教学内容)思考、组织语言,课堂上可进行英文和中文交流。
5.作业与考试
平时作业一般采用“准备案例—课堂讨论—当场打分”的方式进行,以此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又无形中加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监督和管理。
期末考试采用开卷笔试的方式进行考察。由于命题非常灵活,在教材中难以找到现成的答案,必须通过自己的筛选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这样有助于学生全面学习和领会该门课程的重点,避免死记硬背,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考试中,除了英汉互译之外,所有题目都是用英文来命题。答题中,允许学生使用中文回答,但鼓励学生尽量采用英文作答,比如某题中文答题的分值为5分,而英文答题的分值就可以达到10分。这样,不但解决了部分虽然英语较差但对课程掌握较好的学生考试成绩过低的问题,还能促进部分好学的学生努力提高英语水平。
三、教学改革反馈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感到MIS双语课的教学改革效果基本满意。在期末,我们给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学生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评价。最后,我们对收到的有效回复(收回共49份)进行统计分析(表一)。

虽然我们的教学成果得到了大部分同学的肯定,但通过对调查表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主要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部分学生感觉对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楚。跟学生交流之后,我们发现,学生们把重心放在了英语的学习上,把双语课当成了英语课;由于没有双语教学经验,教师也把精力过多地放在英语的教学上,在课程教学中有些本末倒置。
2.学生们普遍感觉教材内容太多。因为没有适合的双语教材,我们选用的是MBA的英文书。但本科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不到位,同时英文材料的阅读本身对学生来说就不轻松,因此,学生们普遍反映教学内容太多,学习非常吃力。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如下的改进措施。
1.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紧紧把握教学目的,正确引导学生:课程应以学习MIS知识为主,以学习英语为辅。
2.对所选教材的教学内容和体系作进一步的调整,只保留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核心内容,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同时,在本课程中,尽量把专业词汇翻译出来,在专业外语课程中,也增加本专业的词汇介绍。
3.针对学生对课程进度要求不一的情况,在下阶段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进行分班教学的改革实践:根据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自愿情况,分为A、B两组,开展进度不同的教学实践。
4.我们将增设一个学习网站,学生和教师可以就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网上交流、教学信息的反馈收集以及资料共享。
四、结束语
通过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双语教学改革实践,我们发现,无论是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还是对教师专业知识讲授的能力,都是一个考验。但只要采用适当的方法,教师不断提高驾驭英语和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用双语进行专业课的教学不但完全可以达到用中文讲课的目的,而且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由于只进行了一学期的双语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不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也没能完全达到预期值,还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调研,并对教学改革的阶段性成果做进一步的改进。
本文系西南科技大学教学改革研究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10-0602130。
参考文献
[1]何晓兰.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探究[J].内江科技,2007(2):140-141.
[2]Stephen Haag, Maeve Cummings, and James Dawkin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张国锋,桑继耀.管理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郑州纺织工学院学报,2001(12):107-108.
[4]王彦春.MIS教学改革与实践创新[J].大连大学学报,2002(3):38-40.
[5]宋春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J].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6(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