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一种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创造力的授课模式。数学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实践活动”,在老师的引导下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多元化的有效评价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 实践活动 引导 主体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43-01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普通的数学课,注重的是营造数学情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能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通过构建和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情境、模型和过程,将数学思维、理念和方法寓干其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增强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理论水平。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活动过程的实践性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通过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与碰撞,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修养。
1.2 活动方式的实践性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数学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等。
1.3 活动目的的实践性
与普通的数学课程相比较,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普通的数学教学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数学教科书所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本知识,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性学习则超越了书本,打破了固有的框框,密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的是老师引导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老师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结合课程所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专门为学生设计,便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角色由过去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这要求老师自己不仅要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而且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前设计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情景和内容。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考验和挑战,也一种尝试和创新。课前,老师是准备者,是总体设计师,课上,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老师可根据事前的设计,抛出现象,让学生去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去动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突出的是学生主体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面参与,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学生,是让学生去实践、去分析、去归纳、去思考、去整理、去讨论、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老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围绕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鼓励、启发、引导、指导,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活动中,获得了哪些心得和体会,是否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和意见等。老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逐步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的是有效评价
有效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与普通的数学教学相比,这一点更为重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强调的是对学生获得结果的体验过程的评价,它在注重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更注重尊重多元,鼓励学生的个性思想和表达方式,倡导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学生表现自己学习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其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校外辅导员和旁观者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与维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识的言语、恰当的激励、巧妙的点拨,都会让学生产生满足的心理、愉悦的心情、探究的动力,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得自信,从而增强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利用好数学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
【关键词】数学 实践活动 引导 主体 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243-01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同于普通的数学课,注重的是营造数学情景、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活动的过程,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能挖掘学生的智慧和潜能,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如何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职业学校的数学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1、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强调的是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通过构建和设计数学实践活动的情境、模型和过程,将数学思维、理念和方法寓干其中,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体验与数学息息相关的生活,增强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理论水平。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1 活动过程的实践性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全过程,在亲身体验中,帮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通过感性与理性的交融与碰撞,自觉地把直接经验学习和间接经验相结合,从而增强学生的数学修养。
1.2 活动方式的实践性
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实践性学习,通过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操作性学习等多种实践性学习活动,对数学教学空间和教材加以拓展,改变数学教学中传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勇于实践、积极探究、大胆质疑、调查研究、实验论证、合作交流等。
1.3 活动目的的实践性
与普通的数学课程相比较,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学习活动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数学修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在普通的数学教学中,练习、操作,甚至实践,都难以真正超越特定的数学教科书所固有的知识体系,都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书本知识,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实践性学习则超越了书本,打破了固有的框框,密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综合实践能力。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注重的是老师引导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老师基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兴趣,结合课程所要求掌握的数学知识,专门为学生设计,便于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此过程中,老师的角色由过去的管理者变为组织者。这要求老师自己不仅要对数学知识熟练掌握、运用自如,而且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学生意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提前设计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情景和内容。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对老师来说既是一种考验和挑战,也一种尝试和创新。课前,老师是准备者,是总体设计师,课上,老师是引导者、参与者。老师可根据事前的设计,抛出现象,让学生去观察,从中发现问题,去动手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突出的是学生主体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全面参与,活动的真正主体是学生,活动的绝大部分时间属于学生,是让学生去实践、去分析、去归纳、去思考、去整理、去讨论、让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客观分析与辨证思考,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体会。
老师在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应围绕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况,进行鼓励、启发、引导、指导,为学生创设各种有利于实践、体验的环境,关注学生是否真正融入到活动中,获得了哪些心得和体会,是否有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和意见等。老师应及时为学生提供信息、启发思路,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逐步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以学生为核心的实践课程。
4、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关注的是有效评价
有效评价是上好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环节,与普通的数学教学相比,这一点更为重要。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强调的是对学生获得结果的体验过程的评价,它在注重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同时,更注重尊重多元,鼓励学生的个性思想和表达方式,倡导对问题的解决有不同的方案。学生表现自己学习的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其评价的主体也是多元的,领导、教师、学生、家长、校外辅导员和旁观者都可以作为评价者。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重在发现和肯定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创造和实践,激励与维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赏识的言语、恰当的激励、巧妙的点拨,都会让学生产生满足的心理、愉悦的心情、探究的动力,让学生在积极的评价中获得自信,从而增强活动的效果,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能力的提升。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数学老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利用好数学综合实践课这块教学阵地,不拘泥于教材,开放课堂,创造性地开展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