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损伤介导的骨髓衰竭小鼠模型的建立

来源 :中华血液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免疫损伤介导的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小鼠模型进行改良研究,为其发病机制和治疗提供研究平台.方法 Balb/c小鼠(受鼠)经5.0 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入5×106个DBA/2小鼠(供鼠)的淋巴结细胞,观察外周血细胞、骨髓组织切片、骨髓单个核细胞计数、血清IFN-γ水平和调节T细胞(Treg)等指标.结果 照射和淋巴结细胞输入可迅速导致Balb/c小鼠外周血三系严重减少,在输入供鼠淋巴结细胞后第14天最低,第28天仍呈三系严重减少,无恢复迹象.第14天骨髓组织切片出现骨髓增生极度减低、造血细胞罕见、脂肪细胞填充等表现.至第28天均未出现改善.血清IFN-γ浓度于第6天[(170.0±17.0)ps/ml]明显升高,为正常水平[(27.7±7.1)ps/ml]的6.3倍,随后逐渐下降至正常;Treg数量先降低,后逐渐上升,第21天[(3.38±0.52)%]基本恢复正常水平[(4.04±0.44)%];在第14天检测Foxp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受鼠进行放射性核素照射和供鼠淋巴结细胞输注,模型小鼠的各项检测指标均达到骨髓衰竭的诊断标准,符合骨髓衰竭的细胞免疫损伤的发病特点,可作为深入研究骨髓衰竭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小鼠模型。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