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俗话说:“积一千,累一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良好习惯一旦形成,他的思想就会得到解放。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但可以取得好成绩,而且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应当重视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内容浸润着人文的色彩,传承着人类文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提高阅读教学实效是新课程以来广大一线教师不懈的追求。
关键词 学习习惯;写字习惯;阅读习惯;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83-01
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并给人以启迪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本人在教学中善于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摸索、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为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下一步的工作更能顺利地开展,特作如下的总结。
本学期我首先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关注学生写字姿势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確的写字姿势,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并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训练。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写字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即一尺、一寸、一拳。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平时,有阶段性地进行比赛,并在班上的学习园地张贴,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爱读,多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采集本。要求学生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对于课内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课外阅读要养成边读边做笔记的习惯,把好词佳句摘抄在采集本里,并在写作中。对于这样的做法,学生们的阅读热情较高,家长们也非常支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内引路 课外延伸
课本中各种文体的讲读课文,是很好的阅读范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学到了怎样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等阅读技巧,因此我采用范文引路,搭一座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进一步开拓视野,深化知识,思想也从中受到熏陶。如课文《李四光》是侧重于写人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侧重一记事,学习之后,课外阅读讲战斗英雄的故事、写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文章来加深体会。再如,学了《赤壁之战》一课,课外读《三国演义》;学了童话故事,课外再自读童话故事书;等等。根据课文内容找相关的书报阅读,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走进“大阅读课堂”
“走进大阅读课堂”,就是开辟语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能力。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或者自己带来。
平时,每节语文课前我总会先花几分钟读一篇好文章或谈一谈读书收获,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每节课轮流一人上台讲最近的读书心得,人人做到课后自觉看书。每周检查一次采集本,每月定期 开一次读书汇报主题会,出一期自己当主编的读书手抄报。这样,把学生带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培养阅读习惯才不流于可有可无的形式。
三、大胆练笔,促进阅读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反之,作文又可激发阅读,促进阅读。因此,要抓住读写之间的联系,发挥阅读与作文的内化作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如看完一本好书要求学生做好笔记:(1)书的主要内容;(2)书中好词、佳句;(3)读后的收获。相信如此的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得到不断的提高。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下一步的努力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客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这将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并慢慢引导学生如何学好这一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德芳.欲成才先成人——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
[2]黄海红.万丈高楼平地起——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6).
[3]蒋正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0(4):30-30.
[4]何丽阳.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外阅读:中下,2013(2):75-75.
关键词 学习习惯;写字习惯;阅读习惯;创新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83-01
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受益终身。并给人以启迪的意义。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本人在教学中善于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并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摸索、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成长,为此,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下一步的工作更能顺利地开展,特作如下的总结。
本学期我首先注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关注学生写字姿势的习惯,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齐,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有正確的写字姿势,以及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什么样的。并结合实际,进行反复的严格训练。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姿势正确是写字基本功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养成写字姿势“三个一”的习惯,即一尺、一寸、一拳。养成“提笔即是练字时”的习惯,不管在什么场合下写字,只要一提起笔来,就要一笔一画地写,认认真真地写,力求做到笔画清晰,间架合适,行款整齐,平时,有阶段性地进行比赛,并在班上的学习园地张贴,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真正爱读,多读。阅读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要求每个学生都有一本采集本。要求学生讲究阅读的质量,也就是说要在“懂”字上下功夫。对于课内阅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思想、情感的熏陶。课外阅读要养成边读边做笔记的习惯,把好词佳句摘抄在采集本里,并在写作中。对于这样的做法,学生们的阅读热情较高,家长们也非常支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不断的提高。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课内引路 课外延伸
课本中各种文体的讲读课文,是很好的阅读范文。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学到了怎样理解文章内容的方法等阅读技巧,因此我采用范文引路,搭一座通向课外阅读的桥梁,进一步开拓视野,深化知识,思想也从中受到熏陶。如课文《李四光》是侧重于写人的,《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侧重一记事,学习之后,课外阅读讲战斗英雄的故事、写周总理丰功伟绩的文章来加深体会。再如,学了《赤壁之战》一课,课外读《三国演义》;学了童话故事,课外再自读童话故事书;等等。根据课文内容找相关的书报阅读,这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的有效途径。
二、走进“大阅读课堂”
“走进大阅读课堂”,就是开辟语文第二课堂,培养学生自觉读书的能力。每周开设一节“课外阅读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换,或者自己带来。
平时,每节语文课前我总会先花几分钟读一篇好文章或谈一谈读书收获,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然后再让学生每节课轮流一人上台讲最近的读书心得,人人做到课后自觉看书。每周检查一次采集本,每月定期 开一次读书汇报主题会,出一期自己当主编的读书手抄报。这样,把学生带入了更广阔的学习天地,培养阅读习惯才不流于可有可无的形式。
三、大胆练笔,促进阅读
阅读是作文的基础,反之,作文又可激发阅读,促进阅读。因此,要抓住读写之间的联系,发挥阅读与作文的内化作用,不断提高阅读能力。如看完一本好书要求学生做好笔记:(1)书的主要内容;(2)书中好词、佳句;(3)读后的收获。相信如此的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水平一定得到不断的提高。
当前,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学生在阅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时,会接触到大量的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语句、段篇,只有熟记在心,才能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或涌流于笔下。
下一步的努力是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客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过程,这将作为一个重点来研究,并慢慢引导学生如何学好这一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德芳.欲成才先成人——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3).
[2]黄海红.万丈高楼平地起——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46).
[3]蒋正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2010(4):30-30.
[4]何丽阳.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实效——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J].课外阅读:中下,2013(2):7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