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强震活动的多层次动力源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lwfpa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云南地区多层次动力过程作了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 ,若以两大板块之间在边界上的相互作用为最高层次的动力作用 ,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动力作用过程 :(1)印度板块和亚欧板块两大地壳板块在喜马拉雅碰撞带东部弧顶和东翼相互作用产生的边界动力源对云南地区产生的直接影响和间接作用 ;还有菲律宾海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北西西向的推挤 ,通过华南地区对云南东部的间接作用 ,构成了云南地区现代构造运动第一层次动力作用 ;(2 )以康滇菱形断块为主体 ,包括川青断块、滇西南断块带等板内断块的整体向南南东—
其他文献
用云南地区1992~2001年的39次破坏性地震中的受灾人口、无家可归人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与震级拟合,得到云南地区震级与这三者的关系曲线及表达式。用云南地区某地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震区的人口密度与云南地区人口密度之比)对前二式加以校正,即可预先评估当该地发生某级破坏性地震时的受灾人口和无家可归人数;用云南地区某地的人口密度加权系数和发震时段的人员户外系数,对第三式加以校正,则可以预先评估该地发生某级
介绍了利用eZ80F91Flash微控制器实现地震前兆仪器的网络化功能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微控制器与前兆仪器的嵌入式连结方案,满足了前兆仪器网络化的要求。
主要介绍了利用地脉动观测点地表处水平和竖向分量频谱幅值比 (H/V)来估算场地卓越周期的方法 ,以及地脉动观测在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 ,并给出了上海市浦东及浦西多个测点的实测计算结果。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高职院校的办学定位和职业特征决定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与企业结合才能突显"职业"与"行业"的特点,而加大校企文化融合
通过对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5.3级地震现场41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此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及有关参数,分析了场地条件、震害异常原因及各类房屋、生命线工程、水利设施、沼气池等的震害特征和地质灾害特点,并提出了帮助灾区恢复重建的建议。
对比了云南台网中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观测测定的地动位移和震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两者的差异,认为同一台址的数字与模拟仪器测得的震级基本一致。
利用云南多震区的地面气温资料对上世纪 90年代在云南发生的中、强震及在周边发生的强震进行了分析研究 ,发现中、强地震前热异常现象 (震中附近地面气温月距平值即ΔTij≥ 1 0成片出现 )是普遍存在的 :强震前震中及相邻地区春季回暖明显早于其相临年份 ;与卫星遥感OLR资料相比地面气温资料有其自身的优点。
在分析2005年8月5日云南会泽5.3级地震构造背景的基础上,利用图像分析方法,研究了该地震序列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序列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震区地震构造的形态组合及活动方式。
一般认为断层有一定的隔震作用 ,但是也有不少震害表明断层附近的破坏反而比较严重。为探讨其中机理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别建立包含不同倾角无厚度断层的场地模型 ,并分析了在各种频率入射波的作用下该场地的动力反应。计算结果表明 ,断层对场地的动力反应有一定的放大作用 ,特别是当入射波的频率与场地的基频接近时 ,放大效应更为明显。计算结果还表明 ,断层的倾角对场地的动力反应也有影响 ,随着断层倾角的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