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直受到关注,这充分表明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现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在新课程改革背景的推动下,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再一次被推到教学探索的风口浪尖;另一方面,由于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有些过于倾向形式主义,这样一来便与有效性教学的价值旨归相背离,甚至对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造成不利影响。所以,要结合客观的角度来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理论误解和事件误区进行审视与反思,这对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提高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39-0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情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一个小学教师的数学公开课为例,在开课指出教师热情且让人为之期待的说到:“同学们,今天有大家喜爱的喜羊羊陪大家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这样一来便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开课之初成功地被提起,乍一看了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头,但是课程进行慢慢地下去后就会发现越来越令人感觉乏味。第一,喜羊羊剪纸画与复习题;第二,喜羊羊剪纸画与例题;第三,还是喜羊羊剪纸画与巩固练习;第四,仍然是喜羊羊剪纸画与课堂总结。将喜羊羊的剪纸画重复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单调甚至构不成情境创设。这种所谓的“情境”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2.合作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数合作学习并未起到什么实际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四次合作,就这几次合作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否又真的从中获取了知识呢?追根究底还是在于教师未能全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将“合作”误认为是“合并”,认为将学生聚集在一起便会使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合作,而未能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或者适合合作性的学习,以及小组的人员分配是否合理等问题。合作性教学不能只使其表面看上去活跃,还要使其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火花,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其实质意义。
3.自主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推动下自主探究式教学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适合给学生进行自行探索,有些知识点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来进行自行探索是不能得到全面理解的。例如,让学生以已学的乘法竖式为基础来对除法竖式进行自主探索,首先,乘除法竖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其次,学生尚未接触过除法竖式;再次,尽管课本有知识讲解,却也未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理解。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并不能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对知识产生负迁移。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主题。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便成了被动的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初衷。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根据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下面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
课堂上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在促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树立。合作学习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每个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二是要明确学习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该知识点需要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或通过小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与交流方式;四是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意见以促进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知识,不留疑点;五是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因此,合作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促使其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强化,若能将之运用到课外,势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更为积极的效果。
2.情境教学
为了促进既定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境教学要以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并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与场景引入其中,从而使原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化。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还能帮助学生们更为准确地学到课堂知识。再者,在采用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情境的目的性以及有效性,且避免其流于形式。创设有效情境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3.自主探究学习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若要使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稳定拿捏自主探究教学的“度”。由于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自主与引导,过程与结果,放与收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上要注意结合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充分贯彻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夏俊生,数学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M].江苏:河海大学也版社,1998
[2]张楚廷,数学方法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039-01
一、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1.情境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下面以一个小学教师的数学公开课为例,在开课指出教师热情且让人为之期待的说到:“同学们,今天有大家喜爱的喜羊羊陪大家一起上课,大家开心吗?”这样一来便使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开课之初成功地被提起,乍一看了的确是一个不错的开头,但是课程进行慢慢地下去后就会发现越来越令人感觉乏味。第一,喜羊羊剪纸画与复习题;第二,喜羊羊剪纸画与例题;第三,还是喜羊羊剪纸画与巩固练习;第四,仍然是喜羊羊剪纸画与课堂总结。将喜羊羊的剪纸画重复地出现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单调甚至构不成情境创设。这种所谓的“情境”只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课堂教学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2.合作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
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教学方法,然而大多数合作学习并未起到什么实际性的作用。例如,在进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了四次合作,就这几次合作占用了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但是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是否又真的从中获取了知识呢?追根究底还是在于教师未能全面地理解合作学习,将“合作”误认为是“合并”,认为将学生聚集在一起便会使学生进行自主讨论与合作,而未能考虑教学内容是否需要或者适合合作性的学习,以及小组的人员分配是否合理等问题。合作性教学不能只使其表面看上去活跃,还要使其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火花,从而使合作学习发挥其实质意义。
3.自主探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教育的推动下自主探究式教学也在如火如荼的展开着,但这并不表示所有的数学知识点都适合给学生进行自行探索,有些知识点以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来进行自行探索是不能得到全面理解的。例如,让学生以已学的乘法竖式为基础来对除法竖式进行自主探索,首先,乘除法竖式之间并不存在必然联系;其次,学生尚未接触过除法竖式;再次,尽管课本有知识讲解,却也未必能促进学生的全面理解。这样的自主探究学习并不能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对知识产生负迁移。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都是必不可少的教学主题。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那么课堂变成了教师的独角戏,学生便成了被动的观众,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初衷。为了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提升,根据上述所提出的问题下面提出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
课堂上进行合作性的学习在促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发挥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探究意识与合作精神的树立。合作学习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配,每个小组成员要分工明确;二是要明确学习内容有无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即该知识点需要小组讨论共同解决或通过小组学习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三是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与交流方式;四是需要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为学生提供学习意见以促进学生能够全面理解知识,不留疑点;五是需要教师适当地引入一些课外知识,因此,合作学习不仅仅指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合作,还包括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中的合作学习促使其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进一步强化,若能将之运用到课外,势必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更为积极的效果。
2.情境教学
为了促进既定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境教学要以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并将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氛围与场景引入其中,从而使原来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生动化。同时还有利于增加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还能帮助学生们更为准确地学到课堂知识。再者,在采用情境教学时要充分考虑情境的目的性以及有效性,且避免其流于形式。创设有效情境教学也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手段。
3.自主探究学习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出发的自主探究式学习对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若要使自主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其教学作用,这就需要教师能够稳定拿捏自主探究教学的“度”。由于并非所有的知识点都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所以教师要充分把握自主与引导,过程与结果,放与收之间的关系,促使学生的自主探究具有实际意义。
总之,在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上要注意结合实际中所存在的问题,并且充分贯彻新课标下的教学理念与目标,从而具有针对性的提出一系列相关策略。
参考文献
[1]夏俊生,数学思想方法与小学数学教学[M].江苏:河海大学也版社,1998
[2]张楚廷,数学方法论[M].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3]高兆宏,张晓宜.创新教育新探[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