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我国,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学生构建的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有效的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能效性,并且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首先,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六人为一个小组,采用拼桌围坐的形式。小组成员的构成由他们的英语学科的学习情况而定。小组中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有的听力失分较少,有的擅长英语口语交流,有的能够写一手好的英语文章,还有的对于文章的阅读及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搭配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这样搭配分组的形式为组和组之间的竞争,创设了更加公平的宽松环境。
其次,选好每个小组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并合理安排其他小组成员的分工。作为组长,他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工作魄力,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组内的交流与合作,指派本组成员展示学习成果,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检查收发组员的学案和作业,协调组员之间的不同意见。小组成员则根据自己的特长,负责英语学科中学习材料的收集、整理、总结等程序,做到人人参与合作,人人有所收获。
最后,适时进行组间调整。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活动安排的不同,原有的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以临时拆散,采用学生随机组合,有时也可以是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新的小组互助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小组的机动性,而且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拥有不同学习经历和能力的新搭档进行合作,也预防了“小集团”的形成。例如,在进行Module 5 Unit 3 Reading “Science and Nature”的学习时,我让学生根据他们对于克隆动物及人类胚胎的支持或反对意见,以及支持或反对的原因随机组合,并以此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堂课既生动又有实效,学生在新的小组中同样达到了有效互助合作的良好效果。
三、小组合作如何促进高效学习
1.注重教师全程参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在备课环节要选择精当的合作探究主题。教师要用心设计出合作探究的主题、目标、要求、时间、方式以及反馈形式等关键环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讲解教学重难点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充分地进行讨论或者辩论,讲述并汇总他们的讨论成果,这样做能使很多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讲解学生有疑问或者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产生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多向思维和求异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小组合作不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教师还要负担起点拨和管理的职责,保障小组合作时的纪律和秩序,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2.合作得法,形式多样
我认为要使合作得法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规则明确,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参与均衡。每个小组都要制定一定的规则,有明确的分工、严明的纪律、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关于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倾听,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的重要方法;参与均衡,是要保证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设置有梯度的任务,我认为是调动学生参与均衡的一种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小组合作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尝试演唱英文歌曲、猜谜语、表演话剧、排练电影对白、小品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小组合作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设立多种奖项。除了常规的给予加分扣分外,设立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和增强小组之间竞争力的一些奖项,尤为重要。例如互助合作奖、进步优胜奖、英语最佳演讲和辩手奖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样做使小组合作中的每个成员更有干劲和目标,组间的竞争更加常态化和健康化。
总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尽其所能,结合本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总结,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巩固教学成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陈剑平)
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在我国,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以学生构建的小组为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通过教师指导和小组成员之间展开积极有效的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的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能效性,并且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
二、小组合作如何分组
首先,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六人为一个小组,采用拼桌围坐的形式。小组成员的构成由他们的英语学科的学习情况而定。小组中每个学生各有所长,有的听力失分较少,有的擅长英语口语交流,有的能够写一手好的英语文章,还有的对于文章的阅读及理解有着自己独特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搭配分组有利于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相互帮助,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提高;这样搭配分组的形式为组和组之间的竞争,创设了更加公平的宽松环境。
其次,选好每个小组的组长,明确组长职责,并合理安排其他小组成员的分工。作为组长,他应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和工作魄力,能够积极有效地组织组内的交流与合作,指派本组成员展示学习成果,提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检查收发组员的学案和作业,协调组员之间的不同意见。小组成员则根据自己的特长,负责英语学科中学习材料的收集、整理、总结等程序,做到人人参与合作,人人有所收获。
最后,适时进行组间调整。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活动安排的不同,原有的较为稳定的小组可以临时拆散,采用学生随机组合,有时也可以是自愿组合的方式,进行新的小组互助合作。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小组的机动性,而且使每个学生有机会学习如何与拥有不同学习经历和能力的新搭档进行合作,也预防了“小集团”的形成。例如,在进行Module 5 Unit 3 Reading “Science and Nature”的学习时,我让学生根据他们对于克隆动物及人类胚胎的支持或反对意见,以及支持或反对的原因随机组合,并以此进行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由于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这堂课既生动又有实效,学生在新的小组中同样达到了有效互助合作的良好效果。
三、小组合作如何促进高效学习
1.注重教师全程参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
首先,教师在备课环节要选择精当的合作探究主题。教师要用心设计出合作探究的主题、目标、要求、时间、方式以及反馈形式等关键环节。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在讲解教学重难点的时候,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各层次的学生充分地进行讨论或者辩论,讲述并汇总他们的讨论成果,这样做能使很多学生理清知识脉络;在讲解学生有疑问或者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竞争意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对于产生的问题有新的认识,同时发展他们的多向思维和求异创新精神。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注意小组合作不只是学生之间的合作,也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密切合作。教师还要负担起点拨和管理的职责,保障小组合作时的纪律和秩序,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2.合作得法,形式多样
我认为要使合作得法应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规则明确,独立思考,学会倾听,参与均衡。每个小组都要制定一定的规则,有明确的分工、严明的纪律、解决问题的途径等。关于独立思考,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动探究能力,以及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会倾听,是一个人向另一个人学习的有效途径,是保持良好的人际沟通的重要方法;参与均衡,是要保证每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设置有梯度的任务,我认为是调动学生参与均衡的一种有效方法。除此之外,小组合作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可以尝试演唱英文歌曲、猜谜语、表演话剧、排练电影对白、小品等,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小组合作如何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需要及时、客观的评价,评价一定要坚持自评、互评和综合评定相结合。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和奖励办法。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要设立多种奖项。除了常规的给予加分扣分外,设立调动小组成员积极性和增强小组之间竞争力的一些奖项,尤为重要。例如互助合作奖、进步优胜奖、英语最佳演讲和辩手奖等。“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样做使小组合作中的每个成员更有干劲和目标,组间的竞争更加常态化和健康化。
总之,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我们应该尽其所能,结合本学科特点,科学、合理地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法和手段,在教学中不断创新和总结,以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巩固教学成果,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责任编辑陈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