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端显卡C位争夺再燃战火 NMDIA GeForce RTX3070Ti Founders Edlition测试

来源 :微型计算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chen1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何会有GeForce RTX 3070 Ti这款产品的面世?其实除了NVIDIA自身扩展、细化产品线的因素之外,更重要的原因还是NVIDIA在4500元级左右的中高端显卡市场上,缺乏RTX 30系产品。在这个价位的非光追游戏市场上,首发价格3899元的RTX 3070被AMD RX 6800“死死地”吃住。但显然NVIDIA是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的,于是顺着扩展产品线的势头,RTX 3070 Ti就这样来到了台前,并且挥剑直面RX 6800,开始了一场中高端显卡市场
  相对RTX3070规格小幅提升
  GeForce RTX 3070 Ti到底是一款怎样的产品?让我们首先来看看它的“硬”实力。
  作为新推出用于填补RTX 3070与RTX 3080之间产品缺漏的“急先锋”,从目前NVIDIA发布的产品进度来看,GeForceRTX 3070 Ti理论上应该是用于取代前一代的对位产品RTX2070 SUPER(图灵核心没有发布RTX 2070 Ti)。GeForce RTX3070 Ti仍然是基于NVIDIA Ampere架构打造,和RTX 3070一样采用的是面对主流市场的GA104核心,具体代号为GA104-400-A1,以400的小序号命名,是不是也意味着RTX 3070 Ti是GA104核心的顶头大哥?而相比面向高端市场的GA102核心,GA104核心在规格上有一定幅度的缩减。
  RTX 3070 Ti配置了48组Ampere架构的SM模块,理论CUDA核心数量最大为6144个。与早期发布的“兄弟”——GeForce RTX 3070相比,RTX 3070 Ti在SM模组数量上仅有2组的硬件规格优势,也就意味着RTX 3070 Ti相比RTX 3070在CUDA数量上多出256个。此外,1 92个第三代Tensor Core张量核心、48个第二代RT Core光追核心的配置也相对RTX 3070有小幅提升。在显存方面,相对于RTX 3070,RTX 3070 Ti的显存从GDDR6升级到了GDDR6X,容量仍为8GB,但速率方面得益于GDDR6X的优势,从14Gbps提升到了19Gbps,不过位宽仍然限制为256-bit,这样其显存整体带宽为608G B/s,相比RTX 3070仍有不小提升。从规格的对比上来看,RTX 3070 Ti相对于RTX3070来说只能算是有小幅度提升,根据经验判断的话,二者之间的性能差距大约会在5%左右。不过再加上GDDR6X显存高带宽的加持,估计二者之间的性能差距应该会提高到8% -10%左右。
  再来看与RTX 3080的比较。坦白讲,这一代的3070 Ti与顶头大哥RTX 3080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首先在SM模块上,48组对68组,RTX 3070 Ti相比RTX 3080在CUDA核心数量上落后了2560个,再加上4GB GDDR6X显存容量的差距,可以预估的是RTX 3070 Ti与RTX 3080之间的性能差距有可能达到20%-25%,甚至更高。
  散热结构变化,“加长版”RTX3070
  从外观设计上来看,GeForce RTX 3070 Ti的风格与RTX3070几乎可以说是如出一辙,同样是冷酷与时尚并重的浓郁“全金属”风格,金属质感的香槟银配色外框搭配黑色硕大的散热片非常优雅,而S型的外框恰到好处地将散热结构切割成了两个部分。不过与RTX 3070采用正面同向双风扇的设计不同,RTX3070 Ti似乎回归到了RTX 3080的那种正反双风扇前吹后吸的结构。左风扇将热空气从超大的通风口支架排出,独立的散热鳍片引导气流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效果。外露的鳍片堆栈在视觉和功能上提升以气流为中心的设计,与一體式框架一起,增强稳定性,在保证空气阻力最小的同时使鳍片堆栈体积最大。另一侧的风扇从显卡正面吸入冷空气,并将热空气从显卡背面吹出。这种下进上出的散热思路跟RTX 3080、RTX 3080 Ti完全一致,也符合当前绝大多数机箱的散热风道设计理念。
  实测RTX3070Ti,1440p游戏毫无压力
  从规格上来看,RTX 3070 Ti相比RTX 3070来说有一定小幅度的加强。我们在之前测试RTX 3070时,3899元首发价格的RTX 3070被4599元的RX 6800在非光追游戏上压制得比较厉害,而偏偏NVIDIA在这个价位上的RTX 30系显卡是一片空缺。现在首发价格4499元的RTX 3070 Ti面世,不管是从价格定位还是性能跨度上来看,RTX 3070 Ti的“假想敌”都应该是RadeonRX 6800,因此RTX 3070 Ti与RX 6800之间的性能竞争,也是我们非常想要知道的。此外,RTX 3070 Ti与RTX 3070以及RTX3080之间到底存在多大的性能差距,这也是我们想要通过本次的实际评测解决的疑问。对现代应用来说,除了游戏之外,显卡的专业应用创作加速性能也同样被很多的消费者看重,RTX 3070 Ti在这一块市场上又有何表现呢?
  于是,带着这些疑问,我们对RTX 3070 Ti进行了一番深度的测试。
  在测试项目上,我们仍然是基于显卡评测的三部曲——3DMark测试理论性能,游戏测试游戏表现(分为光追游戏环境和非光追游戏环境两个部分),用专业应用软件或Benchmark来测试RTX 3070的创作加速性能。通过三个部分的综合表现,以此来综合判定RTX 3070 Ti的最终表现与市场期望。
  3DMark的理论性能测试结果基本在我们意料之中。相对于上一代的RTX 2070 SUPER,RTX 3070 Ti的平均理论性能领先程度超过了50%,远远地甩开了前者。相对于RTX 3080来说,RTX 3070 Ti的平均理论性能差距约为1g%_20%,而相对于RTX 3070来说,RTX 3070 Ti的平均性能增幅在8%左右。   与潜在的对手Radeon RX 6800相比,GeForce RTX3070 Ti在3DMark Fire Strike三项测试中有不同程度的落后,大约在1 5%,这也是此前多次测试中发现的RDNA2架构的传统优势项目。而在3DMark Time Spy测试中,RTX 3070 Ti基本上与RX 6800“握手言和”,RTX 3070 Ti在Tme Spy Extreme 4K分辨率测试下小幅度领先RX 6800,而在Time Spy -1440p分辨率测试下则小负对手。不过在涉及光追性能的两项测试中,RTX3070 Ti均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分别在Port Royal测试中领先RX 6800约14%,在DXR光追性能测试中领先幅度更是高达70%以上。
  由于当前光追游戏可说已经是大势所趋,因此综合3DMark测试结果来看,RTX 3070 Ti的成绩可以说是与RX 6800互有胜负,各有所长。
  非光追游戏测试
  在非光追游戏环境中,从测试结果来看,RTX 3070 Ti相对于RTX 3070的性能提升幅度比3DMark理论测试成绩要稍高一些,平均游戏性能领先在10%左右。不过相对于RTX 3080来说,RTX 3070 Ti在非光追游戏性能上仍有不小差距,平均性能落后25%左右。
  在非光追环境下,RTX 3070 Ti的游戏表现相对于价格稍高的RX 6800确实略逊色一点点。在6个非光追游戏测试上,RX6800在《杀手3》《极限竞速:地平线4》《刺客信条:英灵殿》以及《生化危机:村庄》4个游戏中领先于RTX 3070 Ti,但是在《尘埃5》《无主之地3》这两款游戏中,RTX 3070 Ti则反超了RX6800,整体来看,RTX 3070 Ti与RX 6800的非光追环境平均游戏性能差距在5%左右,RX 6800略占优势。
  光追环境游戏测试
  在不开启DLSS的前提下,我们选择了五款同时支持NVIDIA和AMD GPU的光追游戏对RTX 3070 Ti进行了体验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开启光追效果之后,RTX 3070 Ti相对于RTX 3070性能领先约10%。但是相对于RTX 3080来说,RTX 3070 Ti在整体性能上落后高达30%左右。如果说在非光追环境下RX 6800相对于RTX 3070 Ti还略有一点点优势的话,那么在光追环境下,RX 6800则表现得非常乏力,整体性能在1440p分辨率下落后30%,在4K分辨率下落后程度更是高达40%(除开4K光追环境下“爆显存”导致的测试结果相差无几的情况),可以说已经与RX 6800拉开了几个档次以上的性能差距。
  DLSS 光追,1440p全效轻松搞定
  可以看到,在开启DLSS之后,RTX 3070 Ti在光追环境下的游戏性能再次迎来了超级爆发。此前在1440p分辨率下无法达到流畅运行标准的几款游戏都达到了接近或超过60fps的绝对流畅标准线,比如《赛博朋克2077》《看门狗:军团
其他文献
过去的2019年可以说是5G元年,大多数手机厂商纷纷发布了自家的5G手机新品,但就去年发布的5G产品而言,除了华为Mate30系列占据Android阵营手机顶端外,显然还缺少一款能与之对标,且“Hold”住场面的旗舰机型。这不,三星在2月12日发布了全新的Galaxy S20系列手机,一直在Android阵营有打造“机皇”实力的三星,这次发布的5G新品手机有何亮眼之处昵?沿袭了S系列荣光的新品又内
在经过一系列的酝酿之后,装备有Skyla ke移动版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终于要大范围铺货了。相比桌面版而言,英特尔此次发布的Skylake移动版处理器异常_丰富,让人眼花缭乱。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已经对桌面版Skylake处理器有所了解,那么移动版本又会有什么,不同呢?面对这么多型号的处理器,我们又该如何选择对应机型呢?就此,我们将体验移动版Skylake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款处理器——Intel Co
在积攒了数年的设计经验之后,ROG玩家国度在游戏外设市场逐渐站稳了脚跟,推出的游戏鼠标、机械键盘、游戏耳机也得到了市场不错的反响。而在近期,ROG玩家国度再度推出了全新的旗舰级游戏鼠标—ROG烈刃2三模游戏鼠标。它作为ROG在鼠标领域耕耘数年之久的大成之作,定位也剑指目前高端游戏鼠标市场。那么它的性能、设计到底如何呢?是否能够满足ROG粉丝的需求呢?   耐看设计、用料丰富   作为新一代的旗舰级
从第一个现代集成电路诞生距今已有62年。这么多年以来,人们获得更高性能产品的方法一直没有改变,那就是使用更多的晶体管进行更高密度的计算。令人欣慰的是,半导体制造技术的发展支撑了集成电路对晶体管数量几乎无尽的需求,并诞生了摩尔定律这样业界统-的共识, 不断驱动计算能力一步步增强。但是,在Al计算进一步发 展后,人们发现Al计算对算力的渴求更胜以往。在半导体制造技术进步速度逐渐放缓的今天,如何进一步获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想必现在的小朋友压根就不缺少休闲工具了吧,动漫、玩具、智能手机、平板等都占据了他们的休闲时间。回过头想想80后和90后的休闲工具,往往一个小小的玩具就能让我们度过美好的一天,而现在这种悠闲快乐的日子仿佛离我们越来越远。直到最近我发现了这样一款智能产品——计客超级魔方(后文简称“计客”)。当魔方插上科技的翅膀,它能否打开我们尘封已久的记忆,带我们重回那个绞尽脑汁复原魔方的慵懒
近期,存储厂商金士顿旗下品牌针对专业用户推出了新款大容量内存—单条容量为32GB的HyperX FURYDDR4 3200雷电系列骇客神条。从外观上看,它与普通FURY DDR4內存相比没有明显不同。这款内存的散热片外形小巧,可以兼容各类CPU散热器,不会出现安装冲突。  颗粒方面,通过专业软件检测,我们此次测试的这款单条32GB容量产品采用双面16颗粒设计,内存颗粒来自美光科技,编号为“D9XP
网吧用户的预算普遍有限,在采购时常常青睐机箱电源套装。顺达魔霸808A机箱和速能450宽幅王电源原本单独销售,如今套装价格仅为315元,更加实惠。  顺达魔霸808A机箱采用0.7mm SECC电解镀锌板材,在机箱前面板靠上的位置提供了2个USB接口,1个麦克风接口和1个耳机接口,方便用户使用移动存储设备和耳麦,并且2个USB接口分布在两边,避免了插入移动存储设备出现冲突的情况。该机箱内部提供74
vivo TWS Neo  vivoTWSNeo和我之前聆听过的大多数音频品牌推出的真无线耳机在设计上都不一样,它有着和AirPods同属一类的半入耳式造型。没有深入耳道的导音管,而是在腔体一侧开孔,无须搭配耳塞套。通体高亮柔滑的表面处理工艺,手感细腻温润,搭配上特别的星际蓝配色,不论从视觉还是触感上,都带给用户一股“高级感”,此外它还提供了皓月白配色供消费者选择。  鹅卵石造型的充电盒延续了耳机
从技术上来看,2015年的内存领域亮点不多,没有什么跨越性的发展,上市产品所用的核心技术都来自于2014年及以前。但从产品的组成上来看,2015年对于内存行业来说却是变化非常大的—年。在2015年,统治内存行业近5年的DDR3内存终于开始慢慢走下舞台。而在Skylake处理器、Windows 10的推动下,DDR4内存的技术不仅更加成熟,其成本也越趋合理,终于在2015年下半年,我们看到了真正的4
在2009秋季InteI信息技术峰会上,芯片巨人正式公布了Nehalem架构下LynnfieId处理器的移动版本Clarksflel dl而cIarksfield就是英特尔移动版Core i7处理器的研发代号(详见本刊11月上《InteI移动处理器Corei7 820QM抢先测试》一文)。然而这一举措在行业中引发了一场激烈的争论一一笔记本电脑究竟有必要上Core i7吗?    没必要  lT经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