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人才专业技能体系研究

来源 :科学时代·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公安院校承担着为公安部门培养和输送具警务实战能力的电子取证专业人才的重任,构建一套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人才专业技能体系,用于对电子取证专业人才培养,有利于促进计算机取证办案水平的提高。文章提出以实战为导向的电子取证专业人才构建体系,并详细讨论了该体系的建设内容。
  [关键词]实战 计算机取证 人才培养 专业技能
   1 引言
   随着信息社会的推进,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及网络进行危害国家安全、网络诈骗、非法入侵与攻击等违法犯罪行为日益增长,计算机犯罪将是21世纪的主要犯罪形态。为了有效地打击计算机犯罪,公安部于1998 年正式成立了公共信息网络安全监察局,全面负责互联网安全监察管理工作。然而,长期以来,公安机关计算机专业人才匮乏,同时,很多新型的计算机取证设备刚刚引入公安机关,尚未在一线办案单位普及,再加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传统的电子取证方法和办案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案件侦查需要,因此,公安机关急需大量计算机取证专业人才。公安院校承担着为网络安全监察部门培养和输送具警务实战应用能力的电子取证专业人才的重任,因此,构建一套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人才专业技能体系,用于对电子取证、网络安全监察专业人才培养及一线干警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无疑是促进国内计算机取证办案水平和技术发展的最理想、最直接的方法。
   2 培养目标
   目前,一些公安院校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取证、计算机勘查、电子证据等相关课程,但课程建设、学科设置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普遍存在各种问题,授课质量不高[1]。公安院校的计算机取证人才培养目标不同于普通高校,普通高校计算机取证人才的培养目标是为高校和科研机构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司法部门培养打击计算机犯罪的技术人才,为公证机关培养计算机取证的公证人才[2]。
   而公安教育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3],具有特定的职业标准和素质要求。公安院校的计算机取证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网络安全监察、技术侦查等公安业务部门培养和输送具警务实战应用能力的电子取证专业人才,因此,人才培养应遵循“以实战为导向”的指导思想[4]。这是因为公安机关希望新录用的人民警察能够迅速地较为熟练地投入业务工作,尽量减少新警的培训时间;同时,公安机关也希望公安院校能够对在职的民警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能够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5]。由于警察是以技能为主的职业,因此在计算机取证人才培养目标上,应着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人才,以“实战性、实用性、实效性”作为公安教育培训工作的目的。
   3 专业技能培训体系
   计算机取证人才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强调实战技能的训练和实践教学过程的操作性、演练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一个完整的实战型电子取证人才专业技能训练体系应由三大部分构成:训练制度、训练课程体系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训练制度是基础,是规范训练活动,保证训练工作顺利进行的依据;训练课程体系是灵魂,是培养和提高取证人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的关键;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载体,是训练体系核心精髓的传达者。
   3.1 训练制度
   训练制度是整个训练体系的基石,是保证整个训练体系成功的关键。训练制度的内容应包括:①实战型电子取证人才培养目标。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分析网监、技侦等公安部门对电子取证技术人才的具体要求。②实战型电子取证人才训练计划制定。面向信息时代电子取证专业人才需求,构建以公安实战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目的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训练计划。③训练评估方法制定。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针对电子取证人才的知识结构和实战技能,制定一套科学的训练评估方法,进行效果评估,找出整个训练体系的不足之处,并不断修改、完善。
   3.2课程体系
   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不断追踪电子取证技术的前沿动态,来构建科学的电子取证专业人才课程体系。
   3.2.1 知识体系
   对于本科类的学生,属于学历教育类型,其知识体系结构应包括:①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如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原理等;②信息安全相关课程,如信息安全概论、入侵检测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等。③计算机取证的相关课程,如计算机勘查及取证、数据恢复技术、文件系统结构、反取证技术等内容。④公安业务课程,如侦查学计算机犯罪侦查、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
   对于体改生,在校学习时间2年,主要开设计算机取证相关课程以及公安业务课程,培养其实战技能。而对于短期培训的一线公安干警,主要开设计算机勘查及取证、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等公安专业技能课程,使其能胜任工作需要。
   3.2.2 实践体系
   电子取证专业人才实践体系构建应紧贴实战需要,制定一套规范合理的取证流程,确保电子证据固定过程中的有效性、合法性、完整性以及证据的关联性,可认证性、证据的抗破损性等,确保电子证据被法庭采信。同时, 应将电子取证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训练结合起来, 通过引入最新的计算机取证设备和数据分析软件,使学员掌握电子取证的基本技能及关键技术,为公安实战部门提供技能培训平台。
   电子取证专业人才的实践体系既要突出技术性,又要强调取证过程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电子取证专业人才应掌握的专业技术包括:数据恢复技术、网络取证技术、手机取证技术、各种存储设备取证技术等;同时,还应掌握相关电子取证工具软件的使用,以及公安部认证的相关电子取证设备的使用。
   3.2.3 教材建设
   由于计算机取证专业人才的培养起步较晚,因此教材比较匮乏,特别是实战性强的教材少见。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追踪国内外计算机取证与反取证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到公安 业务部门调研,收集大量典型案例,吸取一线计算机取证专家的经验和意见,使编写的教材结构合理,体系完整,教材内容应不断跟随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发展而更新,同时又能满足一线实战需要。
   3.3 师资队伍建设
   计算机取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有丰富的理论功底和丰富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实现公安教育实践体系贴近实战的智力和人才要素,也是提升公安院校实践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
   3.3.1 老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迅速,要求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熟悉新一代操作系统的内核架构、新的存储技术和信息安全技术,了解计算机取证领域新的研究成果,掌握应对计算机犯罪的新技术和新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同时教师应该具备较为丰富的公安实战经验。这就要求教师应定期到公安一线部门实习调研或挂职煅练,从实践中掌握警务实战技能,也可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应用或指导实战, 从而验证其可靠性。教师经过实战,可以将掌握的实践技能和案例加以归纳总结和提高,充实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授课的实用性,还能在实战中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公安院校还可借鉴国外警察院校的教师选拔制度,选拔实战经验丰富的一线民警,充实教师队伍,或聘请他们到学校短期授课。
   3.3.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从以教为主转向以练为主,从理论教学为主转向以技能训练为主,通过模拟演练和实战演练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战技能。要使公安教育训练体系贴近实战的现代化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除使用案例教学法外,还应开展模拟训练教学,注重贴近实战的技能训练。模拟训练教学法是一种设置模拟环境,由教师组织、学生扮演模拟环境中的角色,从事现场勘查、电子数据收集、电子数据分析、电子证据提取等计算机犯罪侦查的警务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实际警务技能。同时,公安院校还可开发网上模拟训练平台, 将该平台与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等教学环节紧密相连,进行分层次、分步骤模拟训练,培养学生贴近实战的思维能力和专业技能。
   3.3.3 建立电子取证实习基地
   由于计算机取证专业技术人员不仅要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专业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熟悉计算机犯罪的特点、规律及发展趋势,因此,应建立与公安部门之间的长效合作机制,建立学生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计算机犯罪案件的侦查、取证等工作,使学生快速掌握计算机取证流程,熟悉取证工具、设备的使用,积累工作经验;同时,由于学生思维活跃,富有创新精神,他们在工作中可以不断完善取证方法,提高公安机关的取证效率。
   4 结束语
   总之,通过追踪计算机取证技术的前沿动态,探索建立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实战型计算机取证专业人才技能训练体系,为一线公安部门培养和输送高水平、高素质的计算机取证专业技术人才,是实现信息时代科技强警的需要,也是公安院校丰富学科建设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鸿杰. 公安院校电子证据课程基础建设与教学改革[J]. 职业教育研究,2011,(8):95-96
  [2]唐跃进. 计算机取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 电信科学,2010, (11A):183-186
  [3] 缪金祥. 构建贴近实战的公安职业化教育训练体系[J]. 公安教育,2008,(11):24-27
  [4]陈永辉,刘一兵. 警察在职培训中体能训练问题及训练模式构建研究[J].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3(1):145-149
  [5] 翟金鹏. 关于公安院校实施“贴近实战”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J]. 公安教育,2007,(3):43-46
  作者简介:
  段丹青:(1968.6—),女,江西永新人,博士后,研究方向:信息安全。
  杨卫平:(1969.6—),男,湖南益阳人,博士,研究方向:计算机取证、网络技术。
  
  基金项目:
  湖南省教育厅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资助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471)。
其他文献
20世纪90年代,西方兴起的多模态话语分析(Multimodal Discourseanalysis),现已被较为广泛的应用于我国的外语学习教材,尤其是英语教材的研究中.然而,将该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
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专业毕业生将来是否从事护理工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的问卷对在2010年6月至2012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实习的400名护生进行测查。结果 学习压力、专业地位、工作环境、临床护士对护生的影响等对护生的职业意向影响较大,而人际关系、应聘时的众多限制等对护生的职业意向也有一定的影响。结论 护生对专业态度的变化提示需从提高护士地位入手,抓好临床教学师资队伍
漫画作文通常是由命题者提供一幅或一组图画、让考生通过对图画的观察分析、发挥想象、联系现实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形式.从本质上说,漫画作文是材料作文的一种,只是该材料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