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第二批92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出炉,哈尔滨新区、哈尔滨工业大学榜上有名。一座城市,两个双创示范基地,哈尔滨市在推进双创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和亮点可见一斑。为了深入挖掘亮点和成效,进一步将其有效经验和典型复制推广,《财经界》记者一行赴哈尔滨专题调研采访了哈尔滨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果及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两天的调研采访,使记者感受到了哈尔滨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以及有效决策部署带来的积极影响。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为目标,围绕小微企业双创示范、科技创业、大学生创业、农民创业等重点领域,积极营造双创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创业创新呈现出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
构建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据介绍,2016年10月,哈尔滨市发改委编制的《哈尔滨市推进大众创业创新工作方案》指出,未来哈尔滨市将发挥互联网对创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以及市场配置创业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围绕建设双创生态优化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双创平台建设工程、金融要素集聚工程、双创人才培养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哈尔滨市发改委,《财经界》记者还了解到,为了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主要牵头做了三大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简化审批流程、实施网上备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大力气,哈尔滨市政府对涉及项目审批和核准过程的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梳理,各部门提出各自环节精简、后置、取消的意见。从今年开始,政府投资项目可研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不再要求项目单位提供环评批复,初设阶段审批不再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作为前置要件。研究制定“零审批”承诺书文本模板,最大程度简化审批流程、精简承诺内容。以“三规合一”为前提、以“承诺制”为核心,在具备条件区域、新区探索实行“零审批”。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在哈尔滨市区内投资建设的项目备案,全部实施网上办理、在线备案。在黑龙江省率先启动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2016年全市累计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1.68万份。同时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年窗口办件量达148259件,窗口按时办结率100%。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结,办结时间平均为2-3个工作日,比承诺时限平均缩短2天左右。
其次是注重政策引导。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创业创新工作,哈尔滨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修订了一大批政策文件,涵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政策,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等。努力在创业辅导、产权保护与交易、人才引进、融资支持等领域实现政策集成与突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是不断强化双创氛围的营造。2016年以来,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为目标,定位不同群体开展主题创业创新活动。纵联省内高校资源,先后举办了中俄创业创新高峰论坛系列活动、 2016年第一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高校论坛、哈尔滨青年创业创新博览会、中国·哈尔滨电商产品和微商创业博览会、制博会两创成果展等活动。在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精心谋划,密集部署了21项主题活动,其中,通过156块双创成果展展板,营造了“未来、时尚、青春”的创业创新氛围,举办了“创业最青春——2016哈尔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果展示交流演出”,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哈尔滨市的双创成果及发展理念,进一步鼓舞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不断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大胆创新。
激发创新活力
科研人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源,《财经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哈尔滨市依托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通过与高校紧密联系与合作,落实科技创新鼓励政策,调整科技计划支持导向等方面来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调动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创业积极性。
加强与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建设,建立了以成果转化效益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积极推动哈工大“双一流”大学建设,成立了市校合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市校合作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设立市校(所)科技合作平台信誉担保专项,凡经校所推荐和专家评审的创业项目,给予“注册一企,支持一项”的政策支持。推动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指导、推动哈工程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极大地激励了科研人员积极性。
通过一组数据即可一目了然:开展“加计扣除”研发项目认定工作,共认定2016年度企业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949项,同比增长33.85%,涉及企业193户,同比增长32.19%,预期按优惠政策将减免企业所得税2.4亿元。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拟支持创新项目209项,拨付资金3172.6万元。将市科技人才资金计划支持重点由创新型人才转向创业型人才,将能够创办或参股新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引导支持校所科技人才新創办一批科技企业。两年共安排科技人才创业类项目451项,占人才项目总数的65.8%。
以创新企业为引领
创新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哈尔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园区、孵化器平台、创新企业。哈尔滨市通过做大做强孵化器平台、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发挥科技资源整合的引领作用、发挥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等四方面措施着力激发创新型企业在双创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通过对6家孵化器改扩建项目给予立项支持,补贴金额362.5万元,改扩建面积1.85万平方米。与著名孵化机构京东集团开展全面合作,哈尔滨京东云创空间、京东云学院于今年4月落地运营,哈尔滨阿里巴巴创新中心业务已落地哈尔滨,双创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推进南岗创新创业一条街建设,整合创新创业大街闲置楼宇资源,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总部基地13处,新增孵化面积5.67万平方米,孵化总面积达到55.67万平方米,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数达到65个,在孵科技企业总数达到970户。 二是将市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支持范围向初创企业延伸,通过将销售业绩或销售合同作为立项的前置条件,取代以往注册年限的约束,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推动科技企业的“从小到大”,两年资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55户,资助3490万元。
三是依托哈工大科研团队,培育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大数据产业集团、雷达信息科技公司等一批“新字号”引领型高新技术企业,吸引汇聚全球千余名高端人才,年实现销售收入30余亿元,学校持股总值近百亿元。推动了“哈工程”打造双创生态模式,创立“哈船众创生态园”,营造了“师生混搭”、“大小混搭”的生态模式,共有13个教师团队创办科技企业,200余名教师参股入股。
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通过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造农民创业园区和实训基地等措施,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市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795个,家庭农场4190户,种养大户4111个,现代种养企业31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51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9家,带动农民创业17.2万人,拉动农民就业30.1万人。
在调研采访期间,《财经界》记者一行还深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哈尔滨爱立方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云创咖啡创业创新孵化器平台进行走访,每个地方创新亮点各有千秋,但总体表现出了哈尔滨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潜力,为下一步双创工作的推进凝聚了信心。
具体来看,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技术导向、开放式办园、市场化运行”的建设思路,始终围绕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使命,注重技术、资本、市场对接,注重创意、创新、创业联动,组建了专业服务管理团队,注册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总计4000余平米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器两大功能区,搭建了汇集五项服务和五项对接的“双五”服务体系,为创业团队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截止到2017年6月,园区企业营业总额达6000余万,共获得风险投资1.07亿元。
爱立方孵化器作为哈尔滨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型孵化平台,于2015年11月16日成立,注册资本3550万元,是哈创投集团经过3年多的发展与探索,学习以色列玛雅孵化器和加拿大玛斯孵化器的先进理念,在成功运营哈以国际高新技术孵化器和哈南生物科技孵化器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孵化器业务重组,整合集团旗下优势创新孵化资源,打造的集孵化器基地运营、项目投资与孵化、创业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器集团公司。
哈尔滨云创咖啡创业创新孵化器面向大众创业者及在孵中小科技企业搭建的信息集散及交互服务的开放式孵化服务平台。旨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通过针对早期创业者需求的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2016年,云创咖啡与阿里巴巴深入合作,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阿里巴巴创客 创业创新基地。
积极衔接国家战略
哈尔滨发改委全力贯彻落实工作部署,围绕国务院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依托哈尔滨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发展特点,会同专家研究总结哈尔滨新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优势及发展思路,支持哈工大发挥科技研发优势,有机结合南岗区科技转化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哈尔滨新区和哈工大为哈尔滨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载体基础。
与此同时,还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深哈合作振兴战略,以推动哈尔滨市与深圳市探索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合作为切入点,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的有效结合。经与深圳市共同努力,两市确定开展的《哈尔滨市与深圳市探索紧密合作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课题研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7年中央地方联合课题,为下一步开展创业创新的深入合作奠定理论基础。
哈尔滨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全领域、全覆盖的创业创新,是全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双创领域实施政策引导、载体建设、金融创新等工作措施,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进一步攀升,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为哈尔滨市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
哈尔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界》记者,接下来还将进一步优化建立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双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双创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评价体系。加快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开展合作,进一步衔接国家新一轮双创战略,建立评价体系,定期发布哈尔滨双创指数;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新一轮双创发展指导意见,以全市双创评价工作为基础,制定哈尔滨市新一轮双创实施意见;四是加强双创载体建设。统筹推进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实现既定目标;推动哈尔滨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可操作、有特色,争取在国家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五是进一步营造双创氛围。按照国家要求,组织做好2017年全市双创活动周各项工作,研究举办双创大赛,进一步营造全市创业创新氛围。
未来,哈尔滨市将更好地发挥在黑龙江省“双创”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为推动东北振兴发展汇聚新动能,让“双创”真正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構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磅礴之力。
念兹在兹,唯此为大。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将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振兴发展的关键举措,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为目标,围绕小微企业双创示范、科技创业、大学生创业、农民创业等重点领域,积极营造双创良好发展环境,努力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切实发挥创新型企业的带动作用,创业创新呈现出全领域覆盖、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态势。
构建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据介绍,2016年10月,哈尔滨市发改委编制的《哈尔滨市推进大众创业创新工作方案》指出,未来哈尔滨市将发挥互联网对创业创新的驱动作用以及市场配置创业创新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围绕建设双创生态优化工程、新兴产业培育工程、双创平台建设工程、金融要素集聚工程、双创人才培养工程等五大工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在哈尔滨市发改委,《财经界》记者还了解到,为了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环境,主要牵头做了三大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简化审批流程、实施网上备案、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下大力气,哈尔滨市政府对涉及项目审批和核准过程的所有审批事项、流程进行梳理,各部门提出各自环节精简、后置、取消的意见。从今年开始,政府投资项目可研审批、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不再要求项目单位提供环评批复,初设阶段审批不再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作为前置要件。研究制定“零审批”承诺书文本模板,最大程度简化审批流程、精简承诺内容。以“三规合一”为前提、以“承诺制”为核心,在具备条件区域、新区探索实行“零审批”。贯彻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所有在哈尔滨市区内投资建设的项目备案,全部实施网上办理、在线备案。在黑龙江省率先启动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2016年全市累计发放“一照一码”营业执照11.68万份。同时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优质服务,年窗口办件量达148259件,窗口按时办结率100%。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实现一站式办结,办结时间平均为2-3个工作日,比承诺时限平均缩短2天左右。
其次是注重政策引导。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创业创新工作,哈尔滨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先后出台、修订了一大批政策文件,涵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若干政策,科技创业三年行动计划,大学生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等。努力在创业辅导、产权保护与交易、人才引进、融资支持等领域实现政策集成与突破,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三是不断强化双创氛围的营造。2016年以来,以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为目标,定位不同群体开展主题创业创新活动。纵联省内高校资源,先后举办了中俄创业创新高峰论坛系列活动、 2016年第一届跨境电商创新创业高校论坛、哈尔滨青年创业创新博览会、中国·哈尔滨电商产品和微商创业博览会、制博会两创成果展等活动。在全国双创活动周期间,精心谋划,密集部署了21项主题活动,其中,通过156块双创成果展展板,营造了“未来、时尚、青春”的创业创新氛围,举办了“创业最青春——2016哈尔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成果展示交流演出”,向社会各界展示了哈尔滨市的双创成果及发展理念,进一步鼓舞社会各领域、各行业不断解放思想,增强信心,抢抓机遇,大胆创新。
激发创新活力
科研人员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之源,《财经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哈尔滨市依托科技资源集聚的优势,通过与高校紧密联系与合作,落实科技创新鼓励政策,调整科技计划支持导向等方面来充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调动了高校教师、科研人员的创业积极性。

加强与哈工大市校科技合作第二轮试点建设,建立了以成果转化效益考核为重点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热情。积极推动哈工大“双一流”大学建设,成立了市校合作推进工作领导小组,及时解决市校合作和“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实际问题。设立市校(所)科技合作平台信誉担保专项,凡经校所推荐和专家评审的创业项目,给予“注册一企,支持一项”的政策支持。推动哈工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指导、推动哈工程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试行)》,极大地激励了科研人员积极性。
通过一组数据即可一目了然:开展“加计扣除”研发项目认定工作,共认定2016年度企业自主确立研究开发项目949项,同比增长33.85%,涉及企业193户,同比增长32.19%,预期按优惠政策将减免企业所得税2.4亿元。推进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拟支持创新项目209项,拨付资金3172.6万元。将市科技人才资金计划支持重点由创新型人才转向创业型人才,将能够创办或参股新企业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引导支持校所科技人才新創办一批科技企业。两年共安排科技人才创业类项目451项,占人才项目总数的65.8%。
以创新企业为引领
创新企业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在哈尔滨市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活力的园区、孵化器平台、创新企业。哈尔滨市通过做大做强孵化器平台、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发挥科技资源整合的引领作用、发挥农业经营主体的引领作用等四方面措施着力激发创新型企业在双创中的引领带动作用。
一是通过对6家孵化器改扩建项目给予立项支持,补贴金额362.5万元,改扩建面积1.85万平方米。与著名孵化机构京东集团开展全面合作,哈尔滨京东云创空间、京东云学院于今年4月落地运营,哈尔滨阿里巴巴创新中心业务已落地哈尔滨,双创引领作用逐步显现。推进南岗创新创业一条街建设,整合创新创业大街闲置楼宇资源,新建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和科技企业总部基地13处,新增孵化面积5.67万平方米,孵化总面积达到55.67万平方米,各类创新创业载体总数达到65个,在孵科技企业总数达到970户。 二是将市级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计划支持范围向初创企业延伸,通过将销售业绩或销售合同作为立项的前置条件,取代以往注册年限的约束,实现中、小、微企业的全覆盖,推动科技企业的“从小到大”,两年资助科技型中小微企业255户,资助3490万元。
三是依托哈工大科研团队,培育了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大数据产业集团、雷达信息科技公司等一批“新字号”引领型高新技术企业,吸引汇聚全球千余名高端人才,年实现销售收入30余亿元,学校持股总值近百亿元。推动了“哈工程”打造双创生态模式,创立“哈船众创生态园”,营造了“师生混搭”、“大小混搭”的生态模式,共有13个教师团队创办科技企业,200余名教师参股入股。
四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家庭农场,通过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打造农民创业园区和实训基地等措施,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全市规范运营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795个,家庭农场4190户,种养大户4111个,现代种养企业316个。农产品加工企业达1518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65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99家,带动农民创业17.2万人,拉动农民就业30.1万人。
在调研采访期间,《财经界》记者一行还深入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哈尔滨爱立方孵化器管理有限公司、哈尔滨云创咖啡创业创新孵化器平台进行走访,每个地方创新亮点各有千秋,但总体表现出了哈尔滨创新创业的活力和潜力,为下一步双创工作的推进凝聚了信心。
具体来看,哈工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技术导向、开放式办园、市场化运行”的建设思路,始终围绕学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使命,注重技术、资本、市场对接,注重创意、创新、创业联动,组建了专业服务管理团队,注册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发展有限公司,构建了总计4000余平米创客空间和创业孵化器两大功能区,搭建了汇集五项服务和五项对接的“双五”服务体系,为创业团队提供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截止到2017年6月,园区企业营业总额达6000余万,共获得风险投资1.07亿元。

爱立方孵化器作为哈尔滨市重点打造的创新型孵化平台,于2015年11月16日成立,注册资本3550万元,是哈创投集团经过3年多的发展与探索,学习以色列玛雅孵化器和加拿大玛斯孵化器的先进理念,在成功运营哈以国际高新技术孵化器和哈南生物科技孵化器经验的基础上,于2015年下半年启动孵化器业务重组,整合集团旗下优势创新孵化资源,打造的集孵化器基地运营、项目投资与孵化、创业增值服务功能于一体的孵化器集团公司。
哈尔滨云创咖啡创业创新孵化器面向大众创业者及在孵中小科技企业搭建的信息集散及交互服务的开放式孵化服务平台。旨在培育创业创新人才和新一代高科技企业。通过针对早期创业者需求的资金、商业、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2016年,云创咖啡与阿里巴巴深入合作,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家阿里巴巴创客 创业创新基地。
积极衔接国家战略
哈尔滨发改委全力贯彻落实工作部署,围绕国务院建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依托哈尔滨新区科技创新和产业集聚的发展特点,会同专家研究总结哈尔滨新区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的优势及发展思路,支持哈工大发挥科技研发优势,有机结合南岗区科技转化承载能力创新发展。哈尔滨新区和哈工大为哈尔滨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向纵深发展奠定了重要的载体基础。
与此同时,还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实施的深哈合作振兴战略,以推动哈尔滨市与深圳市探索创业创新体制机制合作为切入点,促进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外生动力与内生动力的有效结合。经与深圳市共同努力,两市确定开展的《哈尔滨市与深圳市探索紧密合作机制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课题研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2017年中央地方联合课题,为下一步开展创业创新的深入合作奠定理论基础。
哈尔滨市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全领域、全覆盖的创业创新,是全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的重要力量。通过对双创领域实施政策引导、载体建设、金融创新等工作措施,有效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进一步攀升,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为哈尔滨市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在“十三五”期间全面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加快培育千亿级新兴产业提供强大的动力保障。
哈尔滨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财经界》记者,接下来还将进一步优化建立体制机制,加快建立双创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各领域双创工作;二是建立工作评价体系。加快与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开展合作,进一步衔接国家新一轮双创战略,建立评价体系,定期发布哈尔滨双创指数;三是加强政策引导。根据国家即将出台的新一轮双创发展指导意见,以全市双创评价工作为基础,制定哈尔滨市新一轮双创实施意见;四是加强双创载体建设。统筹推进小微企业两创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确保实现既定目标;推动哈尔滨新区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指导做好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确保可操作、有特色,争取在国家评估中获得优异成绩;五是进一步营造双创氛围。按照国家要求,组织做好2017年全市双创活动周各项工作,研究举办双创大赛,进一步营造全市创业创新氛围。
未来,哈尔滨市将更好地发挥在黑龙江省“双创”中的龙头带动作用,不断为推动东北振兴发展汇聚新动能,让“双创”真正成为推动供给侧结構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磅礴之力。